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 | 「灵兰秘典论」下

三焦自古就是争论不休,田合禄老师认为三焦腑就是腠理,争论可以休矣。三焦主相火,是人身之红日,主一身之阳气也。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训开通闭塞、疏通阻碍之意。


渎,即大河、沟渠。


《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韩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可知是开通闭塞、疏通水道之意。而血也为水,所以少阳三焦不但能通水道,也能通血脉之道及经络之道。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

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戒之戒之。”


明代赵献可《医贯》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他说:


命门(穴)在人身之中,对脐跗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内经》曰:七节之旁,有小 心。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图中之白圈也。其右旁一小白窍,即相火也,其左边之小黑窍,即天一之真水。此一水一火,俱属无形之气,相火禀命于命门,真水又随相火,自寅至申,行阳二十五度;自酉至丑,行阴二十五度,日夜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滞则病,息则死矣。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人生先生命门火”,此褚齐贤之言也,发前人之所未发,世谓父精母血非也。男女俱以火为先,男女俱有精,但男子阳中有阴,以火为主;女子阴中有阳,以精为主,谓阴精阳气则可。男女合此二气,交聚然后成形,成形俱属后天矣。后天百骸俱备,若无一点先天火气,尽属死灰矣。


命门,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其右旁有一小窍,即三焦,三焦者,是其臣使之官,禀命而行,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而不息,名曰相火。相火者,言如天君无为而治,宰相代天行化,此先天无形之火,与后天有形之心火不同。其左旁有一小窍,乃真阴,真水气也,亦无形,上行夹脊,至脑中为髓海,泌其津掖,注之于脉,以荣四支,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亦随相火而潜行于周身,与两肾所主后天有形之水不同。但命门无形之火,在两肾有形之中,为黄庭,故曰五脏之真,惟肾为根。褚齐贤云:人之初生受胎,始于任之兆,惟命门先具。有命门,然后生心,心生血;有心然后生肺,肺生皮毛;有肺然后生肾,肾生骨髓;有肾则与命门合,二数备,是以肾有两歧也。可见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本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正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离也。火之有余,缘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补水以配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火之不足,因见水之有余也,亦不必泻水,就于水中补火,益火之原,以消阴翳。


【赵献可:《医贯》第1-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请看,人体生命究竟是谁在主沉浮?


是命门,又叫黄庭、太极,而命门的主宰者是少阳三焦相火,少阳三焦相火是人体的红太阳,与自然界万物生长靠太阳是一个道理。此即所谓“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胆内寄存三焦相火,故能为十二脏腑之大主。命门穴在十四椎下,前与肚脐平对,这里是黄庭、太极,由三焦和脾组成,又是脾胃的诊病点,不要硬扯到肾上去,虽然三焦通肾,但不是三焦相火和肾水合成黄庭——命门、太极,而是三焦相火和脾水合成为黄庭——命门、太极,黄是脾土色,不是肾色。



病由少阳生


既然《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说, 那么十一脏之病必由少阳之气所生。少阳相火乃人体一轮红日,总主人身之阳气,身体健康由之,病死也由之,不信请看《内经》之言。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经言“五七阳明脉衰”“五八肾气衰”,一为阳明燥金肺,一为少阴肾,一为水之上源,一为水之下源,而通调水道之主是少阳三焦。


如《灵枢·本输》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


所以肺肾之衰起于少阳。


经文又说“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阳气皆根源于少阳相火,阳气衰于上,必是少阳相火衰弱。


经文又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


太冲脉是太极黄庭之脉,来源于少阳和太阴,太冲脉衰,必是少阳相火衰不能腐熟水谷所致;肝胆内寓相火,肝气衰是因相火衰之故。李东垣说,脾胃不足之源皆是少阳不足,而百病由生。至此可知,人之老、病皆由少阳所生。




既然病由少阳生,那么治必从少阳起。


因为少阳三焦主人身之元气。


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覩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黄帝曰:诸原安合以致六输?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三十八难》说:“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中藏经》对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论述简明扼要已述于前。


即是说,少阳三焦相火是产生原气的源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有病,首先应取原穴治疗。这种理论的研究与阐述,在临床中也得到了验证,即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取五输穴的原穴。


图  太极元气为十二经之原


这种取原穴的治疗方法在《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记载使人健康的“全神养真”法时说:


黄帝问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

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

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请看,人要如何“全神养真”?针刺原穴。而十二经之原皆根于黄庭太极。




本期图片:Albert Koetsier


下期预告:内经 | 「五藏生成篇」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经正义 三十六难
命门与治法论
命门位置争鸣的思考3
《经络全书》六十一、〔命门〕
三焦到底是什么?为何三焦亦向壬中寄
让我们来聊一聊“三焦”(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