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者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 || 国学教育书院博士课堂第164期读书纪要


时间:2021年12月19日9点至12点
地点:腾讯线上会议

学习内容:《荀子》

课文:王制篇第九


主讲人】
麦文想/广西来宾源欣心理服务中心国学讲师(广西)
评论人】
邱维雯/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主持人】
朱振纲/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指导教师】
摩 罗/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导

在京共学者】
武晓冬/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张学琴/中央民族乐团胡琴演奏家
窦德荣/国垣智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刘明强/北京理科前线班课运营总监
陈传彬/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与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生
彭雍格/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硕士生

京外共学者】
黄丽越/小学语文教师(福建)
李梦云/高中语文教师(江西)
武振宇/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山西)


主 持 人

朱 振 纲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

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国学教育书院博士课堂,本期也是我们书院博士课堂的第164期。这一期的主讲人为广西来宾源欣心理服务中心国学讲师麦文想老师,他今天要讲解的课文是《荀子·王制》。下面有请麦文想老师开讲。

主 讲 人

麦 文 想

广西来宾源欣心理服务

中心国学讲师


这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了选择关于王道政治的系统思考。就是道从三代,法依后王。道就是儒家的礼制思想,法就是依托儒家礼制思想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制度设计与具体政策,包括用鱼水比喻君民关系,阐述王者应该与人民联合,而对官僚体系选贤任能。包括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括富国强兵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统一天下,推行朝贡体系做准备的思想。包括不滥用武力,推行仁政。使得自己的国度与其他好用兵的诸侯国区别开来的思想。这些论述既有普遍性的意义,又有时代的特征,回应了那个时代的问题,即诸侯征战不休而百姓贫苦不已。统一天下就成为时代的需求,也是人民的呼声。荀子这样的仁人志士,儒家思想家,跟孔子孟子一样,在思考着时代的问题,回应时代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今天复兴传统文化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也要回应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而不只是在古书中沉湎。可以说战国七雄都没有听懂荀子的话。包括后来秦朝也并不能够如荀子一番期待的那样。战国七雄最终都走向了灭亡。整个春秋战国没有一个胜利者。胜利者是刘邦。因为刘邦具有真正的圣王品质,具有统帅一支文明而强大的武装集团的能力,能够选贤任能,文武百官各得其所,有三代圣王之风。刘邦的出现就说明了荀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而且荀子作为战国最后的一代大儒,弟子众多。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就是荀子的徒孙,张苍是荀子的弟子。可以认为荀子的思想对于汉朝的建立,对于真正的统一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

前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推出了一个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具有非常强烈历史自觉与担当精神,让人振奋不已。我们今天的文化固然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然而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和文明传统,共产党的这个文献与我们的历史文化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就证明了我们这个文明的顽强生命力。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加了一个自己的题目,《王者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在本次课程的结束部分,直接节选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的结束语,并简要点评,也算是我对这个时代的一个思考与时代问题的回应,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篇幅原因,不出译文,仅把我的理解加在原文后面。阅读有所不便,还望海涵。

什么是王政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缪。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也。

王者如何处理政事

(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有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其爵视卿,其禄视次国之君。」汉官仪曰:「仓颉作书,自环者谓之厶,背私者谓之公。」韩子曰:「背私曰公。鼎足三者,三光也。」

贾谊曰:「天子不喻于前圣之德,不知君民之道,不见礼义之正,诗书无宗,学业不法,太师之责也,古者齐太公职之。

天子不惠于庶民,不礼于大臣,不中于折狱,无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敬于祭,不诚不信,太傅之责也,古者周公职之。

天子处位不端,受业不敬,言语不叙,音声不中,进退升降不以礼,俯仰周旋无以节,此太保之责也,古者燕召公职之。

天子燕业反其学,左右之习诡其师,荅诸侯,过大臣,不知文雅之辞,此少师之责也。

天子居处出入不以礼,衣服冠带不以制,御器列侧不以度,采服从好不以章,忿悦不以义,与夺不以节,此少傅之责也。

天子居燕私,安而易,乐而躭,饮食不时,醉饱不节,寝起早晏无常,玩好器弄无制,此少保之责也。」

天子行圣人之道,三公辅佐天子,所以三公为圣人之选。天子不是一人独治,独裁,而是与人共治。唯其如此,方能万无一失。所作所为都符合天道。天子被视为万能,靠的是他的团队。犹如中央政治局。所以天子谦虚退让,勇于纳谏,勇于改过是美德,因为符合他的组织原则,以组织为依归,而不是以个人为准则,是对天道敬畏的体现。天子对三公要以老师待之,而不是以臣子待之。按这种制度,近代史以来批判帝制会导致信息瓶颈的说法是错误的。帝王政治是团体政治而不是个人独裁,不会导致信息孤岛。恰好相反他是反信息孤岛的,而且是制度化的。)

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不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分均则不偏,埶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埶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王者的君民观

(君是执政核心团体的首领,国以民为本,本固邦宁。

党章节选: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是国家的党,是人民的党,党员是国家的党员,是人民的党员,党不能离开人民群众,就像鱼不能离开水,鱼离水则亡。)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人君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余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余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


君王的财税观

(政府是非营利性组织,但是天下的利益都归政府节制。不能把政府办成企业,也不能把政府办成企业的附庸,朝贡体系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致力于打造生态系统,而不是局部垄断独占,中医的生命观,肌肉过于发达,脏腑之气受损。政府聚敛无厌,导致上下不通,不平衡,无法应对危机,处突成本太高,后患无穷。恒大问题,美国两房债券,俄罗斯寡头都是局部拥堵的病态现象。)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彊,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彊。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王政暴力观

(用仁政把自己跟其他的诸侯区别开来,形成差异化格局。更具备统一的优势,秦国吸引六国人民的方法就是给土地,给政策,釜底抽薪。美国吸引世界人才的方法与此同类。给钱,给户口,给福利。然后再用这些人才去征服他们的母国或者其他地区。)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彊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用彊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鬬。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鬬。人之民日欲与我鬬,吾民日不欲为我鬬,是彊者之所以反弱也。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诸侯莫不怀交接怨,而不忘其敌,伺彊大之间,承彊大之敝,此彊大之殆时也。知彊大者不务彊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彊道者也。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无他故焉,非其道而虑之以王也。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彊而彊矣。

王者之人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王者的制度

(非进化论的制度观,儒家的文明观,中国文化对于淳朴民风的推崇,道的文明观,西方模式的工业化为何不首先出现在中国,因为中国文明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不会采取西方工业革命那种血腥毫无人性的措施,如果中国采用那种方式首先带来的不是产业升级,而是朝代的灭亡,工业化的血腥代价与文明相反对,中国不取。)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非雅声者举废,色,则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王者的评议制度

(一票否决的合理与不合理,当前的国家治理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议观。一票否决属于特殊时期的措施,为了保证某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得到解决而出现,不能作为常规操作。)

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析愿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王者的法律建设

(主要是赋税制度,调剂商业与市场,区域差别,城乡差异太大会导致动乱,新中国革命与阿富汗战争都是农村人口对不公平的城市化之逆反,日本二战前的区域差距导致农村人口赤贫,农村青年参军谋出路,导致了北一辉之乱。)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衰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夫是之为人师。是王者之法也。

王者的朝贡体系

(全球一盘棋,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为我所制,是不是我的不重要,能被我调动的才重要。)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王者执要

(组织能力的强大是王政核心,大本,处理生产与分配问题,人心与人伦问题)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生杀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彊,彊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鼈䲡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鼈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王者使官

(圣明君王对官僚体系的使用与分寸,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善用自己的优势: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统天下。)

序官,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之牢数。司徒,知百宗城郭立器之数。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修隄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视肥墝,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鼈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顺州里,定廛宅,养六畜,闲树艺,劝教化,趋孝弟,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相阴阳,占祲兆,钻龟陈卦,主攘择五卜,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之事也。修采清,易道路,谨盗贼,平室律,以时顺修,使宾旅安而货财通,治市之事也。抃急禁悍,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使暴悍以变,奸邪不作,司寇之事也。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度其功劳,论其庆赏,以时顺修,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冢宰之事也。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全道德,致隆高,綦文理,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顺比从服,天王之事也。故政事乱,则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

王者的统一

回应时代问题,港澳台政策的历史文化逻辑,香港的文化政策与它的优越感之来源在于传统文化,清朝和民国的失败者以传统文化为名行割据之实,鲁迅对香港的文化政策看的非常清楚。认为当年香港推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为了对抗新文化运动制造差异,防止香港人与其他地区的中国人形成认同,从而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威胁。这种现象的破解之法就是恢复正统的传统文化,按照真正的国家利益,民族大义去弘扬传统文化,打破他们这种毫无根据的优越感,这种岛民狭隘的文化路线。安禄山之乱之所以得到河北和蛮族的支持,源于河北地区对大唐伟业的牺牲,这是当今国家发展必须正式的教训。今日烈士地区,老革命区的建设对于巩固我基本盘的意义也在于此,不能让革命老区以前流血,现在他们的后代又流泪,国家大义,民族大义,都在于此!。)

具具而王,具具而霸,具具而存,具具而亡。用万乘之国者,威彊之所以立也,名声之所以美也,敌人之所以屈也,国之所以安危臧否也,制与在此亡乎人。王霸安存危殆灭亡,制与在我亡乎人。夫威彊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天下胁于暴国,而党为吾所不欲于是者,日与桀同事同行,无害为尧。是非功名之所就也,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诚以其国为王者之所亦王,以其国为危殆灭亡之所亦危殆灭亡。(我们当今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是豺狼横行的丛林社会,野蛮社会。中国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就是一朵花对于树叶的意义。我们的独立自主,独立的文明观,独立的社会体系,独立的国家制度,独立于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存这种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凡事靠自己,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记得华夏民族的神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我们期待的那个样子,文明富足,繁荣富强。)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清晰映照了来时的路,有力昭示了未来的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既是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领导人民开创未来的根本遵循。(九个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第一位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奋斗,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不断把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具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让14亿多人享有现代化生活,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急难愁盼问题,坚决破除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的阻碍和束缚,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让人民更多更好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成果,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反对西方模式的工业化路线,回应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就是西方化的话语,以及现代性就是西方性的话语。)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高扬社会主义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在中国大地上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让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让社会主义实践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更大作为,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作出更大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凸显与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差异)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自身坚强如铁,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打垮。

一切事物发展都有逻辑可循,政党也是如此。从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可以解释它的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未来。

前路不会平坦,前景光明辽阔。未来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中国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奋斗。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



评 论 人

邱 维 雯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

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麦老师今天的讲课感情饱满、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他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结合历史和当下正发生的时事进行阐释,加深了我们对荀子的王道思想的理解和印象。

这让我想起最近与人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时,常提到的“经验主义”,提及时是带有贬义意味的,是意味着不科学。但转念一想经验不是从实践中来的吗?实事求是不就是要实践吗?不是经历事实的检验吗?不符合西方科学逻辑的就是错的吗?历代帝王之术不是从前代历史中总结出的规律吗?如此说来,当是评价的标准不一。对于经验得出的事物,我们是否该换一种态度来对待了。

麦老师讲课末尾提到“待其弊”。汉朝初立时,国力衰弱。吕后夺权,朝廷再度混乱。匈奴王写了一封调侃吕后的书信,大意是,要吕后去当他的妾。吕后并未因羞辱而举兵征伐,反而写了一封带有讨好之意的书信。大意是她年老体衰,不便前往。遂奉上贡品,以期修好。初看此段历史时,确实让人格外气氛。但是将整个历史拉长看,就能明白此为明智之举。经过几代帝王采用道家黄老之术休养身息,特别是经“文景之治”后,汉朝实力与日剧增实。到汉武帝时,财库丰盈。于是,汉武帝采取主动反攻匈奴之策,最终是汉朝在汉匈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忍辱并不代表着懦弱,而是是暂时的弱者反败为胜的策略。这种策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勇气,是“智”的体现。

《荀子·王制》阐述了荀子所倡导的奉行王道从而成就帝王霸业圣王之制的思想。本篇中,荀子明确提出“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的治国原则,并系统的从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用人、官制等方面阐述了理想中的“王者”治国理政的方式,认为其重点在于政治制度。

 孟子与荀子虽在人之本性上的认识完全相反,但是他们在价值观上都是坚守孔子之道。如对民众与君王的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顺应四时,不违农时。《孟子·梁惠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在《论语》和《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览·孝行览》:“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均强调要顺应万物四时生长,不可赶尽杀绝,以使民有所用。

 但与孟子不同的是荀子不仅强调“仁”、“义”,同时强调“威”。“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因此,孟子更显书生意气的,对时代无法产生影响,而荀子强调“威”,在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以“威”以治之,操作性更强。这里可视为法家思想的雏形。

另外,荀子将人与六畜万物进行区分,明确将人视为天地万物中最高贵者。“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王、霸、强”三者看中的分别是人民、邻国和土地。可知“人”为王者所最看重的是人。“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因此,君子执政,当以人民为本。

荀子虽主张君主要爱民、敬士、举贤,但是民、士、贤并非是无差等。荀子继承了孔子将礼义视为政治之本,强调秩序等级。通过对贤能与礼法、法与议、天与人等关系做辨析,荀子解释了尊卑等级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荀子 将“群”视为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的根本。“群”非单纯的“共在”,而是有序化的生存为其形式,“分”是条件。不分则会泯灭社会等级差异,没有差异主次、从属等社会关系将不复存在。社会缺乏等级差序则会走向混乱。“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故《书》曰:“维齐非齐”。                   
读荀子的《王制篇》,脑海中时常回荡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初期常说的一句话:“武以平天下,文以治天下”。

今天,麦老师在讲课中多次引用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内容,可以看出麦老师是共产党忠实的拥护者。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因此,我相信在这样以民为核心的政党带领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国学教育书院

国学教育书院,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导摩罗先生之授课平台,主要修习经史子集原典,探讨传承古道、弘扬正学之路,造就国学教育之才。除该专业在籍博士生硕士生外,还有文医艺商各界贤士入堂共学。修己安人,复兴吾族,匹夫有责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故立此志以劝学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日课280丨人有五服,国也有五服
《荀子》卷11王霸篇诗解8圣王兼制非亲非偏
《白虎通义》全文
《荀子》议兵第十五
《荀子》解析版
荀子的三段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