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拜谒梵净山》 下集 作者:张学东

  

 
 
    从我们沿着蜿蜒直陡的石梯步道,一步步登临梵净山的角度来看,整个梵净山的景观以山顶索道站为界限,下半部分是浩瀚苍碧的林莽,让我们感受的是圣山对蓬勃生命的包容和滋养,而上半部分则是巍峨峥嵘的万古风姿,奇峰突兀,悬崖绝壁,特立高耸于四周苍莽逶迤的山岭之上,犹如连接天地、通晓未来的弥勒佛祖,正以仁慈之心俯瞰着人世间的沧海桑田。
 
    这绝对是惊亮眼眸、震撼心灵的高山奇景!
 
当我们从山顶索道出发,沿着山脊爬上一段森林栈道,正为路途的漫长艰辛而心起怨叹之时,忽然,听到前方人声鼎沸,惊叫声起。抬眼望,前方悬崖峭壁耸立处,雾岚袅绕,随风飘忽,雾散雾聚、浓淡变幻的间隙,摄入眼帘的是铁石嵯峨、峭壁斧削,其间或形如走兽怪物,龇牙咧嘴,棱角锋利,寒气森森;又状若蜿蜒城堡,寒天冰色,城垛萧然,坚固凝立;又或见叠层天书,累累摞置于洪荒天地之间,日晒雨淋,风欺霜浸,页色铁黑铮亮,隐隐然散发万古经卷玄冥悠远之气;而那朵著名的蘑菇石,两层巨大的苍黑岩体,上重下轻错位鼎立,历经亿万斯年的地动山摇而屹立不倒,呈现梵净山意韵悠远的远古风姿。
 
我等正讶怔间,见有人回首仰望,遥指高处,神色端庄,充满一种对神明的敬仰。我们跟着回望,只见云烟缥缈的半空之上,一座高耸峻峭的山峰若隐若现,飞檐翘角依稀凸现。一座古寺,隐约虚渺,高矗云天外,静静散发着神秘端庄的气息,令人心底油生虔诚膜拜的温暖气流,直达空旷静寂的脑海间,祥瑞充盈,心存感激。有游人耳语般虔敬的声音传来:那是老金顶,好神明哦!
 
我正凝目仰望之时,一股拥挤的人流把我推向了前方的一座观景台。随着人们在阵阵惊叹声中抬手遥指的方向,我便遥见左前方一座孤峰耸峙,直陡百米之上,尽皆深黑岩层,不着一木,悬崖斧削,嶙峋陡峭,挺凸于绵延的山脉之上,背衬霭霭青天,气势雄峻壮阔。山顶隐然有古寺,云袅雾绕,恍若有天界梵音,飘飘杳杳,萦绕与心。
 
这就是红云金顶,因其晨昏之时,常有红云瑞气环绕,故名。山顶祥云袅绕的古寺,是弥勒佛祖诵经、礼拜、修道的道场。远眺如蚁的人流缠绕在绝壁之间,虔诚而奋力地向险峰之巅攀爬而上。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不远千万里奔赴而来,这是寻找心灵的皈依,还是对雄奇山势的青睐呢?
 
梵净山,弥勒道场,佛教名山,自有它深厚的佛学底蕴和渊源,成为众望所归、顶礼膜拜的佛门圣地。据梵净山金顶山体上明万历四十六年《欶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文序文称:“黔中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天下众名岳之宗也……盖自开辟起劲,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饮于道府。”梵净山被明朝皇家尊其为“天下名岳之宗”,为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为苍茫的大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作为菩萨选择讲经说法的道场,自有其山川形胜、风景姝丽。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一派海天佛国景象。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地藏菩萨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九峰如莲花,山峰秀异,古刹林立,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
 
而作为弥勒佛祖的道场梵净山,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奇石异境,原始植被,古木参天,云蒸雾绕,各具神韵,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金顶异峰独起,高耸入云,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米饭用的甑子,黔东一带谐音叫作饭甑山。从“饭甑山”到梵净山,一俗一僧,大肚能容的弥勒佛祖,选择此地做道场,不啻是暗合了天地造化、施福众生的因缘么?
 
站在观景台上,前后转动身子仰望山体直耸的红云金顶和老金顶,再环顾周围古老沧桑的蘑菇石、老鹰岩,让人不由得疑问在这一片浩茫绵延的山脉之间,为何耸峙如此奇特的岩层山体呢?
 
查阅资料可知,2.2亿年以前,梵净山所在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尚是一片海洋,海洋中的生物碎屑及其它颗粒不断堆积,形成碳酸盐岩。随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中国南方崛起成陆,大量碳酸盐岩也露出地表,如同一片由碳酸盐岩构成的“海洋”。这些碳酸盐岩极易被水溶蚀,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而梵净山的隆起则打破这一格局。从6500万年前以来,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贵州东北部强烈隆升,梵净山外围的碳酸盐岩在隆升中逐渐被水流溶蚀,梵净山的山体真容得以露出。
 
梵净山的主体,是与碳酸盐岩完全不同,且不易被水溶蚀的另一类岩石——变质岩。梵净山的变质岩非常古老,形成于距今约8亿年前。以山顶为中心,梵净山的山体呈现为中间突起、两头收窄的桃核状,有如一枚碳酸盐岩海洋中的变质岩孤岛。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山体雄浑,身姿巍峨。海拔2493米的老金顶次之,由板状的变质岩一层层堆叠而成,山势嶙峋。凤凰山与老金顶之间,则是异峰突耸的新金顶,晨昏之时,四周红云映照,故又名“红云金顶”。如若从远处眺望,凤凰山、老金顶、红云金顶以及绵延其间的山脊,勾勒显现出一副极其逼真的巨大卧佛形象,人称“万米睡佛”。
 
如此,弥勒佛选择梵净山作道场,可谓是天造地设、得天独厚了。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除了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可能就是大腹便便的弥勒菩萨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而被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了。
 
佛经云,弥勒菩萨将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是未来佛,所以弥勒菩萨被普遍称为弥勒佛。弥勒佛在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并逐渐演变为咧嘴大笑、身负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非常贴近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深受大家的喜爱。关于弥勒佛的来历,唐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法师曾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意思是说弥勒菩萨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另外,又根据佛经所记载,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的人,他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来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弟子。弥勒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弥勒菩萨将会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这一世他将会托生在翅头末城的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将在龙华树下成佛,并将继承释迦牟尼佛的衣钵,教化未来的众生。
 
此时,我站在观景台上,远望云海苍茫,山岭缅邈,亿万年的沧桑在弥勒菩萨的眼目中也许只是一瞬。而面对未来,当全世界深处新冠疫情的肆虐、大国竞争带来诸多激烈冲撞、世道人心纷纷攘攘之时,作为未来佛的弥勒菩萨,能保佑红尘中如我一样的平凡人笑口常开么?
 
我期许着登上金顶,聆听弥勒佛祖的福语慧言,让我人生获得顿悟和快乐。

 

    
 
 
 
红云金顶,在不断袅绕变幻的烟霭雾岚中,益发显得挺直高耸,险峻巍峨。顶峰之上缥缈云端的庙宇飞檐,与天相接,肃穆庄重,隐隐然有梵音佛乐从天外飘洒而来,注入一个个不远千万里奔赴而来拜谒匍匐的心灵。
 
我被震撼了!当我静定遥望之时,细看在红云金顶直陡的山体间缠绕一线,蠕蠕而动,那是一拨拨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向红云金顶奋力攀爬而上的游客信众们。
 
垂直高度一百多米的绝壁巉岩间,一条不知何年何月的高僧们历经生死开凿出来的羊肠山径,穿岩附壁,凌空悬吊,逼仄险峻,只容一人攀爬而上,上下分道,环线设置。有胆怯者、恐高者、年迈者、力竭者,从挤挤挨挨纷涌向上的人流中,无奈地撤退。疏空一个位置,后面的人流犹如获得幸福的赐予,欣欣然向上蠕动一下。佛祖在上,从每一个游客信众坚韧等待着一步步缓慢向上挪移的脸上,没有焦躁,没有怨叹,洋溢着期待莲花绽放的安详平和。
 
我夹杂在奋力攀爬的人流中,感受到一生中游览名山大川最险峻的惊心动魄。一条逼仄的石径,蜿蜒缠绕在悬崖峭壁间,从岩层上开凿的一级级石梯,历经岁月的磨砺和游人信众的踩踏,黝黑光亮,尽显古老沧桑。在接近九十度的悬垂陡崖上开凿的一段石梯,我一手拽紧护栏铁链,一手抓扣上面石阶棱沿,战战兢兢缓慢匍匐攀爬而上。
 
悬陡的天梯一段连着一段,令人紧张窒息。我在等待前一人攀爬石梯的间歇,仰观整个金顶山体黝黑突兀,怪石嶙峋峥嵘,斧削壁直的岩层犹如兵书散落其间,真乃奇山异石也!正惊叹间,目光往身后一瞧,顿时头晕目眩,揪心蹦达:前跨一步便万丈悬空,千山万壑历历呈现,感觉身如箭伤的坠雁,在云端晃晃悠悠飘落。赶紧收回目光,稳定心神,站稳抖颤的双腿。此时,后续的人不断催促,赶紧双手双脚并用,沿陡直的石梯奋力向山顶匍匐爬去。
 
金顶之上,又是鬼斧神工的惊天之作!这是红云金顶,乃至整个梵净山最震撼世人的佛境梵界!开山裂缝,天光隐隐,两座垂直的山体夹峙间,横亘一条深约90米、最狭窄处不足1米的幽深峡谷,称为“金刀峡”,仅能一人通过。梵净山是弥勒道场,千百年来流传关于红云金顶的一则典故,印证其佛教渊源。相传在释加牟尼涅槃之际,“大地震动、天鼓自鸣,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须弥山自然倾摇,狂风奋发,林木摧折,萧索枯悴,骇异于常”(《涅槃经》)。此时与须弥山神灵相通的梵净山山峰之巅的金顶,直入虚空,泪如雨下,地动山摇,一声巨响,庞大的金顶刹那间一分为二,峡沟之中爆出一束金光冲入云宵,光华灿烂,辉映天地。
 
    后来,有醍醐灌顶的佛家弟子不畏艰险爬上金顶,只听梵音缭绕,隔着峡沟看见一高僧端坐在金顶另一端,其左手执一莲花,右手示指天空。这高僧通体光明,金灿耀目。但佛家弟子却猜不透他是如何上此绝顶的。佛家弟子便化缘在这峡沟之上架了一座天桥。当佛家弟子从天桥上过去时,这高僧早已无踪无影。弟子们四处打量,只见那高僧又端坐在遥遥相望的另一山峰之上,眼见得高僧身体不断胀大,继而变成一巨大石像。佛家弟子顿时感悟这是弥勒现世。惊呼之际,弟子们合十跪拜,虔心礼佛。于是,佛家弟子在其金顶端坐之处修建弥勒殿,供奉弥勒佛。
 
横跨天桥的另一座山体上,佛家弟子们后来又修建了释迦殿。按照佛经解释,梵净山与须弥山有通灵感应,正应了释迦牟尼在涅槃前对其弟子阿难所说:“你在这两棵树下为如来铺置一个床座,使头向北,面向西,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法当在北方长久地流传保持下去(《游行经》)。中华古国正处印度以北,由此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法首传于中国,再后中国便佛法盛传,成了佛教大国。梵净山地处中华大地内陆的中心地带,有如此感应,正是佛法不可思议之处。
 
红云金顶之上,天桥两侧,分别供奉释迦佛和弥勒佛。这也是梵净山自释迦佛涅槃后能成为弥勒道场的缘起。而在与红云金顶遥遥相望的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燃灯古佛。这里,我提前补白一句,那天,我下了红云金顶后,与同行周君还不辞辛劳,攀爬依然陡峭的石梯登上了老金顶。在云烟袅绕、钟罄声声中,燃灯古佛向虔诚膜拜的信徒们揭示着人间大道、自然生命的过去种种么?
 
    梵净山,可谓是佛教流传进中华古国后,在冥冥天意中形成的万源归宗的圣山。这高耸云天的山尊,向浩瀚广袤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静静散发着一种辽远深邃的神秘气息。
 
    梵净山自成为弥勒道场以后,人们便把过去佛燃灯古佛、现世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三世佛祖定在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在梵净山山麓塑有燃灯古佛、释迦现在佛、弥勒未来佛三尊佛像。寓意朝拜梵净山从起步登山之际,即是告别以往,反省过去,登山必须立意生在当下,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山路之艰难比照娑婆世界的苦难曲折,而登临金顶后,将会在弥勒佛祖的佑护下,遥望光明的未来。
如此,我们一行六人从山脚历经艰辛登上金顶,就是对梵净山蕴含的佛学教义一次深刻的体悟么?站在红云金顶,再回首登山过程中的每一步艰难险阻,我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欢乐平和,轻松自如。
此时,我站在天桥上,云雾弥漫,天空深邃,从释迦殿、弥勒殿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的钟罄梵音,让人悟觉天地之澄澈、心境之冲和、人生之自如。
 
梵净山,神秘的梵天净土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安杯”第六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拜谒梵净山|张学东
去梵净山看看
梵净山九章之一山两金顶
刘畅觉:梵净山/身高万仞、磅礴七百余里/自古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
梵净山——多彩贵州(15)
黔行之旅(十)—佛教圣地梵净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