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

该如何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

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一直备受关注,是个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对引导单亲家庭学生成长的心理策略进行创新性的探讨。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尝试运用避免不当关注及过度关注、先肯定再批评、提供发泄机会等心理辅导方法,协助和引导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求促进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防止不当关注单亲家庭孩子

                 文|黄小洁(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桃园中学)

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容易使孩子心理失衡,出现较多心理问题。这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孤僻、攻击、怯懦、逃避、感情淡薄、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特征。基于单亲家庭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采取更巧妙、更灵活实用的方法,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其朝正确方向发展。

一、避免不当关注,防止过度关注

在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一直沿用“积极关注,尽力关怀”的原则,不可否认,这个学生群体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关怀,但效果如何关键却在于关怀的方法和程度,教育者应尽量避免不当关注、防止过度关注。

在教育实例中,许多教师面对单亲家庭学生时,不自觉就把“单亲家庭学生”这个帽子直接当面扣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关注不但不一定被接受,且很可能让学生突然再次撕裂伤口。下面是三个典型的场景:

(一)教师在第一次与单亲家庭学生交流时,为表达自己的关切和知情,对学生说已经我知道你父母亲离婚的事了,你以后有困难就告诉我,老师会帮助你;

(二)教师说对学生说,我已经了解到你没有爸爸,家庭情况困难,不过你不要担心,我会多加留意你的;

(三)教师在班集体中,不避嫌公开说到某某同学家庭情况特殊,同学们要怎么怎么样,等等。

在过度关注方面,单亲家庭学生大多数自卑感强烈,较容易猜疑,对人对事容易不安敏感,教师或同学出于关心和重视,在公众场合多次提起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也很不宜,这种情形最容易加重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感觉弱点被放大,被提到一个新高度,倍感自己与众不同,如针芒在背,疑虑他人用有色眼光看待自己。其实单亲家庭学生最渴望被社会平等对待,尤其在学校,希望被老师和同学一视同仁,老师和同学若过多注意他们的家庭问题,则效果过犹不及。所以教育者要留心自己对单亲家庭学生是否关注得当,是否造成他们更大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最好潜移默化,间接含蓄,重在细节,一切尽在行动中的方式,相信效果会更理想。

二、先肯定,再批评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成长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正因如此,他们从小接受许多来自各方的训导、批评、教育,甚至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对待单亲家庭学生我们更要注意方式,注意分寸,最做到先肯定再批评。先肯定个人优点,再指出缺点不足,以达到“每次进步一小点,长期积累进大步”的效果。

许多教师出于“爱之深责之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在教育单亲家庭学生时,迫切而直接地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勇气来详述事件或澄清事实,便开始进行填鸭式的批评教育。虽然教师的动机很好,但如若没有对学生先肯定就进行批评的话,则非常容易让这些本身自卑、敏感、怯懦、怀疑的学生,对教育者、对世界更加充满恐惧、不安、仇恨,甚至心理世界完全失衡;也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负面悲观认识,深感自己一无是处,不被喜欢不被接受不被关怀,遭受许多不公平待遇,对自己对世界丧失信心,导致更加自我封闭和消极。

因此,在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上要多用“引导”,少用“训导”,采用“欲抑先扬”的方法,每次批评前先进行铺垫式的表扬和接纳,降低他们的警惕性和自卑心理后,进而提出批评,再提供改正的建议,循序渐进,引导其自己领悟如何改正和完善。

三、提供发泄的机会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我们习惯了“两部曲”,第一步找出他们身上自卑、狭隘、攻击、冷漠、自我封闭等性格弱点,找他们身上成绩差、行为不良、不善交际等行为问题;第二步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道德教育、批评教育和心理辅导。但事实上除了这两部曲,我们应该提供另一个更加重要和必要的渠道:发泄的机会。

让单亲家庭学生把心里的最原始的负担释放,再对他们进行改善或重塑,效果会更好。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未完成事件”,即自己很想完成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完成的事情。人们对这种事件都有一种难割舍的感觉,误以为只有完成了才完美,这种遗憾一般都成为当事人不能磨灭的痛或心结。对于单亲家庭学生来说,面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家庭结构缺失,他们都有各自的未完成情结,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一)对自己的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带有怨恨、敌视情感(如离婚式单亲家庭学生和非婚生单亲家庭学生);

(二)对自己的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带有悲痛、愧疚、不理解、不能接受或混合的复杂情感(如丧偶式单亲家庭);

(三)对世界充满仇视、敌意和不公平感觉(如非婚生单亲家庭学生)。

他们的这些感情在生活中大多受到压抑,长期堆积在内心,久而久之就形成心理症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对于单亲家庭学生,我们要适当地提供发泄的机会,让他们把心中的未完成事件完成,未表达情感进行表达。发泄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倾诉。给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许多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怯懦等原因,一直以来把自己的伤痛或愤怒埋藏得很深,教师要懂得在恰当时机诱导他们诉说,听他们真情流露,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愤怒,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尽量宣泄、释放出来,减少内心的折磨和矛盾;

(二)运动。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教单亲家庭学生通过运动调节心理。在运动中把身体里面的不愉悦感觉通过肢体活动、出汗发散出来,比如打篮球、打羽毛球、打沙包、跑步等,在汗水的挥发过程排放内心的不良情绪,使心情得到舒展;

(三)大喊。有一些单亲家庭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那就给他们大喊的机会,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在没有人打扰也不打扰人的地方,让他们把心中的种种负面情绪叫喊出来,通过喊叫来平衡和缓和他们不安、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

(四)写作。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楚自己的心情,也不是人人愿意说,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内向内敛,那么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写作,把心中的结写出来,把自己的不满、对事情的理解和疑问都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减轻内心承受的压力,也有助于理顺他们自己的思维。

总之,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也是一项细致费力的功夫,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调整、不断融合、不断碰撞、不断创新,坚持不懈、相互启发。但我们坚信通过努力和探索,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做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有效,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将有更多的教师投身到这个队伍,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探讨,一起奋斗,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四枚.尹书强.单亲儿童的社会化困境.[J]教育教学研究,200810下旬刊

2.曲春芳﹒如何对待及帮助单亲学生[J]教育研究,20065月上旬刊

3.施孝仙﹒打开心结,让爱照亮孩子成长的路——谈谈单亲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研究,200612月号下旬刊

(本文发表于华夏教师杂志2012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解决办法研究——关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典型案例调查报告 | 天门教育信息网
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学习差的原因
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思品课题《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