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没有了酒,李白还会是那个飘逸绝尘的诗仙吗?

我们知道,人类从蒙昧步入文明的同时,诗与酒也诞生了,只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究竟是先有的诗,还是先有的酒。与高大上的诗不同,酒在当今社会只是一种寻常可见的饮料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古今中外,饮酒都是一种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诗歌是李唐时期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如果非要海选一个代言人的话,我想非诗仙李太白莫属了。被后世人誉为诗仙的李白,却似乎志不在此,他不承认自己是诗仙,而给自己的定位是“臣是酒中仙”。没有喝酒他是李白,喝了酒他是李太白,喝醉了酒他就是诗仙太白了。

李白究竟是酒仙,还是诗仙,同样是笔糊涂账,但说是酒成就了李白,甚至说成就了他江湖传奇、崇高文坛地位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的。简言之,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脍炙人口的诗,更不会有什么诗仙太白了。

或者有人问,既然说酒与诗是几乎同步出现的,那么李白之前的诗人为何那么逊,没有一个诗人的诗歌成就可以比肩李白呢?

确实,李白诗酒的江湖霸主地位无人可以挑战,完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乏来者。所以如此,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个遍地充斥吃货的国度,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象国人一样在意吃、讲究吃,搞明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就算是全方位的了解了华夏文明。

既称饮食,望文生义则知中国的饮食传统文化中,“饮”在“食”前,就连说孩童也明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在菜前)的道理。

最早的喝酒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礼”。简单地讲,喝酒是一种教化。所以如此,是因为从前的酿酒技术原始单一,不但产量低而且浪费粮食。酒完全是粮食所酿,而非工业酒精勾兑而成。在上古时期先民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吃饱尚且不能,自然没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酒是一种类似现代爱玛仕、LV这类的奢侈品,只有王室和贵族方能消费得起。就是他们也不能随意喝酒,只有“在祀与戎”的重要场合浅尝辄止。

奴隶们铸了那么多的青铜酒具,并不是供奴隶主一门心思摆开来观赏的。那些青铜酒具看上去很巨,并非是王室和贵族酒量大,而是因为最早的酒精度数太低的缘故。

分析几个与酒相关的字眼,就可以对上古先民饮酒有个大概齐的了解。比如说与醉相对的“醒”字,醒在《说文》中的意思是:“醉解也!”广大百姓是饿醒的,想要体会酒醒的感觉只能是造反了;再比如“酬”字的本意是宴席间主人向客人劝酒,你来我往叫“应酬”。穷人想要玩味一把“酬”,惟有吃大户一途了’;又如“酷”字,现代杀马特将头发染个五颜六色就以为是炫翻酷毙屌炸天,殊不知“酷”原来是指酒味厚重浓郁,《说文》云:“酷,酒厚味也。”,失去文化底蕴的酷,完全就是一种自卑与不自信。

喝酒既然是敬天法祖,自然不宜多饮,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夫子虽然有“百觚之量”,但也知道节制,谆谆教导弟子饮酒“不及乱”。

到了汉代,我国农业虽然有了长足之发展,但由于统治者独尊儒术,孔夫子的话自然等同于圣旨了,人们喝酒也得遵循“温良恭俭让”的老规矩适而可止。当然,汉高祖刘邦是个例外,他喝大了写了一首《大风歌》,开创了一种满嘴跑火车流毒甚广的帝王体诗风。

历史发展到东汉末年,随着黄老思潮的泛滥,儒家地位受到挑战,知识分子社会地位高涨,也不再象司马相如、东方朔那样只是被视为俳优,酒也开始融入文人雅士的日常,个人意识的觉醒和文学创作激情的迸发,酒与诗的碰撞由生疏变得亲密起来。

喝了酒的文人开始变得有了思想,文学创作中多了人生短暂的慨叹与探索人生真谛的思考。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不再理会儒家的说教,大胆吐露心声,慷慨悲歌直承喝酒就是为短暂的人生增加乐趣,驱除心底的烦恼,在思想禁锢的年代不喝酒,如何麻醉滴血的心灵……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有曲水流觞推波助澜,醒了就喝,喝了就醉,醉了就长歌当哭,两晋南北朝数百年间的诗中虽有酒,却多是酸辛与愁苦。

终于,历史进入了煌煌盛唐,结束了数百年战乱的李唐王朝虎虎有生气,他积极向上,他扬眉吐气,他锐意进取,他英姿勃发,他热情奔放……而展现盛唐气象的不是帝王将相,不是权贵豪门,而是灿若星辰的诗人。准确的说,是无酒不欢的大唐诗人。盛唐不缺诗人,更不缺美酒佳酿,只是唐代诗人的好酒与前诗人喜欢喝闷酒不同,他们不再颓唐,他们激昂文字;他们不再苦闷彷徨,他们狂放张扬;

躬逢其盛的李白,更是无酒不欢,无酒不诗,将诗酒推向了登峰造极。在李白存世诗篇中,与酒相关作于酒席间或者自斟自饮的诗作就超过了半数。“斗酒诗百篇”开启的李白模式还真不是盖的,更不用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的飘然出尘风度为他圈粉无数,倾倒了芸芸众生。

早期的李白诗尚侠任气,带着一股旁若无人的霸蛮之气:“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白马篇》);“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结客少年场行》),此时的李白心雄万夫,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跃然纸间。在他的字里行间,大唐武功赫赫,完全是一副“虎视何雄哉”的威武气象。

表面上,李白标榜“事了拂衣去,深葳功与名”,实则他渴望“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送羽林陶将军》),理想是积极用世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好剑任侠自许,可惜现实却令他四处碰壁。亲手将王朝推向辉煌的玄宗皇帝志得意满,每日醇酒美人不思进取,他欣赏李白的诗,也愿意为他提供饮之不竭的琼浆,但他不愿意给李白广阔的政治舞台令他大展身手,只将他视为花瓶来点缀盛唐。感觉人生到达高潮的李白很快跌落低谷,被赐金放还山林。苦闷之下,李白更加狂放不羁,迷醉于酒乡之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不能自拔。

李白无尽的悲愤与感慨无法宣泄,最终酝酿出了不朽名篇《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钱少,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不知饮了多少佳酿,诗兴大发、激情澎湃的李白终于吐出了满腔的郁闷之情。试想,如果没有三百杯的豪情,如何写得出如黄河之不天下来、一泻千里的磅礴诗歌?没有跌宕起伏的奇思妙想,如何写得出令人击节赞叹的醉人篇章?不是苦闷异常,如何写得出如此恣溢汪洋、张狂豪放的华章?

这首《将进酒》完全可以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如果没有喝酒,李白是断然不会有此佳构的。是酒成就了李白,成就了大唐。没有了李白,世间从此惟余太白遗风。

李白,当划过天际的这颗最亮的星坠入夜的深渊,历史从此再无盛唐。最后,借用台湾诗人余光中《寻李白》做为短文的结束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方诗歌>>诗人眼中的李白
孩子们笔下的诗酒李白之二
寂寞圣贤《将进酒》
名人与高考——李白篇
诗酒不分家,仗剑走天涯——“诗仙”李白的诗酒人生
我读李白(一)——诗中无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