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秋拍预览 | 画图认取黄妃塔——?张大千《雷峰夕照并雷峰塔砖藏经卷》

1939年,抗战正兴,张目寒已经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此时东南沿海已失,目寒夫人朱紫虹的家乡杭州也落入敌手。人虽在青城山卧游,张目寒夫妇却不住思念杭州风物。张大千遂检索贴身行箧得“雷峰塔砖藏经”一卷,并作《雷峰夕照图》以示慰藉。




张大千 雷峰夕照并雷峰塔砖藏经卷

手卷  设色纸本

题:7×51cm、画:7×125.5cm 、跋:7×210cm 

说明:

1.张目寒上款。

2.郑孝胥题引首。

3.张大千、钱智修、沈尹默题跋。

展览:

1.“春申艺韵—二十世纪海上画坛暨英雅集2003年展览”,羲之堂,台湾,2003年10月18日—11月16日。

2.“春申艺韵—二十世纪海上画坛暨英雅集2003年展览”,观想艺术中心,台湾,2003年10月18日—10月23日。

出版:

1.《张大千传奇》,第268页,云文书局,1989年版。

2.《张大千全传》(上),第169页,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3.《春申艺韵—二十世纪海上画坛》(上),第74-79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

4.《丹青铸史—望山堂书画录》,第108-109页,中华书局,2011年版。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雷峰夕照图及引首、题跋部分


◆    


目寒与张大千先生自1925年义结金兰,情同手足,先生不少事务都委付他代为处理,而他获赠的大千精品甚丰。1939年,抗战正兴,张目寒已经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但随着日寇空袭日渐严重,四川省政府下令疏散,张大千得知后力邀张目寒同游剑门并请张目寒夫妇同住青城山上清宫,虽一时宴乐,但都对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忧心忡忡。



1920年代,张大千与张目寒、刘旭沧在上海


此时东南沿海已失,目寒夫人朱紫虹的家乡杭州也落入敌手,夫人有别庄在西湖上,然而离乱不得遽归。人在青城山卧游,张目寒夫妇却不住思念杭州风物。张大千遂检索贴身行箧以示慰藉,得“藏经”一卷,并作《雷峰夕照图》以应。昔年盛景历历在目,正应了题跋中所述“画图认取黄妃塔,犹有斜阳照碧天”之句。

 

雷峰塔为吴越王钱俶为其妃黄氏所建,故又称黄妃塔。因地处杭州旧城西关门外南屏山,初名西关砖塔。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开宝8年(公元975年),元明以来屡毁于火,仅具残影,有“雷峰倚天如醉翁”、“雷峰如老衲”之诗句。至康熙南巡,御题“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该塔因传闻有“辟邪”、“宜男”的特异功能,故而每届春秋佳日,前来游湖礼佛者,于塔下撮土取砖,致使塔基日削,雷峰塔于1924925日倾圮。



雷峰塔残状,清末时所摄,塔基被掏空之状清晰可见


雷峰塔倒塌之后,塔砖中所藏千年的经卷随之面世,有好事者竭力搜罗,以陈曾寿所得独多。黄妃塔当时在造塔时,藏有经卷八万四千卷,但塔圯出土幸存首尾完整者仅三卷,大半已霉烂零落,只得数卷残缺者。19252月,吴湖帆偕夫人潘静淑及长子孟欧游西湖,以重金五百银元购得塔内所藏佛经一卷,用明锦宋纸装裱成手卷一件,亲笔题跋多处。张大千所藏此卷因题诗“零落西城越国砖,残经一卷价论千”之句。



雷峰塔藏经砖



雷峰塔藏经局部一



雷锋塔藏经局部二


张大千曾与徐元白、马一浮、张宗祥等人建立“西湖月会”,论诗谈琴、一时盛景。琴社当时设在徐元白的私人居所、雷锋塔旁的“半角山房”之中。张大千第二段题跋记:“黄妃塔已成秋梦,忠烈初空认旧游”与西湖的渊源也可在此卷窥得端倪。



张大千题跋1:三年我不到杭州,重见青山水上浮。高并两峰云暖暖,阴沉一迳竹修修。黄妃塔已成秋梦,忠烈初空认旧游(十年前曾借居半载)。瓜皮艇子无多大,载酒还教一日留。五年前重游西湖之作,并书卷後,大千居士。  钤印:张季


展观此卷,卷首为郑孝胥1928年为大千藏的此卷雷峰塔砖藏经所题“西关砖塔藏经”,而后便是大千所绘西湖远景,摄取西湖一角,湖面拱桥垂柳,琅玕掩映,瓜皮艇子泛于湖上,雷峰砖塔立于土丘,塔端见杂树丛生,已呈颓败破落,上敷赭色,见夕阳斜照之景。远处湖上断桥、长桥、西泠桥概然可辨,俨然东坡词句中“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之景。



引首:西关砖塔藏经。戊辰(1928年)三月,孝胥。钤印:郑



图卷局部,表现雷峰塔及净慈寺



图卷局部,表现即为西湖上断桥、长桥、西泠桥


彼时大千醉心于临仿石涛、石溪,并上追王蒙等前贤,笔下景致多不脱石涛,一如此卷,疏约中见层次井然,用笔细密不沦繁琐,设色清朗苍润,得石涛笔墨之魂,复出于其细笔精工,似可于中国嘉德2006年春和2009年秋所拍出的《竹西图册》和《竹西之图卷》中找到其滥觞。   

  


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石涛《竹西图册》之一


 画后,大千又以自作诗两首长题,与画作相呼应。之后即是钱智修与沈尹默的题跋。钱、沈和张目寒为监察院同僚,1942年沈尹默正在整理《念远词》,应张目寒之邀,题此长卷。抒发的亦是“可怜胡骑凭陵日,政有朝官礼法王”,家国兴亡之感慨。书法高妙,清气内敛,清劲质朴。



张大千题跋2:零落西城越国砖,残经一卷价论千。画图认取黄妃塔,犹有斜阳照碧天。己卯(1939年)与寒弟、虹娣同在青城消夏,偶检行箧得此卷,并写图以赠。虹娣有别庄在湖上,金沙港乱离不得遽归,得此聊当卧游,慰情于万里外可也。兄爰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眼底



钱智修题跋:万里王孙叹转蓬,西湖空忆旧藩封。白公堤畔黄妃塔,开卷真如在梦中。佛力降魔事渺茫,陀罗经在塔基荒。可怜胡骑凭陵日,政有朝官礼法王。目寒尊兄属题,钱智修。  钤印:经宇



沈尹默题跋:砖塔凝然如老衲,每过湖上叹清奇。于今影共斜阳散,经卷留看有所思。壬午(1942年)冬初,为目寒题,尹默于重庆上清寺之陶园。钤印:尹默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峰塔经卷带来的文化思考
记人生第一次看库房
吴越刻雷峰塔藏经见证中国雕版印刷术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七十九)
关于吴湖帆旧藏雷峰塔经卷《宝箧印经》之始末
【收藏大家】天生鉴藏家朱孔阳:藏印成为“三千三百方富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