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年1000万,一个70后湾区家庭的财富跋涉之路

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勤俭自律的生活,沉下心来提高认知。

——遇言姐

疫情没结束,股市又大跌,最近大家都过得不太好。

遇言姐自己过得也不好。不过算啦,我自己的事就不老说了,再念叨我就成祥林嫂啦。

昨天,理财顾问还打电话给我,说怕是去全球化要升级,建议我卖掉一些科技股,置换成房产和大宗商品。

我想了想没有同意。

我想我骨子里还是一个乐观的人,相信科技可以改变社会,希望看到马斯克成功。

所以,今天,我想写写一位朋友的故事。

他跟我一样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用10年时间,在45岁实现1000万美元的净资产。

究其原因,是他总能在市场大萧条的时候看到机遇。

虽然他住在加州湾区,但他的财富跋涉之路对于我们来说仍然颇具启发性。

因为,他不是做生意的,也不是医生律师,只是一个湾区中等收入的打工人,中途还因为支低薪创业,一度造成贷款买房困难。

但是,他通过敏锐的观察,积极的学习与筹划,10年中抓到了3个窗口期,中美两国的红利都没有错过,在中年时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大家都丧气的现在,打这针鸡血似乎不合时宜。

然而,我记得那位朋友说,财富的窗口,每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机会,一生能抓住一次就够了。

所以,我还是决定写写这个故事,只要我们沉着憋住一口气,总会等到大口呼吸的时候。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贝版,70年代初生人。

贝版是大家给他起的名字,因为他的网名是Bayfamily,做过海外华语论坛理财版的版主。

遇言姐之所以写这个故事,并不是想渲染1000万美元这个数字,而是感慨于贝版热爱学习、善于思索、饱有毅力、勇于纠错,最终赚到了认知带来的钱。

很多人发家是懵懵懂懂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反正就是运气好赶上了。

但是贝版,始终是一个主动思考的人,他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敢于做出与众不同的决定,像巴菲特一样,在贝版投资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会变得有钱。

也因此,他可以不断地抓到财富的窗口期。

我很喜欢贝版说的一句话——

财富伴随法则而生,当你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财富就只是附赠品。

为什么要选择10年1000万美元这个目标呢?

贝版说——

“有生之年我只想做这么多劳动了。我一生短暂,只想奉献十年,通过赚1000万来换取财务自由。

我不希望太太为了支付账单而工作,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没有时间陪幼年的孩子。

财务自由之后也不是就此不工作了,而是可以不计酬劳地去做喜欢的事。”

作为一个70年代初出生的人,贝版跟同时代的孩子们一样,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

他的父亲早逝,家中兄妹又多,当工人的母亲凭着60块钱的工资养大了3个孩子。

贝版读高中住校时经常吃不饱饭,连校办工厂两毛钱一个的面包都买不起,他宁可忍着饿也不会跟母亲要钱。

读大学时,贝版作为南方学生,领到15元冬装费,他没有给自己买新衣,而是给母亲买了一件灯芯绒的棉袄。

很久以后,贝版赚到10万美元一年时,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

他说,自己一直有一个信条,不管收入多少,一定要有结余,你永远可以存下1/3的钱。因为,母亲当年就是用2/3的工资供出了2个大学生。

贝版是个聪慧的人,17岁上大学,又读了研究生。

90年代末期,贝版怀揣着200美元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临走前,他用1600块钱给母亲添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去机场接贝版的是一位计算机系的师兄。

安顿下来后,师兄给贝版上了10分钟的理财课,传授给他6条中国留学生口口相传下来的箴言,这堂课令初来乍到的贝版终身受益——

第一:尽快去办一张信用卡,积攒自己的信用记录,坚持用一张卡,不要开更多卡,欠款要及时付清,不要欠信用卡债。

第二:买车最好买5年新的日本车。残值高,保养易。

第三:手脚要勤快,从换机油到通马桶,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第四:用现金买车,用贷款买房,除了房贷以外不要有包括车贷在内的任何消费贷款。

第五:保持健康,不惹官非,不要把钱送给医生和律师。

最后一条是——

资本主义国家鼓励资本生财,所以人最重要的是持有资本。不能只存钱,要学会投资。

遇言姐说,我真的很羡慕贝版,他在刚出国门时就遇到了热心的师兄,当年师兄告诉他的这些箴言,是我用了许多年的时间才慢慢悟到的。

无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经济出现问题,很多都是因为违背了上边的几条原则。

遇言姐自己也踩过坑。

比如,我曾经贪图0利率而去贷款买新车,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不贷白不贷,直到买房时才发现贷款额度不够了;

比如,我一直觉得好好工作才是正道,不屑于去琢磨什么股票和房子,后来才发现,

工资收入的每一分钱都是计税的,而资本产生的增值只有50%计税;

比如,我拿到工资后只想着老老实实付房贷,后来才明白,你的工资应该省下来去投资,然后用挣来的钱把房贷付掉。

这样的坑我踩过很多,回想起年轻时的我,真是满脑袋水还不自知啊。

贝版的故事很长,令遇言姐印象深刻的是他的3个重大的财富增长点。

第一,是对居住地的选择。

2001年,研究生毕业时候,他有3个工作选地。

旧金山、亚特兰大、丹佛。

那时大家对于社会经济学的认知普遍比较稀薄,不明白一个人选择的城市决定了ta的财富等级。

导师和同学都劝说他选择生活成本比较低的丹佛,但贝版在去了一次斯坦福大学后决定留在北加州。

他是这样想的——

越是贵的地方经济越发达。人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很多聪明人之所以一生没有能做出什么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一个能激发潜能的环境里。

斯坦福的每一个师生都在讨论创业,自己应该选一个有正面影响的环境。

同一年,贝版的一位同学受不了湾区的房价,搬去了房价只有湾区1/3的芝加哥。

这些年,身处铁锈地带的芝加哥人口持续流出,两个昔日同学的财富水平也越拉越远。

第二,是贝版对投资地的选择。

2002年,工作一年半后,贝版家庭存款达到10万美元,他在自己还在租房的情况下,决定先拿着这笔首付款去投资中国的房市。

他认为,这个时间点投资中国的房市会比投资美国的房市回报率更高。

根据他的分析,当时上海白领的平均工资是3000元,手持美元回国买房尚且能以一当十,但是这个收入差距很快就会被拉平。

贝版在海外华语论坛中公布了自己要去上海买房的决定,引来形形色色的回应。

那时候,别说好不容易考T考G出去的留学生,就算国内的人也没能看到房市将起。

当时,贝版的身边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决定,国内也没有针对海外人士买房的规章。

此外,论坛里有一些华人存着古怪的心思,他们喜欢唱衰中国,仿佛中国越是不好,才能证明他们出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对于这些担忧和嘲讽,贝版的回应是:人要尊重经济学规律。

贝版的理论是:不要和有钱人去拼财力,而要和未来的有钱人混在一起,比他们早一步看到他们的需求。

以前的湾区,后来的德州,早期的币市,都曾是这样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屌丝”聚集地。

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是,贝版的一位美国同事曾向他感慨,自己年轻时在韩国军事基地当兵时,一个月的津贴可以在当地买一套房,20年后自己再去首尔时,惊觉物价已经负担不起,在餐馆吃碗冷面都嫌贵。

财富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如果韩国能行,中国也一样适用。

这个故事让贝版确信,投资中国的时候到了,当一切手续都正规化时就晚了。

从2002年到2010年,贝版持续在上海买房,在过早卖掉一套房后,他悟出:不动产是要长期持有的,从此坚持只买不卖原则。

这套理论,后来又应用到他在美国的投资上。

第三,为了达到理财目标,贝版系统学习了经济学,还拿到了名校MBA的学位。

尽管我们都知道,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之内的钱,但很少有人愿意费力气去学习。

2007年,贝版自费10万美元修读商学院的课程。

MBA学位并没有给内向的他带来一份投行的工作,但在道与术上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帮助他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经济学规律,头脑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投资模型。

尽管所学的公式已经记不清,但是在之后次贷危机发生时,贝版立刻意识到,人们的预计过于悲观,世纪抄底的机会来了。

当时,湾区房价跌倒腰斩以下。

刚付清MBA学费的贝版,手上只有8万美元现金,当时一个小房子10%的首付是4万美元,而他计划买8处房产。

为此他不惜支付重税取出了全部养老金,甚至借出了1年免息的信用卡贷款。

太太觉得他太过极端,你一个从没在美国买过投资房的人,弄一个试试水就算了,居然上来就要弄8个。

贝版坚持自己的理论——

房地产的启动需要克服一开始的阻力,并且有一定的分量,不然雪球是滚不起来的,雪球一旦滚过了临界点,自己就会滚下去,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是控制方向,而不用再往上边添新雪了。

仅仅4年后,2012年,湾区房产价格就回到2008年的高点,贝版的8套投资房成为8头现金奶牛,产生的回报足以支付自住房的房贷。

按照他预估的模型,每隔几年房价涨了,就重新做一次贷款,把增值的钱取出来再投资。

这是一个指数增长机器,每年都能增加一套房子。10年后,一年可以增加两套房子。

人如果看得清局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可以all in的,前提是你要有卓越的认知。

贝版最早在网上发布自己的1000万美元计划,是在2006年。

论坛里嘛,你懂的,永远充斥着反调,唱衰的声音居多。

之后的每一年,贝版都会在网上总结当年的投资进度,十多年来风雨不改,讽刺声中坚定前行,最终他用12年时间完成了这个目标。

开始投资时,贝版一家的工资收入是14万美元,目标达成时,贝版一家的工资收入是20万美元,与夫妻双码农的湾区家庭相比不算高薪。

贝版说,财富和收入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很多人做不到财务上的自律,是因为他们看不清财富的未来,如果你确切知道今天的一块钱,在5年之后会变成10块钱,那么你是不会舍得花掉这一块钱的。

疫情以来,朋友圈中充满焦虑情绪,一直有朋友在唉声叹气,觉得世界不会变好了,去全球化的时代来了。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贝版。

他的回答是,没有危机,哪有机会?

过去100年,这个世界经历过许多次危机,战争的危机,对抗的危机,金融的危机,瘟疫的危机。

但是每一次的危机结束后,世界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行。

投资是属于乐观者的游戏。

前些天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提到大通胀时代,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勤俭自律的生活,沉下心来提高认知。

如此,才能够识别出下一个机遇的到来,而这种机会每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

比如,不管小扎的Meta能不能成事,人类进入元宇宙都是必然。

就让遇言姐陪着大家冷静观察、默默蓄势、静待来年。

要相信更好的机会永远在前方,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抓住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炯姐课堂丨提前还房贷还要交违约金 这合理吗?
艰难跋涉
如何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
你对贷款的认知,像极了文盲!
2017-12-17 2018年贷款买房最好贷满30年,这6大理由很给力!
【郁氏文化】1990版小村《郁氏宗谱》前言·序言·后记(文/郁正礼 郁学华 郁正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