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令人震撼的高清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中国北宋徽宗时代的青绿山水画作

也是现代人选出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

在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之前,十八岁的王希孟力戒欠工致之弊,精心绘成了该图,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绘成如此高头大卷,可见用功之勤;此画作采用大尺幅,也是为了迎合徽宗“丰亨豫大”的享受要求。

小画家满怀的欲求化作丈余丹青,尽在不言之中。

宋徽宗收到该图后,颇为嘉许,将此图赏赐给了蔡京,于是才有了蔡京的题跋,使今人得知王希孟极为简略的身世。

不幸的是,很可能是王希孟劳累过度或体质羸弱等原因,二十岁时就夭亡了,可谓画坛一大憾事。

【年代】北宋

【作者】王希孟

【形制】绢本,青绿设色

【尺寸】纵51.5cm,横1191.5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绘画技法

《千里江山图》全卷系大青绿山水。

主要用石青石绿,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脚和半空露出绢本的底色,顿显阳光灿烂之感,全幅构图景象开阔,取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其构图属于北方山水画派的系列,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大山大水,气势宏大。

比较该卷与传为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卷的山脉造型,《千里江山图》卷的构图正是该卷向高处、左右延展。

每个段落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许多局部均为一帧完整的大幅山水画立轴。

画家将太行山雄伟壮观的山脉与江淮一带苍茫的水势和曲折的湾流融合为一体。

纵览全图:群山涌动,恰似苍龙滚地;江河流淌,如同平镜映天。

图中的台榭楼阁和桥亭、村落、寺观等建筑类型以及船舶等均十分丰富,与自然山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视觉重点,如长桥卧波、松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柳浪渔家,高台望月、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等等。

人物的活动大多围绕着水面展开,以白粉点缀,颇为鲜明,如平江待渡、亭桥观流、轻舟荡漾、江上渔隐等,表现了北宋画家郭熙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画家的师承直接来自徽宗的写实观念,具体用色离不开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传统手法,但较前人要清雅一些,在未染色之处微微露出画家受郭熙坡石画法的影响,如卷云皴、鬼脸皴等,显现出当时山水画主流风格的艺术作用。

缺憾的是,画家的艺术语言较为单一,线条尚欠勾勒之功,行笔细弱乏力,也许这是他身体羸弱的反映。由于画家生活经验积累有限,如满载货物的船舶吃水很浅,人物的活动尚缺乏组织。然而,瑕不掩瑜,这毕竟是一个十八岁少年的初作,在他之后,几乎没有一件青绿山水画的气势和境界达到如此不凡的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18岁天才画家王希孟青绿山水高清全图
北宋画院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听了这场讲解,终于看懂了《千里江山图》
丹青不负少年头——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卷的背景有多深?
十八岁画出的千古青绿山水名作 王希孟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