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多读书不求甚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我们学习语文,不是为了背会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不是为了“断章取义”进行“经典”剖析“名篇名段”,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

    我认为,学生学习写作,就是应该多读文章,文章读多了,虽然常常还不太理解,但也会形成良好的语感。等学生有了相似的生活经历,自然就会理解文章,读懂作者。鲁迅先生说过: 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在大量读的基础上,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仅凭直觉就知道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而不是靠着学习“写作技法”就可以写好作文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吴忠豪: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兼谈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落地
关注丨吴忠豪:重视语言经验积累,凸显语文课的实践性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和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