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热的辨别(4)——三仁汤,通过五环节整合知识
三仁汤   清·《温病条辨》。
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
因内含:杏仁、白蔻仁、生薏仁,取名为“三仁汤”。
功 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甘露消毒丹 出自《续名医类案》。
飞滑石十五两 淡黄芩十两 茵陈十一两 藿香四两 连翘四两 石菖蒲六两 白蔻仁四两 薄荷四两 木通五两 射干四两 川贝母五两

接着说三仁汤。先大致说一下,它和甘露消毒丹的差别,然后再细细刨析每味药的功效和组合。

三仁汤里有明显的通畅上中下三焦的药,比如,白通草、竹叶(竹子、白通草长的都是又细又长)。所以此方通畅上中下三焦的意图非常明显。
而甘露消毒丹则不是。消毒丹这十一味药的组合,并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走向,所有的药力都集中在开散、通散。所入的病位各个方向都有,就使得它并不是以某一个行进方向为主导。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哪的问题都治。于是咱们用甘露消毒丹的时候,是重病性轻病位。只要是湿热壅滞的,都可以考虑用甘露消毒丹。如果你想刻意把药力引到某个病位,用一些引经的药就可以。比如,你要引到肝经,就用入肝的药;如果想把药力引到心,就加点丹参这类药;如果想入脾呢?入脾不用刻意加什么药,原方就可以。用虚实来区分,显然是治实证的,肯定不是一个补药的方剂。

虚实、病位、病气、病性。还记得咱们一直强调的那五个环节吧?无论怎样表达,一套完整的理法体系一定具备这五个环节:病位、病性、虚实、正邪、传变。
单一的方子,你没法研究它的传变。因为一个单一的方子肯定处理当前的这个阶段。“证”一变,方子就变了。于是要这么研究方子——确定它的病位、病性、虚实、正邪,再把六经框架、藏腑框架、一气周流框架加进去。任何方剂都可以纳入你的理论体系。

甘露消毒丹治疗的方向不明显,但是它治疗湿热的意图极其明显。像这种方子你就可以用套法来使用,就是凡是有湿热的,你立刻想到甘露消毒丹。哪怕方子里有几味药不是特别对症,但整个方子一块用也可以。这就属于套法。如果能对药性有更深的理解,就可以加减化裁。

甘露消毒丹,百度上的注解是治湿温,涤湿化浊的。治什么病位没提,因为这么多药加一块,它趋向哪一个病位已经不明显了。反观三仁汤:
滑石——通利水道,有明显入膀胱、肾的倾向。
白通草——长的又细又长,白色条状。通利水道,而且色白入肺。所以肺金生肾水这条路线都可以用白通草来通水道。
竹叶——竹子细细长长,宣通上中下三焦气机
杏仁——有明显入肺的倾向。
薏仁——甘淡渗利,进一步加强渗利的功效
厚朴——明显是治湿的。厚朴是燥性的,但燥性不那么强烈,可以忽略不计。通过理气的功能来治湿,治气机的郁滞,它的药性厚而缓。
于是大致你就理解了,三仁汤有明显的通过上中下三焦水道来利湿的倾向。

再进一步思考,既然三仁汤能明显的通利上中下三焦水道,就一定意味着津液不能太亏,因为通水道是要消耗津液的。再看甘露消毒丹,里面也有滑石,还有木通。木通也能通水道。所以甘露消毒丹是治温湿或者湿热壅滞的大杂烩方。于是咱们说,学一个甘露消毒丹,治湿热的手段基本就学一半了。

这两个方子一对比,你就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哪个方。如果实在对比不清楚,很多时候用混了一样会有效。

再结合一下这段时间讨论的《外经微言》的肝胆篇,要想拿这些药治肝胆怎么治?很简单,加上那些入肝胆的药做引就可以了。无论是小柴胡还是四逆散。这当然是套法,玩套路显得有些笨拙,不要紧,慢慢来,一开始你先学这种比较粗笨的招,有效就行。渐渐的,功力升了,就可以精简它。像三仁汤这种组合,合上一点入少阳的药,比如四逆散之类的,就可以治三焦水道淤滞出的热证。再跟达原饮一对比,你就更清楚了。达原饮是对治湿热瘀浊已经开始形成特别明显的有形阻滞。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怎么通过诊断的方法把它鉴别出来。有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你再学的时候就有方向性了。就不至于说,看到的知识在大脑中处于一种零散状态。咱们所学的任何知识,你都可以有效的整合起来,学习效率自然大幅提高。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论。
诊法的知识就像方剂的知识一样,都很零散。你必须有一个方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这种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咱们不可能把这种知识全讲完。但只要抓住核心,就可以在千变万化中理出头绪。

每次只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怎么判断阻滞开始化为有形?有形的湿、热、瘀、浊、瘴,叫什么都行。
单凭舌象不好判断,因为无论是三仁汤、达原饮,还是甘露消毒丹,舌象都会看到舌苔厚浊,所以得参照一下脉。如果脉变得浊象也很明显,就判断浊象的轻重。比较轻的浊象的脉是滑脉,粘滞的滑象;比较重的浊象,出现血管都开始变粗了,那就知道瘀的更久了,影响了血管壁。或者在某一个脉位出现了粘滞滑的脉象。两相结合之下,你自然能知道阻滞开始影响有形了。尤其是血管壁,血管壁表达有形是很直接的。

这种零散的诊法知识,一定要纳入到你的理论框架里去学习。否则再多的知识也是零散的。那样无论学多久,知识还是知识,自己还是很难运用。但只要是整合出来的知识,哪怕只学一点,你就能用,就能举一反三。

再举点例子。无论是通过脉象、症状、舌象,还是通过六经的症状规律,发现是个少阳证,同时有湿热证。号脉又发现血管壁有点发硬或发粗——首选柴胡达原饮。
同样,如果发现血管壁没发粗。舌苔虽厚,但是偏腻、偏水滑——小柴胡汤合三仁汤。
如果确定是少阳湿热,舌象没那么水滑,也没那么干垢,就是湿热象——小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但这个方子有点笨拙,用小柴胡合土茯苓、茵陈,或者四逆散合土茯苓、茵陈都可以。一开始学,学的是套法,你就拿小柴胡合甘露消毒丹。虽然笨拙,但也有效。因为大方向:病位、病性、虚实、正邪没错,只要大方向没错就会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石汤 甘露消毒丹】
祛湿剂—清热祛湿{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二妙散}
分享一个清三焦湿热的方子:三仁汤
年初十三,从伤寒到温病
化湿常用方剂的运用(四)
【转载】湿热,寒湿在这里!无湿一身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