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参汤(理中丸互参)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人参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胸痹心中痞[1],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2]主之;人参汤31亦主之。(金匮胸痹:5)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释:

[1]心中痞:即心下胃脘痞塞不通。《医宗金鉴》云:“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

[2]枳实薤白桂枝汤:见经方祛痰化饮剂。

[3]人参汤:与《伤寒论》理中丸(汤)药物组成相同,惟甘草未标明“炙”。

【功效配伍】人参汤温中散寒,健脾消痞。其功效、组成与《伤寒论》理中丸基本相同,甘草未标明“炙”,盖因心下痞,用生甘草者,以防其壅也、滞也。另外,《伤寒论》方后有药物加减方法,人参汤方后无。

上四味药,水煮,去滓,分三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人参汤治胸痹,阳虚气滞证。症见气结在胸,胸满,心下痞塞,胁下气逆抢心。

本证与痰阻气滞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原为一条,但虚实大异。此由胸胃阳气虚弱,致寒凝气滞,肝胃升降逆乱,证属本虚标实,其本为阳气虚弱,其标为寒凝之气所致的痞满。此胸脘痞满之证,尚无痰浊阻塞,是为无形之寒气痞塞。由于胸阳不宣,脾虚不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肝胃之气俱逆,故见气结在胸,胸满,心下痞塞,胁下气逆抢心。因本证为虚寒之气凝滞,故可伴见倦怠少气,喜温暖,喜按揉,胸脘痞满时有减轻的特征。

人参汤温中阳,散寒气。此治胸胃阳虚寒凝,独取中焦,以温阳散寒,侯中焦阳气振奋,脾胃升降有序,气机通畅,胸中无形之邪自当云散,寒邪亦无滋生之地。胸胃痞满,用温补法,即所谓“塞因塞用”之法。

【用方思路】人参汤或理中丸(汤)是治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此方与大建中汤比较,偏重补益中气,因方中人参、白术、甘草三味益气药联用;而大建中汤偏重温阳散寒,因方中是蜀椒、干姜二味辛温药联用。人参汤临证应用,若胃寒吐逆较甚者,加吴茱萸、砂仁、半夏等;若脾湿较甚者,加藿香、佩兰等;气滞腹胀满甚者,加木香、枳壳、陈皮等;寒湿阴黄者,加茵陈、茯苓、猪苓等;阳虚便血或崩漏者,以炮姜易干姜,加阿胶、艾叶炭等;痰饮咳嗽,加橘皮、半夏、茯苓等;阳虚重者,加附子,或桂枝等;若伴心血瘀阻者,加丹参、川芎、红花等。人参汤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扩张、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冠心病等疾病。

【医案举例】冉雪峰医案:武昌宋某,患胸膺痛数年,延余诊治。六脉沉弱,两尺尤甚。余曰:此为虚痛,胸中为阳气所居。经云上焦如雾,然上天之源,在于地下,今下焦虚寒,两尺沉弱而迟,在若有若无之间,生阳不振,不能化水为气,是以上焦失其如雾之常,虚滞作痛。治此病,宜摆脱气病套方,破气之药,固在所禁,顺导之品,亦非所宜。盖导气始服似效,久服愈导愈虚,多服1剂,即多加虚痛。胸膺为阳位,胸痛多属心阳不宣,阴邪上犯,脉弦,气上抢心,胸中痛,仲景用瓜蒌薤白汤泄其痞满,降其喘逆,以治阴邪有余之证。此证六脉沉弱,无阴邪盛之弦脉,胸膺作痛即非气上撞心,胸中痛之剧烈,与寻常膺痛迥别,病在上焦,病源在下焦,治法宜求之中焦。盖执中可以运两头,且得谷者为后天之谷气充,斯先天之精气足,而化源有所资生。拟理中汤加附子,一启下焦生气,加吴茱萸,一振东土颓阳。服10剂后,脉渐敦厚,痛渐止,去吴茱萸,减附子,又服20余剂痊愈,数月不发。[冉雪峰.冉雪峰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茯苓杏仁甘草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枳实薤白桂枝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茯苓四逆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经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 作者:宋国庆
经方中栝楼实和栝楼根应用规律探析
浅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