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遗症之咳嗽治验
userphoto

2023.03.09 江苏

关注
咳嗽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我常用六经辨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而如今感染新冠后很多抗原核酸阴性后仍有后遗症就是咳嗽,咳嗽作为症状,也作为疾病名称,是一个比较复合的疾病;中医对其认知比较深刻,治疗上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冠感染后的咳嗽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痰多的,一种是干咳无痰的。
咳嗽痰多的又分为黄痰和白痰,白痰的大多是急性期的最后一个症状;黄痰警惕合并细菌感染,一定要加金银花、连翘或者作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地方药物“臭灵丹“。而干咳无痰或者痰少的就比较有意思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了呼吸道炎症,而炎症有三大病理变化——变质(变性和坏死)、渗出、增生。
由于新冠病毒自身的特点,它并不直接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它导致的炎症是以渗出为主,而这个渗出的东西就是“湿”。正因为以渗出为主,因此干咳、白肺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这个渗出的液体。
 
 
所以此时在治疗咳嗽的时候需要加入化痰湿之药,比较典型的用方便是“小青龙汤”,以及“苓甘五味姜辛汤”或“麻杏薏甘汤”这几个经典方加减。新冠才开始的时候运用发汗的方法是对的,才开始基本都是以“寒湿”为主,所以采用温、宣、辛散的方法是对的,可是自用汗法或者过汗后其病邪便会直接入少阳、乃至阳明,此时容易伴随热证、汗证。此时咳嗽选择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是除热;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去生姜、大枣,加桔梗、苦杏仁、僵蚕、全蝎治疗咳嗽也是好办法,运用僵蚕化痰,加全蝎加强自身免疫力。
到了高热阶段,此时夹湿,所以可以考虑“邪入膜原”,此时是外邪引动伏邪(伏邪概念是贯穿整个温病的概念,在以往公众号也有涉及),请看文章PPT。
张梓剑,公众号:灵素典籍温病研究——伏邪学说
那么,这个时候运用温病中湿温病中的“达原饮”,用“槟榔、草果、佩兰、藿香”温燥化湿,除伏邪。或者加用“胃苓汤(平胃散合五苓散)”,此时兼着太阴之病,可再加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除湿、除胀;此时要考虑肺、胃两经。高热后选择运用“白虎汤、白虎加参汤、竹叶石膏汤、翘荷汤、上焦宣痹汤”等方加减。

疫情的一些思考

张梓剑,公众号:灵素典籍关于此次外感患者中医六经辨证

经典回顾:

·从经典六经来辨别;
  1. ·太阳病为表阳证,是我们咳嗽初起出现的病症,但疾病的传变,以及个人体质的影响,太阳病并不是咳嗽最常见的证候。太阳病咳嗽,多伴太阳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太阳表实证,或者伴见汗出恶风之太阳表虚证,咳嗽伴咽痒,遇风冷加重,可辨证选用麻黄汤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也有表证不明显,只是遇风就咳,可选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或清代程钟龄的止嗽散。咳嗽多因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疗宣肺化痰是其大法。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这种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饮法治疗,当然不能见效,而应用和解少阳的方法,却能很快治愈。咳嗽中少阳证最多,尤其是咳嗽是咳嗽时间比较长的,这种情况,多伴有正气不足。97条:提到少阳病的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外邪从太阳传入半表半里,缠绵难愈。少阳病咳嗽的症候特点为多呈阵发性呛咳,可伴见口苦、咽干、脉弦、遇冷热均咳、咳引两胁痛、或胸满等,方药选择小柴胡汤或依《伤寒论》方后加减法小柴胡汤去生姜、大枣、人参,加干姜、五味子。
  2. ·阳明病为里阳证,单纯阳明病咳嗽很少见,基本都是合并其他经的病。比如太阳阳明合病:麻杏石甘汤,少阳阳明合病:小柴胡加石膏汤、大柴胡汤。咳嗽见口干多饮、咽痛,咳黄痰或者咳痰粘稠不利的时候就要考虑有阳明。
  3. ·太阴病属于里虚寒证,寒饮内生,因此太阴咳嗽多伴见咳痰,且痰量多。现在的人,肥甘厚味、生冷油腻的东西吃的多,很多都是内有痰饮。平时看舌像,很多人都是苔白腻或者水滑。咳嗽见太阴或者是兼夹痰饮的都不少,治疗可选择半夏厚朴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桂术甘汤、理中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咳嗽,咽喉不利,胸闷腹胀,可选用半夏厚朴汤。咳嗽,无表证,痰多清晰,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太阴阳明合病(痰饮化热),可加石膏。太阳太阴合病,选用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等。若饮郁化热,则见口干,痰黏,成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4. ·少阴病为表阴证,多于咳嗽同时伴见遇风冷打喷嚏、流清涕,手足厥冷,大便易溏,脉多沉细,无汗者选择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汗者可选择桂枝加附子汤,临床常仿张仲景法加入厚朴和杏仁。
  5.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多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耳鸣、心烦等,下寒多见肢冷、便溏等,若咳嗽患者兼见上热下寒证,寒热错杂,当属厥阴病。可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1. ·咳嗽为本病的主症,以初发病时,均现表证。故解表镇咳为治本病的要法。以上均属常见的方证,亦可说是本病初发时的正治方,不过此时以麻黄为主的配剂,如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适证选用之。亦可顿挫其势,若咽痛者,以上各方均宜酌加桔梗治之。

      加减桑菊饮方:前胡三钱,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连翘三钱,桔梗三钱,薄荷一钱半,橘皮六钱,生姜二钱,竹茹二钱,炙甘草二钱。
  2. ·辨证:咳而脉浮,发热头痛或咽痛者。加减半夏厚朴汤:半夏五钱,厚朴四钱,苏子二钱,苏叶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橘皮六钱,瓜蒌五钱,大枣四枚。
  3. ·辨证:咳而上气,咽堵胸满,发热甚轻者。按:以上二方常可适用于本病初发的轻症,但重症宜于以上各方求之,非此种轻剂而能胜任。若口咽干而渴者均宜酌加生石膏。
  4. ·小柴胡汤:柴胡四钱,半夏三钱,人参三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人参可以党参代之。
  5. ·辨证:表证已解,而身犹热,咳不已者。按:咳多可加橘皮,热甚可加生石膏,咽肿痛可加桔梗。
  6. ·大柴胡汤: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二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7. ·辨证:表已解,咳而身热,胸满或痛,大便干者,加减法同小柴胡汤。
  8. ·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茯苓三钱,半夏四钱,干姜二钱,细辛二钱,五味子三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二钱。
  9. ·辨证:咳唾白痰,无寒热。按:本方治久咳如神,老人慢性支气管炎恒多此证,需注意,若咽痛亦可加桔梗。

经验:
1三拗汤合止嗽散(去荆芥加五味子)
三拗汤
《万病回春》:甘草(生)、麻黄(不去节)、杏仁 (不去皮、火),各6g.
主治:感冒风邪寒冷,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多痰.胸满短气喘急。
止嗽散
《医学心悟》:桔梗(炒)荆芥 紫苑(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煎煮: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主治:诸般咳嗽
存疑:书里提到止嗽散,且含有荆芥,诸般咳嗽皆治,为何要去荆芥,加五味子?
中医所治咳嗽多为西医久治不效之后,此时邪己离表,方中麻黄、桔梗宜肺足矣,故去荆芥,宜肺之药虽有祛痰之功,但常增咳嗽,使人生疑(故加五味子临制,不使咳增方并非大好,药当取简效,小方力专,效优,针对性强,看仲师之方便知。)
2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去荆芥加五味子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我)石膏(半斤,碎,绵裹)
主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62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特征:太阳伤寒 +汗出而喘,无大热(体温?)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162条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岩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温病条辦》:方子同伤寒论
主治: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下焦篇第四十八条)
3麻杏苡甘汤
《金匮要略》: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惹苡甘草汤。
解析: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之证治和成因。风湿在表,一身尽疼,阳气被湿邪所郁,所以发热。湿邪容易化热,且日哺加重是其特点。麻杏惹甘汤属解表祛湿、轻清宣化之剂。方中以麻黄辛散发汗祛风,杏仁苦降肃肺平喘,通调水道,苡仁甘微寒健脾渗湿,配麻杏以辛苦甘淡、发散渗湿同施,而风湿告除,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药仅四味,配伍得当,治从脾肺,为风湿在表之良方,本方药的用量与汉代不符,《外台秘要》所载之麻杏意甘汤剂量为:麻黄四两,杏仁二两,意苡半升,甘草二两,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了即愈。《外台秘要》所载剂量恐是原方之最。临床上本方治一般风湿轻症较好。
注:《外台秘要方》卷十九记载名日“薏苡麻黄汤”疗湿家始得病时”。
4叶氏温燥咳方加味
《石室秘录》: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咳嗽自己。故五脏之中,除肺一经之外,俱可正治,独肺经不可正治。然则肺经生痈疡,何以治之耶。用元参一两,生甘草一两,金银花八两,楣批,清金消海汤。加麦冬一两。数品中,惟麦冬乃清肺火之品,余俱入脾、入肝、入心之药,而用之者何也?盖入肝则平木,而不必当归二两,水煎服。〔眉批:清肺金用力以制之,则肺金得养矣:入脾则脾上能生肺金,而肺金又得养矣:入心经则心火不凌肺金,而肺经又得养矣。虽前药乃治心、治脾、治肝之药,似乎隔一隔二隔三治法,其实乃正治肺金也
5宣白承气汤
《温病条辨》: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蒌皮(一钱五分)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宜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中焦篇第十七条)
6杏苏散(或成药通宣理肺丸)
《温病条辦》:苏叶(9g) 半夏(9g)茯苓(9g)前胡(9g) 苦桔梗(6g)积壳(6g) 甘草(3g) 大枣(3枚)杏仁(9g)橘皮(6g)
(原书未著用量)
主治: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随证化裁:无汗,脉弦甚或紧,
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补秋燥胜气论)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污腹满者不用
7橘红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橘红丸:化橘红24两,贝母16两,茯苓16两,麦冬16两,杏仁(去皮,炒)16两,生石膏16两,栝娄皮16两,橘皮16两,生地16两,桔梗12两,紫苑12两,法半夏12两,苏子(炒)八了两,甘草8两,冬花8
主治:清肺祛湿,止咳化痰。主肺胃湿热,咳嗽痰盛,胸中结满,饮食无味。
8)其他,如小青龙、小柴胡、射干麻黄汤、 四逆散、清燥救肺汤、苏子降气汤1~7最常用】
燥湿化痰用于肺胃(含脾)湿聚停饮成痰,症见胸闷咳嗽痰多色清白粘,易咯岀,脘腹胀,欲呕,纳差,口中粘腻不欲饮,大便软、溏,苔腻质胖,脉软,细,滑。可用半夏厚朴,苏子降气,三子养亲
宣肺祛痰适用于外邪侵袭,束表,肺气不宣,症见鼻塞流涕,身有寒热,恶风喜暖,汗少,身楚咽痒,痰清白质稀不易咯岀,苔薄润,质不红,脉浮或紧,或右寸>左,或左脉>右,二便如常,眠食无异者,可用三拗止嗽散加味,越婢加半夏汤,麻杏苡甘汤等。
8小柴胡汤去生姜、大枣,加桔梗、苦杏仁、僵蚕、全蝎
小柴胡汤用于感冒咳嗽初期,即初感两三天之时,选择此方,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正邪相争,所以外邪入侵,加桔梗、杏仁宣肺,僵蚕化痰,加强止咳之力,用全蝎加强其免疫力(4-6g)。
9三子养亲合金水六君煎
【组成】当归二钱,熟地黄三至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甘草(炙)一钱。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方解】本方以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化痰饮,用熟地黄、当归以养阴血,与当归芍药散组方相似,故亦为治疗血虚水盛之方。
【出处】
《景岳全书·卷十九·杂证谟·咳嗽》: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则最易感邪,但察其脉体稍弱,胸膈无滞,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心嘈呕恶,饥不欲食,或年老中衰,血气渐弱而咳嗽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加三子加强化痰之力,其中药对为当归、熟地。
10吴茱萸四逆汤合佛手、杏仁、川芎、陈皮、厚朴、乌梅
脾胃虚弱则右路不降,肺气不降、胆胃亦不降,逆气而咳,故建运中宫,用吴茱萸四逆汤,和川芎、佛手、厚朴温左路,左路肝升,则胆火才右降之势;而乌梅敛胆火,杏仁、陈皮降肺气,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用此思路。
11麦门冬汤治疗干咳
12麻辛附二陈汤
针对素体阳虚,后为太少两感之证,初期选择麻黄甘草细辛汤,后加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咳嗽痰多选择麻黄附子细辛加二陈汤
13肾阴虚作咳 定沸汤
阳虚水泛易解,前人论述机理、治法已多。唯阴虚水泛极少论及。肾藏精(为水),命火居之,为水火之脏,肾精亏虚则火旺,火旺则炼肾精为痰,以其炼阴虚仅存之精为痰,故痰少,舌瘦,尺脉小;以其痰出于肾而非肺脾,故味咸;以其精亏阳浮,故至夜阳不得阴敛而浮,故夜咳剧;以其阴虚,虚阳迫津离位,故咳吐多白沬而非黄痰。
网友找出的:咳嗽的临床辨证——肾阴虚作咳
【病机】:
【阴虚水泛,炼津为痰】
“阳虚水泛易解,前人论述机理、治法已多。唯阴虚水泛极少论及。肾藏精(为水),命火居之,为水火之脏,肾精亏虚则火旺,火旺则炼肾精为痰,以其炼阴虚仅存之精为痰,故痰少,舌瘦,尺脉小;以其痰出于肾而非肺脾,故味咸;以其精亏阳浮,故至夜阳不得阴敛而浮,故夜咳剧;以其阴虚,虚阳迫津离位,故咳吐多白沬而非黄痰。”
【辨症要点:
咳嗽、痰咸或者口、咽咸(病位在肾)、痰量不多(病不在肺)咳、喘夜重(属阴)苔薄、舌质不胖大或略红瘦,左右同诊,寸关相近,两尺大小不等者(多为右大于左尺,为病位在肾的确凿依据)。
【方剂】:定沸汤选自陈士铎《辨证录》
【组成】:麦味地黄丸去泽泻、丹皮,代之以玄参、白芥子,用之符合上症者,常收捷效。
咳嗽痰咸量多者,可以换用景岳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当归、熟地)。
14)风痰咳嗽 苏黄止咳加乌艾汤
苏黄止咳主要成分是麻黄、苏叶、苏子、五味子、牛蒡子,还有些辛温解表的药物。苏黄止咳胶囊的作用主要是解表散寒、疏风止咳,特别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者以支气管哮喘为主的咳嗽症状,通过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再加乌梅收敛、艾叶缓解支气管痉挛。

治验:
  • 1、桃仁、威灵仙,治疗咳嗽有效,特别是咽源性咳嗽有奇效,上可治咳嗽,消痰唾,下可通便而利肺气,久咳而邪未传里,在辨证基础上加桃仁9g,威灵仙20g
  • 2、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针对的是寒饮,病痰饮者,当温药合之。
  • 3、注意肺与大肠的关系,以下治上,腑通而肺乃清肃。
  • 4、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载其主咳逆上其性甘温,主人血分,为养血活血之佳品。当归可广泛用于肺部疾患的慢性炎症,其作用不是止咳平喘,而是通过活血作用改善肺部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临床证实当归通过改善肺络瘀血,能促进肺的通气功能,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 5、慢性肺部炎症,咳嗽,咳痰,咽喉干燥,或是痰有咸味,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熟地、当归。
  • 6、沙参甘润,重用15~30g以上能滋养肺脾二脏之阴。临床上取牛蒡子、沙参、荆芥三药配伍,对咳喘见胸部憋闷者有奇效,其中,荆芥既人气又人血,可祛络中风热痰瘀又可清头目,与牛蒡子相伍可通肺络痹阻、降气理血、通达肺络,凡临证见胸部憋闷,呼吸不利者均可在应证方药中加入三药,常收良效,临证可资参考。
  • 7、金水六君可治疗咳则遗尿。
  • 8、咳嗽久治不愈者,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取以下治疗原则细心调治,常收佳效。
  • 咽痒即咳,夜间重者,治以祛风止抗敏止嗽, 药用加蝉衣、当归。咳嗽频作,喉中发堵,胸闷不适,咯痰不爽,治从肝郁痰凝人手,用逍遥散如沙参、牛子、荆芥治之。呛咳泛酸,喘咳不宁多为食管反流所致,治以降气和胃多效,临证可用半夏泻心汤加旋覆花、橘红、积壳、白前、前胡治之,食管反流得以控制,咳喘自平。久咳无痰,治以清金降火或润燥养阴或清肝泻火,润燥养阴,常用药沙参、天冬、麦冬、花粉、乌梅合止嗽四药(桑叶、苏叶、大贝、前胡)治之。对木火刑金之干咳,可用丹栀逍遥撒合止嗽四药合而调之。临证对刺激性呛咳患者可用止嗽四药加僵蚕、蝉衣、木蝴蝶治之。对痉挛性喘息者可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治之。中医治病,贵在识证, 巧在变通,遣方用药紧扣病机则药到病减。效若桴鼓。
  • 9、止嗽散加鱼腥草,全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燥,长于宣降肃降,化痰止咳。
  • 10、久咳,注意小柴胡汤机会,加生地,沙参,麦冬,瓜蒌,当归,咽痒加荆芥,乌梅,有瘀血加桃仁,杏仁,地龙。
  • 11、呛咳不已,用疏肝不显,用活血理肝之剂,可选当归四逆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民间土方治哮喘上万例(三副药治支气管炎)
【新提醒】胡希恕医安——肺炎
《玉机微义》卷八
咳嗽
麻黄汤
A-咳嗽不好,你抓准敲钟的“贼”没+ 经方治咳效如神+经方治疗咳喘总论+经方辨治咳喘4则治疗+咳嗽的成败得失+感冒过后残余的顽固性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