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55. 郑板桥的故事(一)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姓郑名燮号板桥,扬州兴化东门外古板桥人。诞生于大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年),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年),享寿七十三年。书香门第,传奇怪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七品官吏。

      为吏清廉,刚直不阿,为艺隽永,独辟蹊径,风韵独具,旷世独立。书画三绝,意味深长,匠心独运,有口皆碑。两县县令,范县五年,潍县七年,一十二载,治下佳绩,令人称颂。惩恶扬善,典故笑谈,爱憎分明,美名流传。 

      说起郑板桥的家世,虽属书香门第,但是到了他父亲郑之本时,因故家道败落,三百亩典产,没剩几亩。他的父亲,虽然满腹经纶,学有修养,但只考个禀生,先是村内启蒙授徒,枯守家园。后到真州授徒,生活穷困潦倒。板桥是郑家的独生子,有着苦难的童年,三岁时,母亲汪夫人病逝。从此,孤苦伶仃,只有跟着费氏乳娘起居生活,受尽艰辛。 

      其实,这费氏乳娘,是板桥他祖母的侍婢,她为感谢老主人家的恩德,毅然离开自己的老公与孩子,情愿搬到郑家,抚养小板桥,同生共死度患难。板桥家有几亩荒废的菜园,乳母每天起早贪黑,背上板桥娃娃,拿着锨镢锄镰,平整深翻,精耕细作,种植上不同品类的蔬菜,除虫浇水,悉心管护。 

      青菜长成之后,她又每天天不亮就背上板桥,?(音:kuai)上一篓子青菜,来到街市口摆摊叫卖,换几个小钱来度日月。这期间,乳母经常是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花上一个小钱,先买个火烧饼给板桥吃。 

      康熙四十二年,板桥十一岁了,乳母的儿子俊升任操江提塘官后,曾经先后多次到板桥家,请费氏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乳母仍然宁愿留在郑家吃苦,对亲儿子说:“等把板桥拉扯大了以后再说吧。”

      转眼又一年,十二岁的板桥,随父来到真州(今仪征市)城东南三十里,人间仙境毛家桥读书。毛家桥是一个翠竹丰茂的地方,潮水退去后,湿泥软沙一大片。潮水来时,漂漂漾漾,清澈见底,时有群群鲦鱼,游走于竹根水草之间,每到此时,少年板桥竟流连忘返。

      这期间,少年板桥除了死记硬背读子曰,其余时间,整日在丛丛翠竹之间,自我寻觅取乐,折根竹枝,沙滩画竹,与鱼耍玩。只有这时,他才能暂时忘却苦难的童年。 

      然而,就在板桥十四岁这年,体弱多病,见风就倒的继母郝夫人,又因不堪饥饿煎熬,撒手归天。晴天霹雳,使板桥幼小的心灵,又一次遭到重创。悲惨至极,写下《后母》一词,永志不忘:“无端涕泗横阑干,思我后母心悲酸。十载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复忧饥寒。时缺一升半升米,儿怒饭少相触抵。伏地啼呼面垢污,母取衣衫为前洗。呜呼三歌兮歌彷徨,北风猎猎吹我裳。”    

      从此以后,他立志苦读圣贤,求取功名,誓为天下穷人做奉献。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飞逝匆匆过,青春年华岁岁减。十七岁这一年,就是康熙四十八年,经过县试,板桥考中秀才。二十三岁那年,与徐氏结婚,婚后育有两女一男。 

       三十岁时,生身父亲与世长辞。板桥的生活,一时之间,一贫如洗,有诗《自嘲》一首为证:“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市楼饮酒拉少年,经年击鼓吹竽笙。今年父佚遗书卖,剩卷残编看不快。爨(音:cuan,意:锅灶)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音:bo-zhuo,意:敲门声)来催债。呜呼一歌兮歌逼侧(意:犹狭窄)”。紧接着,他的独生儿子,又幼子早殇。真是到了祸不单行的境地。      

       三十九岁时,结发妻徐氏,也饥饿病亡。从此,生活更加穷困潦倒,锅盖难揭,有汤无米,彻底陷入绝境之地。板桥无奈,对天长吟,赋诗解闷:“琐事贫家日万端,破裘虽补不禁寒。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当早餐。结网纵勤河又冱(音:hu,意为:结冰),读书无主岁偏阑(音:lan,意为:年终)。明年又值抡才会,原向秋风借羽翰。”   

      之后,他开始边创作诗配画,边卖画积攒银钱,以便继续苦读求进取,连续赴考八场二十多年,屡屡名落孙山。官场黑暗,弄私弊端,才华横溢,屡试不中,眼看着板桥已到了四十岁,大事无成,脾气怪异,性格突变。    

      雍正十年,板桥整整四十岁了。他想,虽已过不惑之年,但还是有必要再搏一把。于是,他决定再考第九场,并于当年秋天,只身赴南京,参加乡试。经过一番拼搏,功夫不负有心人,放榜之日,果然榜上有名,中了举人。这一中举不打紧,再一次激起了他求取功名的热情。这期间,由于常年劳累,积火成疾,得过一次怪异大病,几乎断送了性命。        

      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十三岁的郑板桥,郊游来到扬州北玉勾斜饶家村,看到一家大门上,镌刻有自己的手书对联,他便信步走向前去,敲门问个究竟。姚老夫人出门答道:“我女儿喜欢郑先生的书法墨宝,因此,花了大价钱,从别人手中购得,并请专人镌刻于大门之上。” 

      板桥听后,自我介绍说:“学生我,就是郑板桥。 ”饶夫人一听,马上向院内绣楼招呼:“五姑娘啊,贵人到家,板桥先生来访。”饶五娘下楼,边说:“贵客莅临,蓬荜生辉”。接着,力邀板桥,客厅一叙。谁知,两人一见恨晚,定下终身。那年,饶五娘十七岁。  

      板桥随书《道情十首》赠之,以为信物。徽州歙县岑山渡大儒茶商程羽宸,早年有难,被郑板桥救过,恩重难忘。听说板桥无钱续弦,慷慨赠金五百,并力促郑板桥与五姑娘顺利完婚。                 

      乾隆元年(1736年),朝廷开科取士。板桥便登上运河之船,北上京城应考。春,参加礼部考试,顺利拔得中贡士。接着,参加了殿试,一场下来,一举得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四十四岁的板桥,这个高兴劲啊,差一点就变成第二个范进了。 

      板桥欣喜若狂,当即挥毫泼墨,一幅《秋葵石筍图》并诗耀然纸上,诗曰: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真可谓精气神俱佳,诗书图并茂。四十多年努力的火花,一朝迸发了出来,顿时放射出璀璨的光辉,老生板桥醉了。

      可是,人走时运马走膘,兔子倒霉遇老雕,天不遂人愿,怀才空悲叹啊。板桥中了进士之后,经查官位无缺,一时授官无望,老待在京城无事可干,长此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他只好拜托友人,搞了个临时公干。

      这时,他只能硬着头皮,放下进士的架子,夹起尾巴,躬身走进顺天学政,干起了小帮忙,抄抄写写,一天挣不了几分银钱。这一帮不要紧,一帮过去好几年。中进士的事,似乎已经被朝廷遗忘了一样。

      可怜的板桥啊,既是无奈,又不敢言,更不敢怒。只好扛起行李,搬着之乎者也,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登上了南下的客船,回到老家,躲进焦山,绘画卖字,听天由命吧。 

      板桥四十七岁这年,又遇天大的不幸,恩重如山的乳母费氏,因病驾鹤西去。板桥悲痛至极,哭作《乳母诗》,以志哀思:“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音:女nv。意:惭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锺,不如饼在手”。  

      乾隆七年春,板桥五十岁那年,天公垂青,突降吉音,奉旨钦差驾到,封了个七品芝麻官,当上了曹州府范县县令,兼署朝城县。上任伊始,他就斜楞着身子,坐上大堂,发签让班头捕快,一般人等,自备锨镢锤凿,把整个县衙院墙,凿上一百多个大洞,直通街衢。 

      衙役不解,请示板桥县令:“郑大人,墙洞已经挖好,是安木窗还是青砖砌修花窗?”大人绕着院墙转了一圈,用浓重的扬州话,说了一句:“乖乖隆地咚(意:十分赞叹之),呱呱叫?(意:好好好),埽有事(埽:音sao。意:都走吧,不跟你们多说少道的了)。”     

      听到县官大老爷的回话后,你看这班衙役,真是大眼瞪着小眼,急的些眼珠子,激流咕噜直转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半天愣是没弄明白,县太爷哇啦的是什么意思,只好不懂装懂,充作认真,拄着铁锨,站在洞边,好奇的向外观看。

      板桥睁大两眼,看着这群部下,都在发呆,自己也暗自好笑。幡然醒悟:“哎呀,我怎么,竟忘了这是在鲁西南,他们听不懂我家乡的方言,真是曹州不懂扬州话,说多说少如哑巴”。其实,这也是他新馆刚刚上任,还不太适应的一种表现吧。但他还是装出样子,若无其事,自言自语的说着,便把头伸出了刚挖的墙洞之外。    

      正在这时,一些围观的人发了话:“大老爷,你这唱的是哪一出?”板桥说:“咱们的县衙院太深,墙太厚太高,前官恶习俗气太重,打开墙壁换换新鲜空气,也好经常与大家交流交流,侧耳听听你们的诉求。” 

      板桥听说,过去,范县县令出衙,都是车马轿贾,鸣锣开道,扰乱了县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第二天,板桥便统统把这一套免去。从此,每次出外查巡,都是穿上便装,只用一个班头牵驴,骑上毛驴,独往独来于街市田间。 

      在街市之上,遇到热闹的地方,他就让随从牵着毛驴,自己跟在后边,随时与人攀谈,相对或者并肩拉呱,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就地解决困难和问题。有时他还挨门挨户挨个店铺走访,征求意见和建议。 

      到郊外田间地头,看到农家在劳作,他就立刻跳下驴背,让随从找个树桩,拴好犟驴,以免糟蹋庄稼。然后,挽起裤卷,撸起袖子,与农家一起论种谈耕,干活劳动,规划水利,促收促种,除草灭虫。

      三秋三夏,农忙季节,他还真的坚持自带干粮,经常与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时间,范县的农业丰收,商贾繁荣,治安良好,太平清净,讲究仁义礼智信,遵守社会公德,使风气大变,一年半载难有个诉讼纷争。   

      州府几次巡查范县,总见衙门紧闭,开始不解其意,最后都是在商铺店面门前,田间地头瓜桑园,看到板桥正在帮助指导生产。为此,板桥还诗呈姚太守,以明其志,曰:“落落漠漠何所营,潇潇澹澹自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布袜青鞋为长吏,白榆文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燮《竹石》赏析
郑板桥的竹石图【33P】
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郑板桥
清代郑板桥书画欣赏
一代怪才郑板桥
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