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面“非语文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来自学生的问题有的贴近语文,有的远离语文。从教师的心愿来看,自然是希望问题越贴近语文、越贴近自己的教学预设越好。然而,问题发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教师是无法取代学生思考的,尽管教师会不断告诫学生,“提问要有质量,要提出真正的语文问题”,但问题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于是,一些问题会被教师称为“非语文问题”,并深深困扰着他们。有些教师害怕这种问题扰乱课堂节奏,索性直接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在“师问生答”中展开;甚至有些教师干脆剥夺学生提问的权利,让课堂教学完全进入自己的“预设节奏”。我认为,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提问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教师了解他们是否进行深度学习的“试金石”。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他们就会产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强烈冲动,就有可能产生提问的念头。对于教师来说,凡是经过学生深度学习而产生的问题,不论是否“语文”,都弥足珍贵。当教师试图消灭“非语文问题”时,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信心与勇气也会被一同消灭,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愚蠢的。

“非语文问题”与其他问题一样,也可以成为“教学引擎”,生成课堂中的精彩。语文是生活的、文化的,当学生直接就“生活”与“文化”进行提问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当真丢掉了“语文”,而是将“语文”暂时悬置起来。此时,教师不应该将这些问题弃之不顾,而是应该将“语文”适时添置上、还原好,把远离语文的问题引向贴近语文的方向。在不断地引导下,学生的提问会逐渐具有价值,学生的思考也会逐渐具有深度。

如果在课堂上碰到“在文本上无法着陆”的“非语文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不能依靠现有文本来解决,教师不妨将这类问题作为研究性难题,留待日后学习了更多文本后,通过比较阅读寻找解决线索。当然,有些“非语文问题”完全有可能碰触到文本本身的瑕疵,教师不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学生:作者思考不缜密的现象并非没有可能,课后可以写篇小论文去“指瑕”。这个小论文本身就是语文,于是,“非语文问题”就被巧妙地转化成了“语文问题”。

教师也不必担心“非语文问题”影响语文课堂的纯洁性,语文课完全可以像写散文那样“形散而神不散”。语文教学非常忌讳“一步不离正题”,也需徘徊之美、曲线之美,“非语文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异数”,如果处理得好,也会带来情趣、调节气氛。当课堂气氛沉闷板滞、缺乏活力时,教师可以来一个“非语文”的小幽默、小故事,为什么不可以容忍课堂教学中的“非语文问题”呢?“水至清则无鱼”,语文课过于“纯洁”,也会缺乏语文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非语文问题”简单地与教学效率挂钩。语文课不仅仅是一堂课,它是由无数堂连续性的常态课组成的。如果一堂课因处理“非语文问题”导致节奏缓慢,教师完全可以在另一堂课上加快节奏、灵活调节。教学效率固然与每一堂课相关,但每堂课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立竿见影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做给别人看的。语文教师要学会“气定神闲”,“分秒必争”的教学态度不符合语文课堂的特点。

当然,我并非希望“非语文问题”越多越好,而是说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既要不断提醒学生贴近文本思考、贴近语文提问,也要敢于直面他们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非语文问题”。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课回响(一)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原创】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提问技能二:精心设疑,巧设提问
易高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策略研究-----胡阳新推荐
串讲内容问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