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心悬,如病饥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心悬,如病饥---这都是引子内经的话,可见胡希恕虽然主张伤寒论与内经不属于一个体系,但并不排斥内经的有些道理。就像胡希恕解释伤寒论中脾功能一样,脾属土,什么热到了土就化了,就不热了;脾约也是因为没有津液输布而脾的输布功能受到制约;脾属土,黄色,五行学说解释黄疸,及病愈。他说这些解释不一定科学,但是古代观察症状反应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我们现在就是学习古代人通过辨证(病症,脉证,舌证等)而治疗疾病,至于古代五行解释,甚至臆测不一定正确,需要摒弃。

第76条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这是一条,这是给五苓散作总结,五苓散这样很多了,水逆到这个地方,只是用五苓散。

----底下他又另起炉灶了,与上节是不相关的。讲的是虚烦这类的病。“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这都是热,在中医说是热毒啊,虽然吃过发汗、吐下的药了,但是这个热还不尽,拿着现在话说就是里头有炎症。

----栀子豉汤这个药也是很常用的药,它是以解烦为主,解烦去热,不是真虚(不是阴证那个虚,相对不实而言),真虚用不得苦寒药啊,象咱们说那个虚劳那个虚,用这个药不行。“若少气者”,所以这个热盛啊人气就短,内经说壮火食气嘛。

第77条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烦热,胸中窒,胸中就是当间,就是胸部中间,就指着食道说的了,象食道上的食道炎啊,食道上的病很多是这种情形。我治一个食道憩室,他就是这么种病,我就给他吃栀子豉汤就好了,西医也是奇怪,中医就是辨证。不是整个胸,整个胸那是柴胡证了。假设不是发汗或下之,也有烦热,胸中窒,也可以用这个方子。他说发汗之后,又吃过泻药,他意思说呀不是实证,不是胃肠里头有实,也不是表不解那种实,这种烦热大致都是咱们说的这种炎性的这种证候,所以搁个虚烦。

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这个心中不是指着心下,大概这个可能指着心脏,他这个书啊是指着心中的这个话,都是指着心脏这个部位。“心中结痛”,心中有支结疼痛的感觉。那么这个病我是没遇到过,据我的体会呀,可能类似心囊炎的这类的病。急性心囊炎的时候,我治过,是有效应的,但我不是只用的栀子豉汤,我配合旁的药物。那么根据这段象心囊炎的这种情况,我也不敢说,因为主人没有明说呀,不过我们这么研究的。他写的心中,不是心下,不是胃。

----

注:以上三条都提到心中、胸中,胡希恕解释为心脏,心囊炎,食道炎

第79条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这个病也很多,这是这个病在心烦的时候,抑止了肠胃的这种情况。这个就是栀子加上厚朴、枳实这两味药,我方才说了栀子去烦躁,卧起不安,厚朴、枳实去胀满。这个卧起不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胀的,另一种是热烦,两种原因搁到一起更使他卧起不安。

第80条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微烦者”,这搁个微烦,这个烦是栀子证,但是这里头搁个“微烦”这两个字就是暗含着有“干姜(证)”这种寒证。寒热错综,所以既用栀子,又用干姜。这一段里头没明白地说明,恐怕这个人有下利、呕逆这种情况,要不他搁干姜干什么?寒热错综,那么这个药也是寒热并用,这是不相悖。这个段落呀都说得太简单,不够清楚,就本段,他说栀子是一个苦寒药,但是要有寒热错综的话呀,也可以与温性药配伍,意思不过如此。

--胡希恕在此以方测证,论干姜

第81条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病人旧微溏,有习惯性的大便溏泻,这是久寒的病。那么久寒,这个栀子是万万用不得的,尤其这个栀子与黄连,都治烦了,黄芩,它们不同的,这个黄连、黄芩呢能治泻肚,栀子不行的,你看看治下利的药都不用栀子,所以这一段他也是大有用意的。栀子这味药啊,它是解烦,同时也去黄,咱们讲到黄疸,栀子茵陈蒿汤里头也有的,它有利小便的作用,但是它不能治下利。这个黄芩、黄连、黄柏也治烦,但是这些药都是苦燥,能治下利,不利小便。

第397条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古人说这个壮火食气,这个气短主要有热的关系。这个热能够伤人气,这是内经上的话,壮伙食气,气食少火。这个胃呀,喜温不喜寒,所以胃平时得温才能够少火食气,不要用大劲儿,你要是热大发了反倒食气,就短气。从这个少气上说,他这个有热象。

那么气逆欲吐呢,他是胃不好。当然胃虚按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胃阴虚了。它就是胃虚有热,那么竹叶石膏汤这是个好药。这个方子由麦门冬汤来的,又另外加石膏。胃要是虚有热可用,胃虚而有寒是不可用的。人参这个药它是平稳药,它微寒呀,寒热都可以用,唯独麦门冬不是这样。尤其石膏更不行了,那是专祛热的。

一般对于肺结核挺好,在末期时挺有效,但是在初期时用石膏的机会还是少的。这个药很好,我们一般治这个人胃虚有热呀,咳逆呕逆呀,这个方子都挺好使。这个人方子你们看看,半夏、人参、甘草、麦门冬,就这个麦门冬,麦门冬它是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的,就是治咳嗽,咱们说清阴养肺就是这办法。另外它加上竹叶石膏,祛热下气的力量更大了。这个方子最常用了。

 

第268条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上关上,靠关上一点,叫上关上。上关上以候心下之疾,《金匮》里有,积聚一篇,说“上关上以候心下之积”我们讲少阳病在胸胁,主要在胁下,胁下与心下,在上下的部位上说是相当的,因此上关上以候少阳之邪。三部九候,三部: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中以候中,这时粗糙的说,细说就是“夫诊脉大法,当须太过不及” 就是癥瘕积聚讲的,非常的好。

阳性症是亢奋的热性的,这里三阳都是一个热,就是表里内外全热了,在《内经》上有一句话,壮火食气。火一点没有,不行的,少火则人的气能升,但火大了,伤人的气,故壮火食气。三阳同时有热,内外表里,就是壮火了,伤人气者,再说就是热蒸的一个现象,内外具热,这个人昏昏欲睡,而盗汗出,目合则汗为盗汗。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其实“翕翕发热,不能起”就是个表证,身上疼痛,在这就说热伤气。那么波及到心,心气一定虚,心虚者“心中饥”,心怎么饿呢?这不是说胃,内经中有这么一句“心悬,如病饥”,心里发空,说的是心气虚,就像心悬着,像挨饿的滋味,它说热影响到心脏了,心中风,心脏由热而至虚,所以“心悬,如病饥”就空洞这么难受。“食即呕吐”,胃也受热扰,也不能吃东西。这是心中风,心火再加上风热,这么一种热,要翕翕发热,热能伤气。内经中一句话“壮火食气,气食少火”,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说胃这个脏器,喜温不喜寒,但大温不行,所以我们用药也是如此,甘温的药调理胃是最好的,大热反而食气,气食少火,就是稍微的甘温能养胃,胃生津液才有了气,这个胃能化谷生津液,大热反不能吃了,而食气,这个火反而能把津液烤干了,壮火食气,所以热不能吃东西,食即呕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医指掌》火证治疗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连载(30)
吴佩衡医药简述
《用药传心赋》
你一定想不到,这个中成药是女人的美容剂,给你由内而外的美
十二指肠溃疡辩治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