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明白白”太极拳

现今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是跟着老师学完套路后自己练。也有一开始跟着碟子学,学会后自己练。这样习练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较长一段时间不见进步的现象,总觉得缺点什么,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找不出问题所在,再练就是盲目地瞎练,甚至可能越练越糟。冷静下来,对照规范的榜样检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不在大形大架,而在于细微处和转折处。很多动作只有笼统的空架子,而缺少细微充实的内容。岂不知一套拳或一套器械,每一个动作并不是定势好就算好,而在于它充实细致的内容。有没有韵味,充实不充实全在于每一处的细微之处。

立身中正

无论于内于外、于神于形、于体于用,凡一阴一阳都要择中而行,一开一合都要择中而运,一收一放都要由中而发,一虚一实都要居中而换,一动一静都要从中而变,总之都要以中和之道而行之,使全身上下中气贯通,周身内外一气流转。无所偏倚则不惧他人推倒,无过无不及则不犯顶、匾、丢、抗之病,中气贯足则物来无不顺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中正”之谓。 “打拳原是备身法”,中正在身法上的体现就是立身中正,无所偏倚。自顶而踵上下一线,周身内外左右平准。

力撑八面

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前掤、后撑、上领、下沉、丹田之气充盈周身,做到人身处处皆太极,平时处于松柔状态,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一触即发,太极浑圆劲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行拳盘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中,八面支撑的要求就不可须臾背离,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求八面支撑,不可草草从事。

五弓齐备

大极拳要求浅们“一身备五弓”。陈鑫公有诗云: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谓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肢弓”,合起来就是,“身备五张弓”。弓拉起来才有了棚劲,才能力撑八面,劲射四方。有了腿弓和腰弓,臂弓可以挥洒自如,收发自亦,虚拢诈诱,惊弹颤抖,可以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话剧来;腰弓若不在,便没有周身的协调。臂弓与腿弓空有壮志,难以形成“集团军”,故不可能有大的作为。腿弓是基础,腿弓不在,则五弓皆不在。腿弓在,即使臂弓和腰弓暂时都被冲跨了,还都可以卷土重来。

一身备五弓是对太极拳行拳走架乃至推手实战中的总体要求。每个拳师都可以用这一标准进行检验,当然,这是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要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们又需要从最基本的要求人手。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叫稍节劲力,两头卷曲”。

梢节领劲、两头卷屈

梢节领劲、两头卷屈是太极拳训练的总纲。梢节是指肢体中的两手和两脚(这里是区别古人太极拳论中“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的梢节概念)。两头卷屈产生了球体感必须的曲线弧度,梢节领劲尤其重要,否则,即使两臂外形上如抱球 ,也会缺少就有的外掤力;即使下肢屈膝下坐,也不会形成稳固的支撑力。因此,梢节领劲、两头卷屈是形成球体感的必要条件。

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有了螺旋缠丝,力就有了方向,就不会漂浮,肢体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强烈的外撑力,球体感才能存在。这个球体的旋转永远是立体的,是六个方向的。螺旋缠丝可以使攻击部位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射出的子弹较土制猎枪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这也是太及拳的劲力区别于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节节贯穿

球体感的产生对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比如上肢要两手领劲、两肘定位、两肩放松;两手之间的开合必然要带动两肘、两肩之间的开合,但两手之间的开合绝不能用两肘、两肩的开合来催动和代替。也就是说,手要先走,肘可随之(保持曲度),肩可伸展策应(腋下夹角基本不变)。这时,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是同时在作旋转和伸展的运动,这就叫“节节贯穿”。不能大臂一抡,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球体感也就消失了。节节贯通是在转节换势时自然保持球体感存在与转换的必要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如何练出球体感
张志俊妙论太极拳(十)—— 周身一家
张志俊太极功夫理论十三篇之第四篇: 论身备五张弓
秘传山西形意拳“八荒”之练
张志俊太极拳语录
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