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阴咽中痛与厥阴喉痹之不同
第334条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与331条一样,论述厥阴病阳复厥退利止的自然规律。
厥阴是藏精的,寒主收引,伤寒之时,厥阴精路收缩,精气不能畅行于人体表里之间。发热会使精路恢复畅通,阴阳相平则愈。但是阳复太过、阳复不及都会出现新的病证。李贵明老师讲过一个阳复不及的医案,一个住院的尿毒症患者,没有糖尿病,就是每天半夜一点出现低血糖昏迷,测血糖时只有零点几,西医只能是静脉推注百分之五十的葡萄糖,没有任何办法。找李老师会诊,李老师抓住一点,子时一阳生,阳气生不起来,不能气化厥阴之精,所以厥阴所主的丑时发病了。他下了个医嘱,子时(半夜十一点)给患者口服小柴胡汤颗粒两袋,当天晚上就没有出现低血糖,三天后痊愈。本条是讲了阳复太过的两种病证,如果精气燃烧太过,体内相火或上行发为喉痹,或下行发为便脓血。
“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相火向上向外,《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相火行于喉咙之后,故“咽中痛,其喉为痹”。少阴经也循喉咙,挟舌本,也有咽喉痛,为什么少阴病的咽喉痛不叫“喉痹”?注家没讲,我们从经典中找答案。
“喉痹”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故有三阳开泰(太)之成语。厥阴(一阴)的阴气郁结,少阳(一阳)的阳气郁结,造成了咽喉肿痛,闭阻气道,称为喉痹,“痹”者,闭也,喉痹相当于现在的急性喉头水肿。厥阴主阖,所以能闭,故称“喉痹”。少阴主枢,所以不能闭,故称“咽痛”。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本来伤寒厥利,出现发热说明阳回,发热有汗说明阳气向上向外运行,发热无汗说明阳气仍在胃脘,没有外散,阳热与厥寒正好打了个平手,所以利止在热解之后。
“若不止,必便脓血”,如果阳回了,发热了,还没有外蒸为汗,说明阳热下行了,332条:“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虽然这里没有说脉数,但是,既然没有上行发为喉痹,没有外行发为汗,也没有与厥寒互消而利止,有余之阳热,必发痈脓。只不过,332条的痈脓,部位不定,全身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而本条因为热邪随下利下行,而厥阴又主血,所以出现便脓血。少阴病寒化证有便脓血,治宜桃花汤。厥阴病阳回太过也有便脓血,治宜白头翁汤。
“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出现便脓血,在开阖枢上就是厥阴阖不住,就不会出现厥阴阖太过的喉痹。从后世治疗喉痹的处方开关散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虽然用药各自不同,有用牙皂、巴豆的,有用南星、龙脑的,有用蜈蚣、麝香的,但都是在“开”上做文章,对治厥阴之阖太过。
 
第335条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课前思考:
1.本条讲的是不是厥阴病?为什么?
2.本条与330条一个强调“厥应下之”,一个强调“不可下之”,临床上如何鉴别?
3.医生为什么要反发汗?发汗为什么会口伤烂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34条
伤寒悬解卷十二 黄元御医学大全
【经典】伤寒论详解332~334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115)---厥阴病相关条文
厥阴病
【精讲伤寒】厥阴病脉证并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