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零一六年三月湘乡游—东山学堂

         我是湖南湘乡人,在湖北武汉长大,从来没去过湘乡,很早就想去湘乡看看。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成行,直到今年三月才抽出时间。

        三月26日-29日我和悠悠到了湘乡,拜访了表哥表嫂一家,随后还游览了《东山学校》、《陈赓故居》、《彭德怀纪念馆》和《曾国藩诗文岛》等旅游景点。

 (一)东山学 校

       1910年,少年毛泽东在《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那时我外祖父是东山学堂图书管理员,认识了少年毛泽东。因此,我很想去《东山学堂》看看,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东山学校旧址是湘军将领刘锦棠倡修,始建于1895年,时名“东山精舍”,是全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1900年称为“东山书院”,1905年改为“东山高等小学堂”。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母校题写校名“东山学校”。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离开韶山冲,步行50里山路,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报名读书。然而,他的入学之路并不顺利。先是招生考试时间已过、名额也满,幸得堂长(即校长)李元甫爱才惜才,给他重新出了入学题目《言志》。毛泽东精心写就的《言志》一文博得了堂长李元甫和一些老师的赞赏,惊呼他为“建国之材”。可他籍贯湘潭又引起了一些校董和老师的反对,不同意录取这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外地生源。为此,围绕是否录取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以李元甫为主的同意方以辞职相威胁的情况下,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破格录取这个“大龄”小学生,编在戊班,也就是第五班学习。从此,这个从落后闭塞的韶山冲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东山小学堂是一所新式的“洋学堂”,开设的课程包括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图画、音乐等。学堂学风严谨,选择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注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它办学理念先进,注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了解世界大事。这种 新
式的教学环境,契合了毛泽东独立不羁的个性,促使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是他后来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一代伟人的一个重要台阶。

       东山小学堂有个藏书楼,收藏有大量的中外书刊,毛泽东是这里的常客,尤其爱读以前未曾读过的外国历史和地理书籍。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新知识。


        1911年春,毛泽东离开了东台山下的莲花屋场。临行前,李元甫先生给了他一封介绍信,推荐他到省城去深造。

         38年后,毛泽东成了中国这个有几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他身居首都北京城,日理万机,异常辛劳。可是,他没有忘记仅读过半年书的东山高等小学堂,没有忘记当年的师友们,更忘不了李元甫堂长。1955年,毛泽东主席接见谭世英(毛泽东在东山学堂的同学)时,深情地说,“李元甫先生、贺岚纲先生、还有你父亲,都是热心的教育家,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10年毛泽东错过学校招生考试,被门卫拦住,堂长:写篇文章看看
毛泽东17岁立志“学不成名誓不还”,校长李元甫惜才,令破格录取
少年毛泽东: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三)一心向学少年郎
毛主席恩师之子谭世瑛,因不满两个儿子被枪决进京告状,结局如何
决意离乡求学,成行却颇费周折,少年泽东留诗明志!第1章志向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