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肠息肉=癌前病变?切还是不切?

随着胃肠镜的普及应用,胃肠道息肉的发现率较以往显著提高,而且此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息肉是什么?它是癌前病变吗?一定要切除吗?

“闻癌色变”,大部分人看到息肉就已坐立不安,甚至有人认为有了息肉就如同身上某处安装了定时炸弹一般,不切除怎可安心!

胃肠道息肉是指胃肠道黏膜上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当前国内外将息肉分为四类,即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潜能的病变。需要注意的是癌前病变不等于癌,也并不一定会发展为恶性肿瘤。

那是不是胃肠道息肉都得切除?当然不是

肿瘤性息肉

顾名思义,是一种肿瘤,不过这是一种良性肿瘤。其中的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其癌变率的高低依次为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内镜下如若发现,建议尽快切除。

肿瘤性息肉中还有几种类型与遗传性疾病有关,而且具有很高的癌变率。这种息肉类型包括家族性结肠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由于这三种息肉一般为多发,而且容易复发,一般都需外科手术予以切除。

错构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主要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owden综合征。大部分与基因突变有关,都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一经发现,内镜下切除,无法内镜下切除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炎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炎症,主要包括炎症性息肉及假息肉病、血吸虫卵性息肉、炎症纤维增生性息肉。这类型的息肉一般没有癌变的可能。治疗上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炎症刺激消除后,息肉可自行消失。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和黏膜肥大性赘生物都属于增生性的,一般也没有癌变的可能。如若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不予以特殊治疗,随访为主。

所以,

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是癌前病变,

也不是所有的具有癌变潜能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息肉要切除吗?

那胃肠道息肉一经发现,都要切除吗?若息肉属于具有癌变潜能的息肉,当然要尽早尽快予以切除。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一般不采取切除。

另外,能否癌变不是判断是否切除的唯一标准。例如,当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引起了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泻等症状时,可考虑予以切除。

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做啥不?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切除后随访的主要方法是结肠镜检查。初次结肠镜下息肉的数量、大小、病理性质等对决定监测间隔时间有着重要价值。根据国内外相关共识意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提出了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见下表:

这张表格建议收藏参照呢!

另外,对于结肠癌术后肠镜检查间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和NCCN(2018年)提出相近的随访方案:

结直肠癌术后1年内随访肠镜,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

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

如术前肠镜未完成全结肠检查,建议术后3-6个月行肠镜检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科普:息肉可能变肿瘤吗?
肠镜发现息肉,病理报告看不懂?
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大肠息肉病
肠息肉有七大类型,哪种最易癌变?
结肠息肉分几种,谁无害?谁致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