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都自古并州:北朝霸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交织着黑暗和光明的时代。这三百多年间,除了西晋统一的二十年之外,大部分都是分裂、割据、混战的时期,动荡不安的局面,造成成百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从来没有忘怀过“定于一”的理想信念。一批人失败了,另一批人继之而起,终于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尽管国家四分五裂,但其中有许多乱世豪杰,在山西这块土地上风云而起,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他们由此成了名垂千古的人物。如后汉皇帝刘渊,兵起离石而有天下;后赵皇帝石勒兵起上党而有天下;北魏拓拔氏兵起大同而有天下;北周宇文氏兵起代州而有天下……四战之地的太原,前期曾经是司马王朝散落在北方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后期是北齐政权的发迹祖地,故而,太原被称为“北都霸府”。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稳定边疆,把塞外的六大胡人部落迁到了内陆,雁门关内一下子涌进来大量的胡人,开始河东守吏管理有方,胡汉之间还比较太平。到了西晋初年,由于少数民族与统治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山西境内爆发了多次少数民族起义,直接威胁到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太原籍的名吏郭钦第一个提出了“徙戎论”的主张。他从小生活在太原,眼见太原城周围的匈奴人势力越来越强,而汉人的实力日渐消弱,他于是给晋武帝上疏:如果匈奴起来造反,胡骑从太原、平阳、上党出发,不出三天,就可以到达孟津,直逼洛阳。因此他主张平定东吴之后,乘国力强盛之际,应该把杂居内陆的胡人迁往塞外……尽管郭钦的主张很好,但司马氏没有采纳。

郭钦的预言,五年以后就得到了应验。占据左国城的匈奴左贤王刘渊起兵建立政权,国号为“汉”,随后,鲜卑、氐、羌、羯等各族纷纷起义,陆续建立了十多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洛阳、长安没过几年就被胡人攻破,西晋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司马室只好南渡长江,偏安一隅,这就是东晋。从西晋到东晋的历史演变,再一次验证了得山西者得天下。正因为五胡占据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山西,所以,他们从山顶的高原向山下的都城俯冲,很容易得手。

尽管山下都城里的皇宫易主,但山上的重镇晋阳,仍然是司马氏的天下,期间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一位慷慨悲壮的死士英雄,他就是并州刺史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早年曾经是一个诗人,素有大志。年轻的时候,与祖逖同为小吏,彼此相交很深,同床而卧,同被而眠。有一次,半夜听到鸡叫,祖逖推醒刘琨,对他说:“此非恶声也。”于是,两人开始到院子里练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闻鸡起舞”的故事。后来四海沸腾、群雄并起。祖逖到南方辅佐司马王朝,而刘琨在国破家亡的时刻,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一个乱世雄才、一座乱世雄镇,从此名扬千古。

刘琨赴任的前夕,镇守太原的东越王司马腾,为了逃避战乱,竟然放弃了北方军事重镇晋阳,带着一万多将士百姓,出逃河北,白白地把北方雄郡留给了匈奴人,结果,司马腾刚刚在河北落脚,就被尾随而来的匈奴人杀死。晋阳被匈奴人占领以后,烧毁了大量的官署和民居,城民四散逃亡,一座繁荣的城市已经化作了废墟……刘琨看到此状,给远在江南的朝廷上疏:“流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极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见《晋书》)可以说是字字血泪。

不仅,晋阳是一片废墟,更为关键的是,晋阳周围已经是强帝林立。南面有建都平阳的后汉王朝,东面有虎视眈眈的后赵,北面是方兴未艾的拓拔部落,任何一方的实力都远在刘琨之上,用四面楚歌来形容此时的晋阳一点都不过分。晋阳成了黄土高原上、乃至北中国唯一的汉人领地。

从古至今,人们赞叹英雄,大家既赞叹那种开一代先河的人物,更佩服那些固守最后孤独的英才,刘琨无疑属于后者。到了孤城晋阳的刘琨,首先剪除荆棘,收葬枯骨,安抚百姓。组织了一支部队,战时抵御入侵的匈奴,平时和老百姓一起下田种地。经过一年多的积聚,晋阳的元气慢慢恢复过来,北方的士大夫和流离失所的百姓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

然而,此时的匈奴,自从夺取长安、洛阳等重要城市后,实力大增,锐不可挡,他们随即挥师数十万人进攻晋阳,刘琨不过几千人,根本抵御不住潮水般的异族军队,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刘琨把父母和全家留在晋阳城,只身前往河北搬兵。救兵未到,晋阳城内的守吏就被敌人疯狂的进攻吓破了胆,竟然开门投降,晋阳再次落入敌手。等刘琨搬来救兵,他的父母和全家已经被敌人杀害了。刘琨为了报仇,与匈奴人在晋阳城外展开了血战,可是由于彼此力量悬殊,刘琨的人马几乎全军覆没,他最后带领几个随从败走常山。

为了夺回晋阳,足智多谋的刘琨深入塞外游说拓拔部落的首领猗卢,想尽一切办法做通了他的工作。于是取得数万精锐之师,重新杀回晋阳,这次刘琨终于大获全胜,匈奴人暂时退回了平阳。经历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刚刚恢复了元气的晋阳,又一次遭到了重创,瓦砾遍地,残不忍睹。刘琨原来打算继续积聚生气,可是不久,支持他的拓拔部落内部发生了骚乱,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人马归降了他,但是,彼此间丧失了早年的信任和默契,而外部的匈奴人根本不甘心上次的失败,再次由名将石勒率领几十万部队,与刘琨进行决战,人心惶惶的晋军再也没有创造以少胜多的神话,三万多人最后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刘琨只能眼睁睁看着古城晋阳沦入敌手。

败走河北的刘琨,打听到割据蓟镇的鲜卑部段匹蝉势力很大,又一次萌发了借胡御胡的念头,胆略过人的刘琨来到了蓟镇,晓以大义,段被他的精神和气质打动了。刘琨和段匹蝉歃血为盟,决定共同对付强大的匈奴。可是,段匹蝉家族倾向匈奴,于是不停地在他们之间制造摩察,最后,段匹蝉对刘琨产生了戒心,把他软禁起来。刘的部下,一听主将被抓,愤而闹事,段匹蝉正好找到了一个借口,把刘琨杀害了。一代孤胆英雄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死时只有四十八岁。刘琨的名字与英雄的太原,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崇敬的对象。

刘琨一死,晋阳就彻底变成了胡人的天下。在胡人诸多部落中,谁占领晋阳,意味着谁对北方有发言权。发迹辽东的鲜卑部慕容家族,最先在混战中把匈奴人赶出了晋阳,于是他们建立了以晋阳为西北屏障的后燕政权。此时,坐镇平城的另一支鲜卑部拓拔氏,早就觊觎这座雄藩巨镇。拓拔氏就是当年刘琨的北方联盟猗卢的后代,传到了拓拔珪手里,他们又一次强大起来,拓拔珪瞅准时机成熟,率领四十万精锐部队,南下突破雁门天险,打败了驻守晋阳的慕容农,然后顺着当年韩信出井陉攻赵的线路,以死伤大半人马为代价,终于灭掉了最强大的对手后燕。

拓拔氏自从取得晋阳以后,就开始建立台、省等官署,并在地方上分封了一批刺史、太守,开始筹备建立新兴的国家,这就是北魏。北魏曾经统一过北方,最早立都在今日山西大同,后来迁到了洛阳。晋阳,对北魏王朝来说,坐落在两京中间,处于枢纽和霸府地位,所以,北魏王朝对太原苦心经营,经受百年战乱之苦的古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北魏末年,洛阳宫廷发生内乱,坐镇晋阳的大将尔朱兆、尔朱世隆在晋阳立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为皇帝,并且尔朱兆亲自带兵杀入洛阳,竟然将孝庄帝带回晋阳缢死。这样一来,尔朱家族成了北魏的实际统治者,他们把自己在太原立的傀儡皇帝,送到洛阳,正式登位。企图通过傀儡皇帝来遥控国家。按理说,尔朱氏到了这一步,真是大权在握,无人能及,完全可以取代拓拔氏。可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葬送了自己。兵起晋阳的尔朱家族,得势以后,兄弟几人因为权利分配不均,竟然产生了仇恨,彼此各霸一方,互不来往。尔朱兆占据老巢晋阳,独霸祖地;尔朱世隆进京当了尚书令,只能控制宫内;尔朱天光出兵雍州,占据关陇;尔朱仲远征徐州,割据东南……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州自古多豪杰,战争五代几百年。”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赞美太原的名句。北朝后期,北中国的命运几乎是由两大集团来控制的,一个是坐镇长安以宇文氏为首的关陇集团,另一个就是坐镇晋阳以高氏为主的太原集团。说来也巧,这两大集团的首领人物,都与太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宇文家族的祖籍就在太原,而高氏虽然是河北人,但世代盘踞在太原。

据明代万历年间修的《太原府志》记载:周太祖宇文泰,世代居住在雁门关,是当地一支胡人部落的首领。年轻时候,到并州去朝见大丞相高欢,高欢发现他长相非常奇特,对手下人说:“那个黑小伙眼睛特别明亮,不是个一般人物。”于是,把他强行留下来。后来,雍州刺史贺拔岳被部下杀死,震动了朝廷。宇文泰一看时机成熟了,自请领兵前去讨伐,结果,平定雍州之乱后,宇文氏坐拥关中,成了唯一可以与太原高氏相抗衡的人物。

高欢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据历史记载,高欢祖籍是渤海(今河北景县)人,祖上移居塞外,风俗习惯和鲜卑人一模一样,家里很穷,高欢字贺六浑,年轻时在城里做苦工,娄家的小姐看上了他,于是打发婢女送钱给他。高欢自从讨了娄家的小姐,才养得起马,在镇上做了函使。一次,他到洛阳去送函件,令使给他肉吃。他毫不客气坐在椅子上就吃,令使认为他没教养,心中产生了怨恨,于是当众抽了他四十鞭子。受此大辱以后,高欢回到家乡,带领好友段荣、孙腾、侯景等人投军,先是投奔了杜洛周,转而又投葛荣,最后投到了晋阳尔朱荣的手下。开始,尔朱荣并不把他放在眼里。一次,他跟随尔朱荣驯服烈马,正好有一批马无人能驯服,身为驯马高手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烈马制服了,顺利完成任务以后,他对尔朱荣说:“驾驭恶人与驯服烈马是同样的道理”。尔朱荣这时才感到高欢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于是引为干将。

建义年间,尔朱荣率领几千并州胡骑,东出太行,竟然打败了拥有数十万军队的葛荣,于是把葛荣押解到洛阳,交给北魏皇帝处死,随后又带兵平息了好几起叛乱。尔朱荣由此控制了朝廷大权。不久,皇帝担心尔朱荣尾大不掉,借机杀害了他。他的弟弟、坐镇晋阳的尔朱兆得知兄长被害,于是率兵从晋阳出发,一举打到了洛阳,不仅废掉杀害兄长的皇帝,而且尔朱家族又重新掌握了北魏的大权。

尔朱兆返回晋阳后,发现原来叛将葛荣留下来的二十多万部队,投降以后,由于饱受当地人的欺凌,经常发生骚乱,他非常头疼,正在这时候,有人推荐高欢来统帅这支部队。尔朱兆不加考虑就将二十多万人交给了野心勃勃的高欢,高欢从此有了强大的部队。当时的晋阳城一切由尔朱荣说了算,高欢为了进一步发展,先是买通了尔朱兆手下的重臣,替自己说话,接着他亲自找到尔朱兆,对尔朱兆说:晋阳虽然富庶,但城内拥有几十万军队,生存将来肯定是个问题,降军不断生事,就是明证。不如我把这支部队带到河北去谋生,这样也能减轻晋阳的压力。糊涂的尔朱兆竟然同意了高欢的建议,等高欢前脚一走,后脚尔朱兆才反应过来,他于是带领少数人迅速去追赶。终于在今天的襄垣一带,追上了正往河北方向行进的高欢部队。聪明过人的高欢一看,尔朱兆带着少数人赶来,立即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打消了多方的疑虑。尔朱兆又一次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放过了高欢,自己重新回了晋阳……

进入河北以后,高欢一方面得到了大批的给养,稳定了军心,另一方面,收编了不少当地的散兵游勇,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他开始反攻尔朱家族,利用他们兄弟之间勾心斗角的矛盾,先是攻破了尔朱世隆控制的洛阳,接着又打败了前来救援的尔朱天光,坐镇长安的贺拔岳和宇文泰乘机杀死了留守这里的尔朱显寿。高欢大部人马顺利进入了洛阳,废掉了原来的皇帝,重新拥立了孝武帝,他由此控制了北魏王朝的大权。

稳定洛阳以后,高欢下一步进行北征太原,太昌元年,他率兵重新占据了天险晋阳城,失败的尔朱兆只好逃到塞外,自缢而死。高欢因太原地势极为重要,于是在这里建了大丞相府。随后的东魏、北齐,太原一直是陪都。

身在洛阳的北魏孝武帝不甘心受高欢的控制,几次出兵太原讨伐对方,结果都被高欢打败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率领文武群臣逃到了长安,依靠了另一个实权人物宇文泰。高欢只好另立一个皇帝,这就是孝静帝。从此,北魏一分为二: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宇文氏控制,东魏由高欢控制。高欢为了行使权力方便,竟然下令把都城由洛阳迁到了离太原较近的邺城,并派儿子高澄到朝中任职,代替自己处理大事,而高欢自己在晋阳,集中一切精力对付日渐强大起来的西魏。可是,仗打得并不顺利,甚至经常吃败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描写的是美丽的塞外风光,高高的大阴山、辽阔的敕勒川、天也茫茫、地也茫茫,置身塞外只能看见风吹草低现牛羊。《敕勒歌》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了塞外风景诗的代表性作品。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它特殊的创作背景的话,就能感觉到《敕勒歌》这首诗里凝聚了鲜卑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作者斛律金,是东魏时代的朔州(今山西朔州)敕勒部人。性敦直、善骑射,精通少数民族兵法,据说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他早年从军,敌人的部队从遥远的天边赶来,斛律金从飞荡而起的烟尘中就能判断对方有多少人马;他只要趴在草地上就能听出来对方部队行军的远近。斛律金先后打败了葛荣、尔朱兆等众多割据势力,成为大丞相高欢手下的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将。一次,高欢的军队团团保围了西魏要塞玉壁城,虽然城内断粮断炊,人们易子而食,哀鸿遍地。可是西魏军队拒不投降,甚至反攻得势。这时高欢得了重病,军队里谣言四起。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身为大将军的斛律金,一边弹着胡琴,一边唱起了鲜卑民歌,这就是《敕勒歌》。在他的影响下,无论大丞相高欢,还是身负重伤的士兵,都满含着热泪,激情澎湃地跟着高声大唱……鲜卑人都知道,他们的根祖之地,在那茫茫的草原,在那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三国时代,曹操为了稳定边防,把草原上的六个胡人部落迁到了长城以内。多少年来他们受尽了魏晋军队的歧视和折磨。到了西晋末年,司马诸王自相残杀的时候,自强不息的鲜卑人风云而起,建立起了好几个政权,这其中就包括高欢控制的东魏。现在,眼看面临失败,斛律金和高欢在高亢的歌声中,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内心深处那个美好的草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昨天的辉煌和骄傲,残兵败将们突然迸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终于死里求生,打败敌人,返回了晋阳。

《敕勒歌》就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诞生的,诗句通俗易懂,大气磅礴,但诗歌背后却充满了战争的残酷、鲜卑民族的血气和以死求生的悲凉……

突出重围后,一代枭雄高欢就得病去世了,不久,他的长子高澄又在都城被人刺死。他的二儿子高洋开始继承父兄的大业,继续坐镇晋阳,称霸北方。只不过,高洋不再向父兄那样,满足于当个大丞相或者是中书令,他一脚踢开了傀儡皇帝,自己黄袍加身,立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就成了北齐文宣帝。

晋阳长大的高洋,开始还有点励精图治的样子,刚做皇帝的那几年,他减免赋税、重用人才、赏罚有度,北齐出现了一段繁荣的局面,直到今天,我们从天龙山那些北齐雕造的石像中,仍然能够感受出来当年的盛世欢歌。

但是,随着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巩固,中年以后的高洋残酷享乐的本性一天天暴露出来,面对外围强大的敌手放松了警惕,每日沉湎于酒池肉林,朝政荒废,随后的几任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北齐只能凭着天险晋阳,维持了不到三十年的光景就灭亡了……

魏晋南北朝,无数人杰起兵晋阳,他们有的以孤胆英雄的形象传之后世;有的成为旷代之才为后人景仰;有的以雄风霸气为后人所折服;有的以传奇身世震撼古今……无论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势的人杰,他们都为北朝霸府锦上添花。

(注:此文做于2003年,为电视片《名都自古并州》第四、五部分 北朝霸府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原溯源(五)两晋十六国:西晋名城?群雄争逐
拓跋鲜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刘琨:为西晋守夜的太原钉子户······
数字报纸
何意百炼钢·刘琨 - 作者:浮星槎
灭西晋杀愍帝―英武匈奴王刘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