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线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面对措手不及的线上教学的刚需,教师瞬间成为主播,过去我们可以慢慢来,现在不行了,这需要我们迅速开启适应模式,以变应变。2020年,疫情之下的在线教育无疑是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元年。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人们开始做互联网教育梦,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实现。特别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不仅落后于教学的需要,也落后于其他行业。我们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对信息化的认识、基础环境建设、应用培训体系、信息化素养的普及和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教育部十多年前就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在,随着5G时代来临,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刻不容缓,要求我们以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在线课堂教学活动中,其目的是利用其音像效果、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及时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发展性学习,从而达到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两者和谐地统一。

对于学校而言,当务之急是构建智慧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网络信息教育有机结合,改变教学思路,充分开发智慧课堂的潜在功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达到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信息、加工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从而达成互动教学的目的。

没有产品支撑,“互联网 教育”就是一种隔空喊话。这包括以下方面:

无线网络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空间建设。汇集动态数据,助力科学决策,形成智慧管理系统,促进教育集团规模化发展;引入移动终端和教学软件获取教学信息、资源和服务,提供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物理场所。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实现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重要基础。

公共区域智能终端建设,个人数字终端建设。无线网络环境、公共服务区域终端以及信息化,配备学习与管理的公用终端,提供数字资源与管理入口,方便师生通过这些公用终端自助阅读、查询、提交信息等操作。推进师生数字教学终端建设,人人拥有至少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成为伴随式采集学生行为数据的重要工具。

创新创造空间建设。升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创新校本资源共建共享形式、优化校本课程建设方法;提供开展学科实验和创新能力训练的物理场所,完善创客实验室的课程体系。支持校园信息、班级文化、学生优秀作品等内容的多媒体发布与展示。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有效地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性地学。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关注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网络、智能手机以及计算机设备等,这些都是一种认知工具,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从教学要素系统而言,就是课堂的教学理念与多媒体课件、网络、智能手机等有机结合,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不能见物不见人,而必须目中有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具体而言,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仅仅视为工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带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智慧的创造,乃至教学效益的提高。

不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再好的装备终究只是摆设。中小学的装备多是放坏了,而不是用坏了,用的上装备才能解放学生。不转变观念,科技会成为帮凶。科技只会让坏事效率更高,板书更多的题目、印刷更多的题目和推送更多的题目。很多学校开展线上学习后学生的负担更重,更加疲劳,因为推送题目太容易了。变革才是机制保障的源头,应用才是转变观念的抓手。无机制保障,变革会成为走秀。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教学的本质在于智慧的创造与传播,这也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真谛。

二、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线上教学不会让一个差老师变好,但是它会让更多的学生更好体验一个好教师的好,也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一个差教师的差。线上教学,如果没有学习者个性选择、参与建构、自主分享、深度互动等……有效学习和教育就很难发生。教室里面对面孩子们都不愿意听,可以想像隔着屏幕会怎样呢?

从教学主体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既涉及到教师的教,又涉及到学生的学,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是两者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可以结束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

大面积线上教学的展开对教师是一种解放,但对很多老师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淘汰,再不转型来不及了。师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它将改变教师的施教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焦点将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将是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教师怎样教授。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这无疑是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的一个强大冲击。

从教师的角色来说,在原始社会、农耕时代,长者为师,到后来变成能者为师,再后来变成专者为师,要成为专业的教师,就要有教师资格证。但是今天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是不是个个都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开展教学?不一定,我们不需要查教师资格证,今天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做老师,看抖音和头条,教与学,是不是随时随地在发生。

三、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实现由静到动的转变

在线教学不是简单的把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它是全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重新建构。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教育之外的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最新运用,作为教育科技进步的标志。但多媒体、智慧屏、互联网、平板电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科技进步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应用如果不与教育本身的技术如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等认知相结合,其作用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但其主阵地应是在线课堂教学,其精髓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应该是生气勃勃的动态的课堂教学,应当经常可见资源的生成、智慧的闪烁、高潮的叠起……一改那传统课堂教学单一、固定、静止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上,即使课件的应用,也是一种固定的线性结构,缺乏人机系统的交互性,固化了教学内容和策略,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更忽视了教学环境与学生原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多变性。显然,这是课件编制者与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角色上的错位,即课件设计者取代了教师的地位,教师变成了软件用户,学生变成了课件演示的观看者与欣赏者。

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过程中,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的教学,不仅仅是网络的工具性利用,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把教室扩展到互联网上,使教学资源在全校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在线教学应着力探讨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全新的方法观将会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与学的潜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职业生活的深度融合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让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何克抗:实现“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