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为人师要补什么课

弹指一挥间,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说起来真是惭愧,直到今天我才找到了做一名好教师的感觉。十五年的摸索历程,使我深深地感到,要想在教育上成就自己,就必须在初为人师时补上四方面的课。

1 学会关爱 倾注真诚

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充其量也就是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比爱心更重要的了。对一般教师来讲,爱好学生谁都能做到,但是爱差学生就难了。实际上那些所谓的“差生”才是易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的倍加爱护。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有时候老师不经意的冷淡、讽刺、训斥、歧视,会使学生丧失进取的信心,甚至一蹶不振。苏霍姆琳斯基曾告诫过我们,“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就是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想象当初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不是也经常犯错误吗,老师批评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最气愤老师以什么方式对待自己?如此想来,就不会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了。

因此,爱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就要针对每名学生(特别那些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充满激情地鼓励他,去激发他,去激活他;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用一颗宽容心来接纳学生,来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爱学生就要面带微笑,走到学生中间去,走进学生的心灵。

2、勤于学习 充实自我

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安文铸教授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教师成长的唯一途径,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对于教师来讲学习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科、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参观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形式。但是我觉得读书应当作为首选。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是终生都在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中央教科所的朱小曼每天都保持着读书的习惯,早晨七点半到八点的半个小时以及晚上11点以后,也不过半个小时或许一个小时,每天如此,常年不断。如此以来,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至于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就要根据自身需要而定。但是至少要读五方面的书籍:一是所教学科本有关的专业书籍;二是与新课程有关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书籍;三是有关人文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四是古今中外教育名著;五是目前国内一些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

3、勇于反思  提高艺术

有人说过,一名新教师只要从教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对自己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他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名师。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也说过,“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深入研究儿童和勤奋钻研教育科学。每一堂课,每一次与自己学生的会面,他都要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他工作细心周到,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他大胆勇敢和信心百倍地致力于教育探索。就这样,他也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积累了什么?教龄吗?不!——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活动的经验。”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就是教育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和朱永新教授都把写教育日记作为反思的首选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他说,教育日记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学修养。朱永新教授更是对教育日记情有独钟。他开办了“成功保险公司”。投保条件是天天记录教学随笔。他还非常幽默地对大家承诺,谁要是每天都坚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想记下来,并且坚持十年,那时未跻身于成功之列,他将赔偿一切损失。

4 学会合作  提升素质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是首奖得主。得奖以后,毫不吝啬地将得奖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一位邻居就惊讶地问:“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种子超过你的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比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转而污染自己,这位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

这个故事足见合作的重要性。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合作,首先做教师地要学会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的个人素质非常好,但凡事斤斤计较,缺乏合作精神,他就永远成不了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研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班主任和任科教师间协调交流;不同学科间的配合协作等,都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需。合作除了和同事和领导的合作,还有和家长的合作,和学生的合作,和社会的合作。特别是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更是离不开家长、学生、社会的通力合作,否则就一事无成。

    我看到过美国克莱斯汽车公司原总裁柯卡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我们当中的精英渴望做教师,而其他人则可能就差一点儿。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文明应该是人们最高的荣誉,也是最高的责任。”我们现在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用不了几年,我想我们人人都会成为当之无愧的社会精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关注 |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你想过吗?
教育叙事 13
外出学习心得
开学第一课
有效引导,“导”出学生自读之路
我在为未来耕作 吴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