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市民手册—当代大学生的奉献之路
建我武汉——谱写蓝图奏和谐
2010-5-18 20:44
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进而为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0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9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00亿元,年均增长11.5%以上;三类产业结构比为3:46: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0元左右,年均增长8%~1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五年累计达到60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90万以上,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人数达90万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220万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75%;市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耕地保有量为33.56万公顷;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98%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以上。
城市布局优化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突出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滨江滨湖的独特城市风貌,坚持多中心、多轴向、多圈层、多组团的发展模式,强化控制性详规和法定图则编制,加强城市红、绿、蓝、紫“四线”控制,推进集约式发展,形成以都市发展区、农业及生态发展区为特色的现代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都市发展区(外环线以内及附近地区)要以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等为重点,加快“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步伐,发展总部经济,提高商贸、金融、科技、教育服务能级和水平,集中体现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核心,加快吴家山、阳逻等新城建设,突出组团式发展,集中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展现城市发展实力。农业生态发展区(外环线以外地区)要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基础,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对山体、水域、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要素的保护,集中体现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山水林田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道路、轨道、铁水公空交通和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加强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形成内外对接、城乡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增强中心城区道路的开放性,新增汉口东部和西部、汉阳南部、武昌东南部出入城通道,实现主城内外道路交通的快速集散。加快长江隧道等过江通道建设,畅通内环,建设二环,贯通三环,完善外环。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基本完成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和4号线一期工程。大力支持铁路建设,重点建设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及京汉广高速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汉丹线复线工程武汉段,加快武汉站建设和武昌站、汉口站改造。扩建天河机场,增开国际国内航线,大力发展中转运输和航空物流,尽早将其建成为全国大型枢纽机场。新建北湖、金口等港区,改扩建杨泗、武钢等港区,将阳逻港建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集装箱转运枢纽,形成港口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高效、港航企业充满活力和通江达海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多层次、集约型、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城市设施网络建设
加强供电、供气、给排水、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市政设施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电源建设,加强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积极支持和推进500千伏鄂东双环网建设,加快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改善燃气供给条件,提高以天然气为主体的燃气管网覆盖率。大力实施“冬暖夏凉”工程。加强供水网络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城乡自来水覆盖范围和饮用水质量。更新改造排水泵站,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江河综合治理和堤防水库的除险加固,健全消防体系,做好地震安全基础工作,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信息网络建设
推进数字武汉建设,形成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为基础、宽带骨干网为支撑、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平台的现代信息网。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完善基础地理、经济运行监控、城市征信及人口基础等信息系统,建立空间基础、宏观经济、法人单位、人口基础信息等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扩大宽带骨干网覆盖率,推进光纤入户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实施数字政府、数字家庭、数字社区和物流大通关、一卡通等信息化应用工程,健全公共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公共应用平台等系统,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中国武汉”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专网,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实现政府行政许可项目“一网式”办理。
城市功能区建设
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突出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和环境创新,高标准推进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武汉新区要以实现三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为原则,建设成为辐射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商住新城;武汉化工新区要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导,规划和引进相关产业链,着力建好武汉石化工业园,形成化工产业集群,配套发展化工科研、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成为新一代生态型、科技型化工区;王家墩商务区要加强规划控制,实施整体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商务、金融、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区;东湖生态旅游区要以东湖风景区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等周边旅游资源,拉长产业链,建设东湖生态旅游区。阳逻开发区要依托阳逻港加快发展,建设成为能源工业基地、钢铁深加工基地、机车车辆制造与维修基地、纺织服装工业基地;青山、桥口等老工业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大环境改造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城市现代化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镇)城市管理职责。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公司化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不断完善法规体系,提高综合执法水平,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提高交通组织水平。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强化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
二、武汉城市圈规划简介
战略地位
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东西与南北两大发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与京珠高速公路组成的复合轴线构成的“十”字型一级发展轴线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将中国中东部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抽象地归结为“弓箭型”格局的话,那么,东部沿海地区就是“中国弓”的“弓背”,“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就分别为“弓”的南北两端,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就是“中国弓”的“弓弦”,长江经济带就是“弓箭”,“长三角”城市群处于弓背的中点,即“弓弣”。而位于弓箭和弓弦交汇处的武汉城市圈,就是“中国弓”的“搭箭点”和“发力点”。它将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借助于“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南北两端的支撑,依托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力于广大中西部地区,形成拉动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动发展的实力强大的“中国弓”。
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中西部的结合部,它既位于长江流域的中部,也位于中部地带五省的中心位置,这种“中部之中”的综合区位优势,使得它成为东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依大三峡、北承大中原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作用,也是内陆通往沿海地区和世界的重要中转站。在连接中部地区的四大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中,起着核心与枢纽作用。在今后发展中,“得中独厚”赐机武汉城市圈成为资源与财富的集聚中心,有望成为率先拉动中部崛起的“第一引擎”。
发展机遇
武汉市城市圈建设迎来的机遇有以下四点:一是内需拉动与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二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中部崛起的宏伟政策机遇;三是湖北省建设武汉城市圈战略决策与倾斜政策带来的机遇;四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带来的机遇。
发展定位
按性质功能定位,武汉城市圈一方面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加速器,另一方面是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此外,它还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总体目标
未来15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总体目标可归结为:
活力城市圈。经济增长又好又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和组织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后劲较强。城市圈GDP以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未来15年内GDP总量增长3.87倍,2020年达19746亿元;人均GDP增长3.36倍,2020年达5.98万元。初步将武汉城市圈建成为上接成渝城市群、下联“长三角”,与沿海五大城市群(圈)对接互补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快捷城市圈。通过建设连接城市圈内外,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的通讯网络,将武汉的城市圈建成为可达、通畅、快捷的城市圈。实现从武汉至周边8市一小时经济圈。
安全城市圈。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与防控体系,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为城市圈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生态城市圈。通过加快丘陵山地的生态建设,加大平原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构建亲水型的生态景观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建成为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武汉未来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唐良智
AI风起荆楚,人工智能中国体系即刻启航
吊炸天!南通最新发展规划,交通、生态……都将大变样!关系所有人!
温州要变天!国务院批准温州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