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怀 | 炎帝——羌人文化融入并改良华夏文化
userphoto

2022.09.26 上海

关注

全文共3462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萧兵:原名邵宜健,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创会会长。著作有《楚辞研究》系列七种,《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四种,《中国文化的精英》《傩蜡之风》《神话学引论》等30多种。曾获中国图书奖、江苏省各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曾应邀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地安纳大学、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内外30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讲学访问。

原文刊载于宝鸡炎帝研究会:《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106-109页。

炎帝——羌人文化融入并改良华夏文化

文 | 萧兵

我们至今自称“炎黄子孙”。黄帝及其传说势力旺盛,炎帝却相对寂寞,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原因之一,炎帝——羌人文化早就融入华夏文化,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建构与发展贡献极大,却由于“名称”(炎、羌)几乎同时被“融化”,后人的形容又乏力,弄得真相冥昧,史迹模糊。

《国语·晋语》说,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各以其地为族姓。这在目前仍是时代较古老、可信度较高的记载,后起的传言与附会无法湮没或取代它。姬—黄帝一系发展充分。夏、周都自言夏后姬系。炎帝后裔为羌人,演变为羌族;在华者为姜姓,至今却还有争议。

学者极难证明姜、羌异字。多数专家不得不承认“姜”是古羌人的“原姓”。羌,牧羊人也。他们长期经营游牧一游耕经济(黄帝及其族裔则较早由游耕进入半定居、定居的早期农稼经济或农牧经济);或说羌、姜以羊为“图腾”。按照其远裔羌族的体质来推断,他们身材高大,肤色黝黑,五官轮廓分明,虽基本属北方系蒙古人种,却不像单纯蒙古人那样面部扁平,鼻低颧张,眼细而第三睑发育;而是接近西藏人体质和面部特征。刘师培以来,许多学者论证羌藏同源,却仍被质疑,近年却发现新疆哈密焉不拉克文化墓葬21具古羌人头骨,在种族类型上重复着卡姗类型,即现代东藏(藏族B组)之基本特征。而且可能渗入古代欧洲人种(高加索人种)的某些成份,同地同期墓藏便发现8具古欧人种头骨,属于塞克的机率较高。

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地理与气候的原因,“黄帝文化系”夏商和周人等的挤压,“炎帝文化系”的古羌人由陕甘青黄土高原四散迁徙,其方向主要有三:

1、东南方向:通过迁居与婚媾等与夏商周或谓早期中原人交汇、混血,逐步融化或混合为“华夏—汉人”;

2、西南方向:逐步演变为川藏滇等地的羌族,并与藏族、纳西族、彝族等混血;

3、西北方向:分布于天山南北直到帕米尔高原以远。

塔什库尔干香宝宝墓地有古欧罗巴人种的塞人(Sanae)文化遗存,40座墓葬里有19座跟寺洼文化羌人火葬墓相似,也有采用“二次葬”者;还发现铜羊角饰,证明其有很大古羌人文化成分。最值得注意的是羌人与白种的塞人文化、血液的交流。

《后汉书·西域传》说,“西夜”跟“胡—匈奴”文化有异,“其种类氐羌行国,随畜迁徙往来”。

《三国志·乌桓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说,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若羌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数千里有月氏余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酉豪。”月氏(古或音“肉支”)有二:

大月氏:主要为古欧罗巴人种,后来进入阿富汗,发展为Indoscythian;

小月氏:主要为蒙古人种,属古羌人。

白、黄不同,但既然都称“月氏”,文化与人种当然有相通之处。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考释》甚至认为羌人原住西域,与图兰人种相关,“系散布于印度西北及昆仑(和田南山)一带,意者伊兰人未进入今伊兰以前,其地本羌族之居,后服务队被迫南徙。”这当然无稽,但顾颉刚《天山南路之羌》说得却颇确当:“若(或诺)羌国实占有今新疆境内全部昆仑山脉,且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东西延袤约2000余公里。”可见炎羌文化及其影响之强大与远被。

《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等较可靠的先秦文献,载有西域黄帝胜迹,有没有炎帝系统传说呢?《海内经》说: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

炎、赤并烈火意象可通。我的《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曾论证,与西域“赤水”相关的美女跟羌人、塞人都有密切关系,与西王母、嫘祖或白水素女(螺蛳姑娘)、膜母等相干。

赤水之子听訞(炎帝妻)

赤国妻氏

赤水女子献

赤乌氏

大比赤阴

其族属、文化固有模糊与可疑之处,但她们大多数跟黄帝系统之姬周婚媾、交往则可肯定。如: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泰。……

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大比赤阴,是始为国。

清郝懿行《笺疏》以为赤国妻氏、大比赤阴同指。袁珂《校注》疑其并指后稷之母姜嫄。

西域,尤其是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上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人种频繁接触、交流之所,有“种族博物馆”之称,容易取得远缘杂交优势,因此《穆天子传》盛赞赤乌为“美人之地”,至今佳丽如云,决不仅仅“达坂城姑娘真漂亮”也。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说:“据《穆传》,赤乌氏,美人之地,亦在今兴都库士(Hindukush)山脉,然则今帕米尔大山东西两侧之地,皆为上古产美女之邦,八卦兑位西方为少女,岂偶然哉!”炎帝、古羌,既与华夏先民规律性地通婚,又吸收古欧罗巴人种、西域人种的血液,当然称为“美人”而无愧。

“羌”义“羊人”,“美”原即“羊人为美”,后来才演变成“羊大则美”;至今我们还习惯说“美女姜”。“美”字意象属羌人原创,而华夏写之为“美”,且升华为美学范畴。这是炎帝文化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与人种的贡献。

华夏乃至夷夏,其文明的演进,人种的优良,首先与炎黄相关。

炎帝与黄帝既是“兄弟民族”,又可能互为婚姻。《山海经》等书里赤乌先民、白水素女、嫘祖、女魃、嫫母等与黄帝有涉(后二者属美丑对立转化)。

黄帝系统夏人传说先祖大鲧之“妻”有姒氏,也有人认为出于古羌,或说在古四川。所以禹或说出于“西戎”,或称“戎禹”(羌或称“羌戎”,而姬、姒可通)。

他们及其“后代”(如周人)全娶的是美丽健壮聪慧的羌女。这是古代的优生优育之道。

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认为,“上古时代的华族是与羌族通婚的。所谓'姬水’'姜水’'西陵’(黄帝娶西陵氏)'若水’'江水’等,均为当时羌族居住地。”

周人自认继承黄帝姬姓,为夏人之后,而传说始祖母、后稷母亲则是炎系“姜”姓而名“原”(或说姜水平原女神,或说亦远缘西域“赤国”)。姜原肯定为羌人大祖母,以“羊”为信仰标识,后稷所通过的“三弃三收”图腾考验仪式,就有置之隘巷,牛羊皆辟不践。

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说:“后稷之母姜原,古公之妻姜女,武王之后邑姜,以及春秋鲁、卫夫人之多为姜姓”,所以他猜测姬、姜乃“古代部落中之左右两部”,就是我们讲的“对婚族”。举其著者:

古公妻:“思媚周姜,京室之妇。”“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她是一位大政治家。《列女传》说:“太王(或说即古公)谋事,必与太姜,迁徙必与。”她是王季之母,文王的祖母。

文王妻:“大姒嗣徽音,则百思男。”“姒”属姜系,又是夏人母姓。《诗·大雅·大明》赞她是“大邦嘉子”,嫁与文王是“天作之合”。刀子是武王的母亲,是中国胎教美学的创造者。

王季之妻、文王之母,一般认为出于殷商同系,但是属于“戎”族大抵无疑。

而武王所娶邑姜,相传是姜子牙之女(姜尚称“太公”,即国丈)。

刘启益分析西周金文,据称文王开始的西周12王,11代,每隔一代就有一位姜姓王后。许倬云《西周史》说,这种模式决非偶然,只能把他们认做“对偶(婚)集团”。李玄伯等认为这跟奇特的昭穆制度相关。

羌人与东方夷人系统的殷商矛盾最深,原因不明。可能由于“夷夏东西”,羌人与夏周交好而东进至夷殷“势力范围”,卧榻之帝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殷墟卜辞征羌、用羌、伐羌之记载不绝如缕,决不仅以其为“种族奴隶”。

羌人东进受阻,北上又遇更强悍的俨允—荤粥一系的游牧民族阻遏,只好西行或南下。但是夷殷竟也跟“戎”人通婚(古有鬼羌、羌戎之族称)。他们传说女祖先就或称“有戎”简狄(胡厚宣发现后来殷王亦有娶戎妇者),所以夷殷跟羌戎也可能部分混血。战乱虏掠之间的交混更非鲜见。

更有历史冲击力的是,周人的主要盟国“姜”终于进入并且支配了东方。相传周武王是姜子牙的女婿。姜尚辅周而封齐称吕,齐文化或齐鲁文化就是夷、羌合作的硕果。炎帝文化终于争艳并且开于中华大地。

    文章来源:宝鸡炎帝研究会:《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106-109页

    图片来源:网络

1.田兆元 | 图像:古老神话助推文化复兴

2.毕旭玲 | 中国红色传说整理与正确认知的重要契机

3.田兆元 | 研究当代神话可以写在神话学的大旗上

4.刘锡诚 | 关于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5.李奎 王相元 | “封神”故事的跨文体互动探析——以常熟宝卷为考察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炎黄融合,共筑华夏大厦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古羌人
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文化的汉族先民首领(2)
龙山文化一统中原:黄帝征服华夏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17:古姜与古羌、三苗与古羌、汉代西羌、羌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