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名家如何教娃写作文

期末考结束,对于一些小朋友而言,并不意味着快乐寒假的开启。比如前几日米題去开家长会,就听到语文兼班主任老师已经在为一些同学“开小灶”啦:期末考作文得分30分以下的,寒假里要重写一篇……

一位朋友前几日在和米題聊天时,也对如何提高自己初二在读的儿子的作文水平,有非常急切的心情。往简单里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而写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这一点,从每年高考时全社会对作文题的关切中,也可见一斑。

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这是个粑粑麻麻都很关心的话题。米題计划陆续选择一些名家就这个问题所给出的“锦囊妙计”,供大家参考。

本次所选的,是《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的一篇。

叶开不仅因为写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莫言评传》)而在文学圈内有名气,而且也因为对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而名噪一时。对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当下普遍的语文教学方法,叶开颇不以为然,甚至出版有《对抗语文》一书。

叶开是一个活跃的作家,以一种入世的姿态,对有关的公共议题(尤其是语文教育)积极发声。如果你持续地浏览他的微博、博客,可以看到他晒与作家朋友的笔会、交流,也晒收获编辑部院子里的满墙的爬山虎,甚至他举家外出旅游,为了把游资降下来而选择低成本航空,结果航班要经停香港,搭进去许多的时间(成本)的事情,都能在他的社交媒体上看到。

米題算是和叶开有过一些蜻蜓点水式的接触。某一年夏天,叶开应上外附属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龚鸣的邀请,前往该校为小学四年级同学上了一课,带领同学们一同学习《鸟的天堂》。作家叶开自然不必顾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一个作家特有的方式,可谓是“潇洒讲一回”。经由他的博客了解到这件事后,米題尝试联系到叶开,在电话里就他这件事与他有过一通交流。

为了试图'还原大作家进小课堂'这件新鲜事,米题还走进了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与龚明校长以及听课的小盆友们、旁听那节课的语文老师们,进行了一些交谈。孩子们觉得叶开给他们上课,与平常自己的语文老师不一样,要有趣许多。老师们也对叶开大家称赞。不过,在老师的眼中,叶开所上的《鸟的天堂》,更像是一次专题的活动,对他们有些启发,但“语文课原来也可以这么上”,对肩负肩负明确教学任务的老师们而言,并不具有“拷贝不走样”的复制意义。

另外一次,是叶开文中所提到的一次内部会议,好像应该是在格致中学举行的上海语文学会的年会(而不是写作协会),主持人是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周宏,除了叶开、复旦附中的黄玉峰等圈内名人外,还有许多区县的语文教研员。米題是坐在台下的一个小听众,觉得这次会议很实在——没有虚头巴脑的花架子,简朴而有质量。主办方准备的几篇不同学段的学生习作让嘉宾品评,是极好的设计。

米题也拿到一套接受点评的作文,看下来总体感受和那些在场的大家、行家们的意见基本一致,感觉写得最好的,是出自低幼年龄小朋友的那篇,三言两语,以小朋友的视角大量自己周遭的事物,充满童趣,有一种未加雕琢的童真在里面。而年龄段越往 上的孩子的作文,则空洞,了无生气。(点我丨给你看孩子写作文如何处理真与假……)

按理说,高阶的学生,书读的多了,阅历也比小学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增多了不少,下笔时不应该言之无物啊?关于这个问题,米题赞同叶开的解释,学校(至少初中和高中)的作文教学,是以中高考如何拿高分为终极目标。正如叶开所举的案例中的那位女学生,她对于龙应台的散文,读后是有感触可写的,但如果这篇读后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考试题,她不得不调度老师曾经交给自己的各种技巧,保证在当下考试中的作文评分标准之下,基本分不失,最好能拿高分。你看,写作文,如果不再是孩子真实情感的表达,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拧巴的事!这大概是今天很多孩子“怕写作文”的一个原因吧!

米题把这些想法和身边的一些朋友交流时,朋友补充说:你别以为初中生高中生的生活就比幼儿园、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整天补课、刷题,还哪有什么生活?写作文,挤牙膏式的挤不出,正常啊!

回到那次作文评讲。米题说大家对主办方提供的几篇作文的优劣,观点是一致的,但在究其原因时,台上台下有一点小争执。插曲发生在叶开上台讲评时,他登台后一以贯之地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火力全开”,引燃了台下一位华东师大教授的暴脾气……)

好了,就此打住。再八卦,就耽误大家阅看叶开的文章了。

丨名家教娃写作文 之一

附 丨学生不爱写作文?伪问题!

叶开

小孩子都是天生的作家,他们都热爱表达。

如果我们有心记录,就会发现他们刚开始说话时,说出来的句子,都是优美的诗句。我曾举过例子,说我女儿在4岁时看见一只孔雀,兴奋地说:“爸爸,爸爸,母鸡开花了!”

如此生动的“跨界”比喻,是成年人无法做到的。只有心灵未受沾染的儿童,才能自由地穿梭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打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藩篱。而成年人,都被各种陈规陋习囚禁了,这些“语法”隔开一个词语跟另一个词语的结合,规定了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思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儿童到少年的过程,就是被“语法”规定的过程——他们从自由表达到被强迫按照教学规范地去作文,是心灵蒙尘,是失去自由表达的世界。这种作文的规范,让青少年丧失了表达的兴趣和表达的能力。他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要发出老师要求的声音。

在一次讲座上,市三女中一位高一女同学提问说,班级老师让她们读龙应台的散文,然后写一篇读后感。她很想写自己的想法,又怕自己的想法不符合要求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个问题,大概是几乎所有中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的。他们其实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很多意见要表达。但是,这些意见被老师先入为主地界定为不合规范,如果写出来,会遭到批评,考试成绩会很糟。

由此可见,我们在谈论作文时,首先要界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

在这里,我想把“作文”这两个字改换成“写作”。

“作文”是应试的,受无数种条条框框限制,甚至有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地写“好词好句”,连用几个成语,用几个4字词都有要求,认为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得高分。在应试的重压下,教师们其实也茫然失措,以为自己用这种方式训练就能让孩子在考试时得高分。但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从来都是提倡“真善美”的,从来都是提倡“自然”“真实”表达的,没有一本教材或者教参公开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写“言不由衷”的作文,写“陈词滥调”的作文,写“虚情假意”的作文。而事实上,即便在高考作文批改中,也没有任何阅卷教师会对“虚假”作文大加赞赏而给高分的。但这种“言不由衷、陈词滥调、虚情假意”的作文,却在我们的中学教学中,莫名其妙地成了主流。

一个人如果“言不由衷”,讲话都会磕磕巴巴,作文怎么可能会好?

因此,在中学作文中,学生不爱写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核心问题在于他们不能写自己的内心,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要说出老师要求说出的话,要写出老师要求写出的作文。而这种要求,又不是真正写作本身的规律,而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形成的腐朽文体和作文法。

其实,中学生作文没有太高精尖的要求,就是把真情实感,用准确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作”是自由表达的延伸,是情真、感实、自在、晓畅。

这样的写作,如同一个崭新的不锈钢水龙头,一旦打开阀门,水流就会喷薄涌出。反之,则是生锈日久的铁制水龙头,阀门凝涩,很难拧开,而因为铁锈和污物堵塞,滴答细水,很不畅快。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希望家里有一个德国原产的不锈钢水龙头吧?我们不能自己用得爽快,却把家里换下来的老旧铁制水龙头强行塞给学生,让他们装在自己的脑袋上。

上海写作协会举办过一次活动,是请教师、家长和专家一起,公开评估送来的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级的作文。评估结果很怪异:二年级小学生写一只蚂蚱的作文最受好评,清新、自然、生动、有趣;然后是一个衰变过程,到高中,作文陈腐、做作、呆板、无趣。二年级作文最好,这是家长、教师和专家都认同的,高中作文虚假无趣,也是大家意见都比较相似的。

这次不同年级作文的评估,呈现出让我心痛的一个现象——小孩子的自然心灵被扭曲的全过程,被这些作文无意中完整地呈现出来了。在评估会上,一位区教育学院的教师却认为,有些作文写得还是不错,但是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却不能给高分。我当时反问:那么你们对作文到底是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呢?这种标准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何连教师自己都认可的好作文,在考试中可能会得不到高分。这是阅卷标准和真实评估之间的分裂?还是教师们自己的因长期焦虑而产生的错觉?我问过在场的特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相关的教授,没有一个人赞同此说,在考试中就一定要采用另一套“虚情假意”或“好词好句”的标准。但我们的教师,怎么会可能是下意识地以为,考试必须要用这套标准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课程,也是核心难题。很多语文教师都感慨作文难教。而一旦回归写作的本真,这些都会迎刃而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出作文评价的瓶颈
储晋,引领孩子快乐作文
一位教学经验近30年的语文老师:写作文真的有捷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19种方法(讲座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