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蒿的功效及食用

青蒿,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方溃、三庚草。为一年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晒干用,是夏季常用的清热解暑中药。 

一、基本属性

1、入药部位

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全草。

2、性味归经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本草正》:“味苦微辛,性寒。”

③《本草求寡》:“味甘微辛,气寒,无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

②《纲目》:“少阳、厥阴血分。”

③《本草新编》:“入胄、肝、心、肾四经。”

3、药材成分

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维生素A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治疟疾可用20~4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5、炮制方法

青蒿

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鳖血青蒿

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6、禁宜人群

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

①《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②《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7、不良反应

低毒性是青蒿的重要特点之一。

青蒿浸膏片治疗疟疾,仅少数病例(3.4%)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青蒿素混悬液肌注有轻度疼痛;

青蒿素注射液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应予注意。

 

二、原形态及产地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茎圆柱形,幼时青绿色,表面有细纵槽,下部稍木质化,上部叶腋间有分枝。叶互生;2回羽状全裂,第1回裂片椭圆形,第2回裂片线形,全缘,或每边13羽状浅裂,先端尖,质柔,两面平滑无毛,青绿色。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每一头状花序侧生,稍下垂,直径约6毫米;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外层的苞片狭长,内层的卵圆形,边缘膜质;花托外围着生管状雌花,内仅雌蕊1枚,柱头2裂;内部多为两性花,绿黄色,花冠管状,雄蕊5枚,花丝细短,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瘦果矩圆形至椭圆形,微小,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2、产地分布

生长于河岸、砂地及海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三、性状鉴别

1、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2、真假青蒿

①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全草。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②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香苦草。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青蒿素。

牡蒿 :为菊科植物牡蒿的全草。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

④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全草。东北地区常作“青蒿”入药。不含青蒿素。

⑤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的全草。以青蒿收载入《滇南本草》,云南昆明亦称此为青蒿。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含青蒿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药书籍中的药用“青蒿”只有一种,即青蒿(香蒿)。在发现青蒿素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药书籍将入药“青蒿”改为:“包括青蒿和黄花蒿,两种均可入药”。

但目前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入药。

 

四、功效作用

1、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①《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②《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③《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④《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⑤《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⑥《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⑦《纲目》:“治疟疾寒热。”
    ⑧《本草新编》:“退暑热。”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2、药理作用

血吸虫:杀灭作用;花枝睾吸虫

促免疫作用:可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促进机体细胞的免疫作用。

病原微生物作用:青蒿水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皮肤癣有杀灭作用。

心血管系统青蒿素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

3、配伍应用

①配鳖甲

青蒿气味芬芳,性寒而不伤胃,既能达于表,透发肌间郁热,以清热去暑,又能人于里,升发舒脾,泄热杀虫;鳖甲为介虫之类,咸寒属阴,功专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清骨问之邪热。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青蒿得鳖甲可潜入阴分,以清伏邪;鳖甲得青蒿,可使阴分之邪达于肌表,具有较理想的滋阴透邪清热之效,清虚热伏邪之力增强,用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咳嗽等症及疟疾(包括恶性疟)兼见发热、脾脏肿大者以及温热病恢复期邪热伤阴、阴分余邪未清所致的暮热早凉、口干口渴、舌红少苔等,及不明原因的低热。

②配地骨皮

青蒿人血分,清透邪热,退无汗骨蒸;地骨皮凉血退虚热,治有汗骨蒸。二药合用,清热除蒸,一清肝胆虚热,一清肺中伏火。

③配人参

青蒿善清虚热、退骨蒸;人参补气生津,为补虚要药。二药相伍,相辅相成,治虚热出汗最效。

④配绿豆、西瓜衣

青蒿能除暑热,两瓜衣与绿豆为解暑常用药,三药相伍,治暑热外感最宜。

⑤配黄芩

黄芩清泄胆腑邪热,青蒿芳香清透少阳邪热,合用相辅相成,清胆利湿,用治暑热成疟、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如蒿芩清胆汤。

⑥配茵陈蒿

二药皆入肝、胆二经,均具清湿热、退黄疸之功,其中青蒿偏于燥湿,茵陈蒿偏于利湿,相合为用,相辅同治矣。用治暑湿在于少阳。

⑦配荷叶

青蒿善清热解暑,荷叶簿清暑利湿,二药相伍,大建清热涤暑之功,可用治暑热之疾。

 

五、食用食疗

    注意: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1、青蒿粥

【食材】粳米100克,青蒿100克,白砂糖30

【做法】 采集新鲜青蒿,洗净后绞取蒿汁30-60毫升,若是青蒿干品,则取30克,加适量冷水煎煮,去渣,取青蒿汁。将粳米洗净,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用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慢煮。待粥熟后,倒入青蒿汁,加白糖搅拌,再沸时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清热退烧,除瘴杀疰。适用于表证、里证的外感发热,对阴虚发热、恶性疟疾的发热等。

2、青蒿茵芦茶

【食材】青蒿45克,芦根30克,茵陈蒿20

【做法】将青蒿、菌陈、芦根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3、青蒿蹄花汤

【食材】猪蹄800克,青蒿200克,姜15克,盐15克,鸡精2

【做法】将鲜猪蹄烧去表面细毛后刮洗干净;对剖成两片,每片砍三段,用清水漂净血水;青蒿去杂质后,放入电沙锅底;上放猪蹄、老姜,灌入鲜汤,炖至猪蹄软糯离骨;放入盐、鸡精即成。

【功效】青蒿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清热解毒佳品,再配以胶原蛋白、脂肪丰富的蹄花,更具滋补润燥功效。

4、杞子青蒿蒸甲鱼

【食材】甲鱼1只(500克左右),枸杞子30克,地骨皮30克,青蒿9克,葱、姜、酒、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甲鱼去内脏洗净。  再将枸杞子、葱、姜、酒、冰糖放入甲鱼腹中。用青蒿、地骨皮煎汤,取汤汁煮甲鱼1小时即可吃肉喝汤。

【功效】本品具有滋阴清热之功效,对艾滋病低热患者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蒿真假
“青蒿素”与青蒿没关系!
子居:安大简《邦风·召南·驺虞》解析 | 中国先秦史
身边的中药——菊科植物(三)
茵陈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中草药茵陈蒿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分清很相似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