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使课堂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概括式结尾 这种结尾是对教学内容、课堂中心作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归纳.为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可由教师指导学生编写出一个课堂知识的纲要.其操作程序为:1.教师说明要求;2.学生编制提纲;3.由个别学生读出提纲,大家补正;4.教师总结.这种结尾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所获知识与方法结构化、网络化.

反馈式结尾 这种结尾可以借助于各种形式的目标测试,利用课堂结束前的510分钟时间,每人一卷进行测验,考完之后立即公布答案互相批阅和评分.此外,也可采用小型的知识竞赛,教师根据学生当堂学过的知识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们抢答,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既巩固学生的记忆,又能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再研究的情感.

悬念式结尾 像戏剧的结尾一样,课堂结尾也应讲究悬念迭出,情节跌宕.如在“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课题结尾时,可以提出: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非常完美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可是,原子核外的电子从外层圆轨道至里层圆轨道运行过程中,电子的速率逐渐变大,电子周期运动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逐渐增高,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连续谱;但科学实验的事实与理论想象恰恰相悖,这是为什么?通过悬念创设,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导学生继续把问题探究下去,为下一节课“玻尔的原子模型”的研究作好铺垫.发散式结尾 课堂结尾时,我们可有意识地将话题向课外引申.例如,教完“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我介绍了超导体的形成和实际应用情况,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我又简要地谈起磁悬浮列车,最后说:“高速磁悬浮列车在上海已营业运行,将磁浮技术这项发明转化为世界第一条示范运营线,它是我国交通发展史上的一次恢弘创举.现在有待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物理学原理?请大家课后阅读在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料,或亲自去浦东了解其实际运行的情况给出回答.”这样的课堂收尾,能很好地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将课内求知过程发散,指导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图示式结尾 图示式收尾能化繁杂的物理内容为简单明了的图像,在头脑中建立鲜明的物理知识表象,反过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玻尔的原子模型”课题教学结尾时,我们可挂出两块小黑板,一块画了大大小小的同心圆圈,另一块画了一条一条的水平线.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在圆圈和水平线上分别填上玻尔原子轨道的能级及不同轨道不同能级间的跃迁线,再要求他们根据这些跃迁线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光谱分布图.这种结尾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了玻尔的原子理论的要点,深切理解原子光谱的成因,而且通过师生共同绘制图形的活动大大增加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情趣.

激励式结尾 课堂结尾时,我们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的精要之处进行揭示,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和方法论的教育.比如,我在讲完“行星的运动”时是这样收尾的:“进军宇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人类总有一天会走出自己的摇篮,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人试验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在征服宇宙的进程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主席的诗句展望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社会、命运抗争时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期望大家能在将来投身到这一前景灿烂的事业中去!”这种收尾极大地升华了学生的为民族复兴、为科学献身的思想感情.

比较式结尾 这种结尾是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如,教完右手定则,我们应将它与左手定则进行比较,比出它们的相似之处:1.在应用时都要伸开手掌,并拢手指,拇指与食指垂直;2.在应用时磁感线都通过手心,四指指向表示电流方向,拇指表示导线受力或运动方向.比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若是由于导线有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则用左手定则,而由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则用右手定则.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深奥难懂,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多重比较,在讲解磁感应强度定义时,一方面可将它和生活常识中的货物单价相比,我们可以用货物单价与购买的数量无关,与是否购买无关来说明磁感应强度与磁场中的电流元的电流大小、电流元的长度无关,与电流元是否放在磁场中无关;另一方面可把它和学过的电场强度在方向和大小上的定义的比较,磁感应强度在大小和方向的判定上远要比电场强度复杂.这种结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搞清不同概念、不同规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时把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学生提问式结尾 在进行一堂新课后,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间总存在着种种冲突,学生在消化过程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接近他们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此基础上的指点,也更具有针对性.例如,我们在讲完“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以后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需要讨论或加以解释的?展开讨论,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有同学会提出马拉车的问题:既然马与车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马会拉车前进而不是车拉马后退?有同学还会提出“斗鸡蛋”的问题:既然相撞的鸡蛋之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被撞的鸡蛋容易坏,而主动攻击的鸡蛋不容易坏?教师要紧紧围绕“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中心,巧妙地避开学生提问中出现的与本堂课不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我领悟,道理通过学生自己说出,老师略作阐发.这种结尾设计,看似随意,其实精心,在结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发问,努力创设一种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使我们的教学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首尾呼应式结尾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比较注意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的设计,在引入新课时,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便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我们采用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能紧扣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很好地解释开课导入中“情境”设计的有关问题,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能较好完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意义建构”.

探索活动式结尾 为促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内容的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中寻找与课堂知识的关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乃至假想.在课堂结尾时留有余地,放手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有些内容学生难于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或布置为实验习题,这样的结尾除了能检查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外,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提供一片新的天地.

(来源:中国物理课程网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技巧
新教师课堂教师结尾常用艺术
注重细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资源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