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报告(2017)

一、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世界苹果总产量7600多万吨,中国达4380万吨,生产和消费规模均占全球50%以上,其中西北干旱区苹果栽培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陕西以1100万亩、1100万吨成为中国苹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

国际园艺学会主席罗狄克·德鲁说,陕西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现在,陕西苹果产量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

白水县被称为“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农业局局长王杨军说,从2014年开始,陕西部分苹果产区的收购价大幅下跌,但洛川、白水等地却出现了收购价在8元每公斤的直径80毫米以上优质苹果货源紧张的局面,“这充分说明,优质、有机、绿色的中高端果品是永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稀缺产品。”

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有知识和能力的多外出打工,从事果园劳动的多为老、弱、病、残、妇。据山东省资料,苹果果农中,30~40岁的占9.82%,41~50岁的占42.86%,51~60岁的占33.04%,61~70岁的占13.39%,71—80岁的占0.89%.即30-50岁的和50-70岁的各占一半,年轻人严重匮乏。很多地区在农忙季节出现劳工难找且价格昂贵的现象。

2、品种单一

苹果品种单一,富士比例偏高。生产中主要种植品种为富士系(不同系号、长枝或短枝型),金冠系(金冠、王林)、元帅系(红星、新红星短枝型)、乔纳金系列和传统国光系列。其中富士系占种植面积的 70%左右,国光保留 5%左右,其次是元帅系、金冠累主要为授粉品种。红富士苹果比例过大,不仅影响中晚熟品种的发展,也影响了红富士苹果的效益和销售。

3、缺乏统筹规划

苹果品种缺乏区域化规划,品种选择盲目性较大。现有主栽品种,只有新红星苹果有全国栽植区划意见,其余品种几乎没有做出区划规划。建议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对苹果品种搭配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因产量过大而造成丰产不丰收。

二、2017年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风险加大

2017年苹果总产量实现稳步增加,但与市场消费需求量相比,苹果供给量有市场饱和甚至过剩的潜在风险;且果品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价格分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优质优价、质次卖难”趋势更加明显。另外,经济下行大环境导致消费低迷,加之其他水果产量同期增加带来的消费替代冲击,苹果价格近两年下降明显,且销售进度慢。收购商为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收储数量也同期减少,苹果价格波动风险增加。根据近几年果品市场整体表现和产业发展周期预判,国内苹果产业或将进入新一轮波动调整时期。

2、产销衔接矛盾加剧

全国苹果主产区果农抽样调查表明,全国苹果种植户的平均规模为7.98亩。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生产模式,造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发育滞后,产销衔接不够紧密,苹果生产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现象,造成苹果种植户与市场在空间和时间上隔离,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矛盾性错位,小规模种植户参与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开发利用方面较弱等,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长和拓宽。

3、新型果业人才匮乏

培育一批精通多种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苹果产业的内在要求。与现代果业发展人才需求相比,我国苹果产业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生产素质和综合性从业能力普遍较低,造成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纵向协作不足、产业横向融合有限,难以充分激发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培育懂技术、会经营、通销售、善于创业的新型职业果农、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果业合作社、流通企业,以及基层农技服务人员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型产业经营体系,增强果业发展新活力。

三、2018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

1、优质苗木繁育推广实现突破

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区域适宜性优质大苗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栽培模式,健全优质大苗繁育推广体系。优质苗木产业化培育进程加快,苗木生产的工艺技术规程得到规范,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苗木基础。

2、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成为新建园主导模式

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模式既便于果园机械化作业、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果园用工,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果园生态系统、提升了果园经济收益水平。经过近年的技术示范与推广,矮砧宽行密植模式已成为我国新建果园的主导模式,也是我国果树栽培发展的主要方向。

3、“减肥减药”行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引导下,苹果业界积极响应农业部启动的“减肥减药”专项行动,通过测土配方防控、精准施肥施药,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物理防治等果园综合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果园生产效率,而且对保障果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也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主导的“三品一标”、标准园建设等,在强调农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标准化操作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4、简易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随着整形修剪、促成花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树上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肥水管理逐渐成为果园增产增收的瓶颈。作为现代作物生产的重要技术,轻简化肥水一体化技术既适合我国小规模经营果园的生产需要,同时能大幅提高化肥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等诸多优良效果,已在苹果主产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四、2018年苹果产业发展建议

1、区划引领产业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

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适宜性原则,结合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按照优生区、适生区、次生区三层级,优化《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区划》。强化《区划》引领苹果产业的发展效应,因地制宜发展区域适宜的主栽品种,优化品种特性及配置,注重提高苹果品质和效率,优化苹果栽培模式。硬化《区划》规制苹果产业的发展效应,抑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盲目突破苹果产业区划、过度干预果农权益等行为,为深度推进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基础。以《区划》为基础,注重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市场规制政策,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先进要素向优势区聚集,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控制非优势区的苹果产能,为稳步提高产业质量及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以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主线,着眼破解果农小规模、细碎化经营环境问题,加快苹果优势区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农地流转市场,为果农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明确产业政策目标,重点支撑经营规模在45亩以上的果农,促进优势区果农优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破解产业技术推广、要素聚集过程普遍存在的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破解省力化技术创新难度大、组合集成创新难度大、推广普及难度更大困境,为有效推广先进技术和聚集优质要素,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注重培养涉果合作社,加快规范和培育涉果行业组织,提升其自律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3、以信息共享平台为纽带,促进产销衔接

针对苹果产业发展商品化程度高,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以及行业人才聚集度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高等特征,应该注重集成创新和推广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为纽带,促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与果业资源、果业生态、果业环境治理一体化,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强化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功能,注重披露产业发展、市场价格、库存及产能等信息,强化苹果产业监测与苹果市场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克服果农与市场间的矛盾。重视支持苹果优势产区和果品集散地的批发市场、新型市场业态培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建苹果基地以及果农紧密链接型的经营模式,提高苹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4、主推三大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升级及产业转型

针对我国苹果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营集约型及装备现代化转型特征,注重集成创新,着力推广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模式、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低效果园技术改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与苹果生产、加工、储藏、交易、物流等技术规程及关键控制环节的标准一体化,创建具有典型性、竞争性的现代苹果产业技术规程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现代果园综合管理体系,推动苹果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向现代产业转型。按照“市场经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创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有效克服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要素配置效率低,综合成本上升快,以及总体效益及综合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5、注重人才培养,着力培育新型苹果产业经营主体

培育苹果产业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果品企业等)可通过技术、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苹果种植主体的人力资本,提高苹果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其与市场的谈判能力,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提升、果农技术需求、果业人才短缺及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关键问题,着眼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结构统筹,破解基层果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问题,形成汇聚专业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的环境,不断增强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激活果业发展新活力。

6、加大果品产后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

针对近年出现的果品滞销及果品供给过剩等问题:

第一,应加大果品产后加工,大力发展其他加工产品诸如苹果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酱等,使中国苹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适度减少富士系列生鲜苹果种植面积,提高其它新优品种或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发展加工专用性品种。

第二,开拓多元化的苹果国际市场,促进苹果出口贸易。中国苹果出口市场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风险较高。今后,要积极开拓美洲、欧洲、非洲等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也能有效扩大外贸出口,使中国从苹果生产大国转变为苹果贸易大国乃至强国。

第三,积极培养多层次苹果消费市场,提高中国苹果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品质,提高苹果的质量,同时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协调的鲜苹果消费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中国居民人均苹果消费水平。

7、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苹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苹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新时期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新举措,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新思维。应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以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融人、融资、融产为设计理念,创新与创建农业经营新业态融合模式,完善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与功能机构,优化苹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苹果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

8、产业升级亟待改变

中国现有苹果栽培面积达 3500 万亩,其中 80% 以上的苹果园树龄在 20 年生以上,苹果园更新改造是未来10年苹果产业的首要问题。苹果矮砧现代模式推广应用后,预计有 2000万亩苹果园需要更新改造,目前仅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等苹果主要产地的 90%的苹果园迫切需要更新。

记者在陕西采访发现,当地既有每公斤售价在8到13元的优质苹果,也有1到2元左右的低端苹果;苹果增产、优果俏销,普通商品果价格回落、低端苹果滞销成为近年来陕西苹果销售的典型特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陕西乃至中国苹果的最明显特点。

因为始终坚持“好看、好吃、营养、安全”的种植理念,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果农曹谢虎持续改良土壤,加装定点防霜设施,改栽矮化树种,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果能手”。他也曾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走上哈佛大学的讲台,传授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秘笈。“受制于不会投入、不愿投入和不敢投入,陕西绝大多数果农还处在追求产量、果品质次价低的初级阶段。”

在位于陕西省千阳县柿沟镇英明村的华圣苹果现代农业园区,记者看到,采用宽行密植方式、便于机械操作的富金、嘎啦等十几个品种的苹果树整齐排列,水肥入苗、机械到树的现代果园雏形初现。

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卫说:“果树的毒菌总共有23种,国外能检测出其中的16种,而我国仅能检测出6种。组培室脱毒脱菌也实现不了,果树花叶病和苹果霉心病成为阻碍果树‘长寿’和提升果品质量的短板。病虫害科技防治水平不高、品种选育研发滞后是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陕西苹果的仓储和物流冷链能力建设也严重滞后。一些果农反映,由于及时入库率低,苹果常温堆放有时多达10天,苦痘病、虎皮病等果品病种集中发生是常有的事情。受制于企业选果设备落后,霉心病已成为影响陕西高端苹果销售的突出问题和打造高端苹果口碑的隐患。

从产地优势转向产业优势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苹果到了由产地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关口。应适时利用近几年果品价格出现下跌的机遇,从品种调整、树种改良等多方面入手,彻底解决陕西“好苹果买不到、烂苹果卖不掉”的尴尬局面。

一是调整品种结构。陕西省渭北果区秦冠、红富士品种占到80%以上,而早、中熟嘎拉、美国8号、陕嘎3号、富红早嘎等仅占10%~15%,加工果汁的高酸度苹果更少。品种老化、品系杂乱、良种比例少,未形成地方特色品种,竞争力不强,品种多样性差。 

二是提升果品质量。尽管各级政府和果业技术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宣传和大力推行果实套袋技术,生产无公害果品,但在实际生产中果实套袋只占1/2或1/3,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政府引导果农科学种植,做强不做大,通过内部交流、技术培训、外部考察等方式,培养小规模种植,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产业。 

四是转变思路,构建模式逐渐实现育苗、种植、产收、加工、包装、冷链产业化。引入借助电商、与商家联盟、家庭农场,形成农资种植销售一体化,全面提升中国苹果产业化程度。  

五是营销科学化。目前,果农所采用的苹果营销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守株待兔”,农民将苹果收获以后放在家里,等着客商上门收购;另一种是“提篮叫卖”,走街串巷地销售苹果。未来需要更多的营销技巧。 

六是进一步优化。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营销体制、加速整合品牌资源、建立全程苹果种植服务体系。

五、中国苹果产业已呈现出十大主要发展趋势:

一、苹果总产量依旧是逐年增加的态势。从建国之初10万吨,到今天全国苹果产量4000万吨以上,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是个奇迹。全国的苹果面积仍在继续增加,目前各苹果产区套袋基本结束,普遍反映苹果座果数量大,套袋数量多,尽管部分产区又遭受雹灾,但全国苹果今年产量将超过去年已成定局。

二、苹果总体价格持续走低。苹果总量供大于求,榨汁加工用果减少,苹果出口受阻,苹果进口大增,国内经济调整,增速放缓,加上国内各类瓜果数量猛增(近五年,每年瓜增300万吨,果增800万吨),苹果在国内瓜果消费占比下降,价格持续下滑

三、苹果生产成本继续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增加显著,今年山东果区套袋工酬达到240元/天,农药、肥料、纸袋等价格上涨使苹果生产费用逐年增加。

四、规模化苹果生产开始上路。现在全国苹果产区几十亩、几百亩、几千亩规模化苹果种植园越来越多,采用新的栽培模式、使用机械、设备减少人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

五、生态苹果种植越来越加重视。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生物有机肥,不用除草剂,保护环境,生产健康安全产品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六、苹果优良品种不断更新。近十年来中国苹果产业不仅引进不少苹果新品种,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目前也不断投入生产。全国3000多万亩苹果,国产品种占比在增大。其中辽宁寒富,陕西秦阳、瑞阳,河南华冠、华硕,山东烟富优系、鲁丽等优良品种就是其中的代表。

七、中国苹果质量继续改进。在国内和国际苹果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苹果由好看为先正在向好吃好看转变。中国苹果含糖量近两年平均增加1-2度.不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部包装方面都进入世界前列。

八、中国苹果企业品牌效应突显。国际苹果市场山东佳农、王家山(津成泰)、小蜜蜂(汇源)、GY(朗源)、甘肃奥神州、河南鸿丰等。国内市场陕西华圣,北京秋香、山东DDD、德丰、金创,广东百果园东方红,山西华荣,静宁德美果,辽宁东马屯,新疆曾曾果园等一批代表中国苹果形象的好品牌正在被国内外市场所认可。好品牌的脱颖而出无一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九、苹果果汁业恢复性增长。我国苹果浓缩果汁经历了艰难的调整期,通过行业协会协调,全国统一去库存,今年果汁出口同比增加30%以上,行业止亏转盈。

十、苹果出口进入上升轨道。尽管今年中国苹果出口印尼受阻已经4个多月之久,但今年1-4月全国苹果出口同比数量增加127%,金额增长108%,出现近十年来少有的增长局面。


丨来源: 生鲜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陕西、山西、山东苹果产业问题及出路分析
陕西:苹果优生区,离“优等生”还有多远?
沂源苹果产业发展问题及建议—基于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的比较分析
《田园发布2021中国苹果产业》最详尽的文稿和视频来了!
浅析蒙自石榴产业发展
苹果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