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碎片化信息时代,印象笔记帮你构建知识体系
一直在用印象笔记,但仅限于”用“, 还不”会用“。听了李参老师每周三的《用印象笔记做个人知识管理》私房课,感觉思路突然间被打开了,不禁赞叹:哇!原来印象笔记可以这样用。

老师说经过加工的信息才是知识,听完这4堂课后,把记的笔记结合视频和李参老师的书《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又重新进行了梳理,今日来做个总结,也算是把听到、看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吧!

 印象笔记收集信息

碎片化时代,我们可以从手机、ipad、电脑、kindle等各种设备上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如:

微信
绑定印象笔记账号后,微信的文章一键发送到“我的印象笔记”。

微博
绑定印象笔记账号后,微博的文章“@我的印象笔记”。

网页剪藏
利用网页的剪藏插件,将网页中所需要的信息保存至印象笔记。

阅读软件或kindle的读书笔记
将阅读时的读书笔记发送至“我的印象笔记”。

简书/豆瓣
在简书、豆瓣等媒体平台看到的文章均可以分享至印象笔记。

录音笔记
可以在开会或听讲座时,边录音边记笔记。

纸制文档扫描电子化
印象笔记可以很便捷地将纸制的文档扫描成一条笔记,实现无纸化。

手机资料
由于是多平台同步,手机或ipad中的资料若需要在电脑上编辑,可以保存至印象笔记,便可在电脑上同步打开。

云盘资料:保存链接
印象笔记虽然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但毕竟容量有限,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文件,可以保存至云盘,然后在印象笔记中保存对应的链接,实现了印象笔记与云盘的对接。

 印象笔记的整理:巧用“分类”和“标签”

印象笔记有默认笔记本,微信和微博也会分别自动建立相应的默认笔记本,若不做设置,保存的笔记均会保存到默认笔记本中,各种信息混成了一锅粥。


如果笔记的数量少,几十或者一两百条还好,但如果达到了上千条,那么再从里面翻找出需要的笔记就会比较困难。


这时,可以先从笔记本分类开始。

(1)分类

印象笔记具有两级目录,即笔记本组和笔记本,最多可以建250个笔记本 。将不同类型的笔记放入不同的笔记本组和笔记本内,便实现了第一步分类。

我在默认笔记本组中建了一个笔记本叫做【今日文件】,集中存放每天用的笔记,这些笔记每天是不一样的内容,比如每天的晨间日记、每天写的文章、每天要完成的工作等。


当天完成后立刻把它们移出,放入相应的笔记本中。这样做可以减少去各个笔记本中查找的时间。同时,我还把会频繁用到的同一条笔记放入快捷方式中,需要时一键打开!


但是,随着笔记数目的增多,笔记本的数目也随之增多,比如,我把看过的书每一本都建一个笔记本,但这样的话,有的笔记本里可能只有1-2条笔记,感觉这种分类很不实用。


于是,听完第1堂课后,我在微信上问了老师如下的问题:



没想到老师第2堂课时很正式地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讲,并详细地做了解答。


原来,对于信息的整理,不只有分类一种方式,可以用到另一种方式——标签。


(2)标签

标签的数量最多可以设置10000个,而且标签可以多级嵌套。标签的设置无疑给笔记增加了另一个更广阔的维度。


以前我没有认识到标签的作用时,只是单纯地用不同的笔记本组和笔记本做分类,以为标签只是起个标记的作用,所以才有上面问题中的纠结。有了标签,我上面的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立刻把我的笔记进行了重新整理,用了标签之后,果然笔记的层次和内容瞬间上了一个档次:笔记本的数量大幅度精简,以前我一本书对应一个笔记本,仅阅读一个笔记本组就含有30多个笔记本,


每个笔记本里面自己写的笔记和其他途径收集的关于同一本书的资料全混在一起,要找自己写的读书笔记全靠一篇篇翻,整理前惨不忍睹的样子就不上图了,上一张整理后的图。



整理后的笔记本和快捷方式

我把自己写的书评和读书笔记放在【我的读书笔记】这个笔记本里,其他途径收集的内容全放到【我的书库】一个笔记本中,并且给每条笔记打上对应的标签。


标签我是这样定义的:

我自己写的读书笔记

 标签1:
书名前用&开头,如“&奇特的一生”,李参老师的做法是在书名前加书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我选择用同样的符号“&”开头可以把所有书的标签都归到一起,看到这个符号开头就知道是一本书的书名。

整理后的部分标签

 标签2:书的作者姓名前加♀,如♀大卫艾伦,理由同上。

 标签3:阅读时间,如2016.8。

其他途径收集的资料


 标签1:& 书名。

 标签2:@ 信息的提供者,用@开头是为了与上面提到的作者标签区分,大多是从微信、简书等搜集的资料,如@李参。

 标签3:核心内容或自己有所收到的关键词,如“知识管理”、“拖延症”等
     
经过整理后,要找某一个笔记,只有利用印象笔记强大的搜索功能,根据题目和标签等信息就可以秒搜到。真是太赞了!

知识体系的建立:FSR分类逻辑

信息最终是要为我们来服务的。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呢?老师介绍了一种FSR的方法。


工作流F(Flow):指正在进行中的任务。

作为一名老师,每学年的第1学期我都会给学生上固定的一门课,所以,在这个学期我上课的资料,


如教学日历、学生名单、课件、讲义、课表等,都是正在进行中的任务所需要的资料,它们会经常被用到,属于“工作流”(本学期课程资料)。


经验库S(Stock):指已经完成的任务。

当我上课的这一学期结束,这学期所用的资料以后被用到的频率将大大降低,所以,我会把它们移动到“经验库”(历年学期课程资料)。

知识库R(Reference):指可以用作参考的一些标准化资料

一些教学用的素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则是每个学期上课都要参考或使用的,就作为“知识库”(教学参考资料)。

利用这种方法,我感觉到信息是流动的,不同时期的资料也是连贯的,而且这些资料我还在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有这么多资料的支撑,会让我上课准备得更加充分,效果也越来越好。

印象笔记的其他用途

除了工作、学习中可以用到印象笔记进行知识的管理,利用印象笔记可以做其他方面的信息收集和管理。

人脉管理

首先,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总会收到很多名片,这些名片丢进抽屉里很可能以后就找不到了,但你又担心以后会用到,那就可以用印象笔记扫描名片(印象笔记扫描名片的功能很赞的,你可以试一下,绝对有惊喜!),


然后,纸质的名片就可以丢掉了,同时别忘了在笔记里记下是在什么场合下收到的名片,俩人交谈了哪些信息,并打上相应的标签便于以后搜索。


其次,职业关系,我会接触到一级又一级的学生,学生的性格、兴趣、知识基础等都各不相同,我为接触到的学生按班级建立了档案,把从各个途径了解到的学生信息记录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案例】量化公司业务,轻松管理进度
如何高效使用印象笔记进行信息管理?
法律人该如何善用手中利器之印象笔记篇
能帮助管理会议的笔记本
拆书0105.疯果儿君‖积累的数量,是创作质量的保证
【3月19日更新】印象笔记改变大学生活的100个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