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北车湖丝阿姐上班去听薛老师讲故事(2)

湖丝阿姐上班去,是昔日上海的一道风景线。

图1为随意老师提供的图片,工部局对小车的核定载重为500斤。

江北车,是不是江北车夫推车就如是说呢?薛里勇老师的回答:

当年外来打工妹丝厂女工称之为“湖丝阿姐”,小脚女人行走不方便,一般8个居住在相近地方的女工合租一辆小车上下班,上海人噱之为湖丝阿姐上班去。

早期,苏南地区所谓的“江北”指江南省(乾隆年间正式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区域,所以,上海人所谓的“江北”包括今安徽省以北的地区,近代以后,李鸿章的淮军进入上海后,当时所谓的“江北人”多指长江以北的安徽人。独轮车是淮军的辎重车随淮军进入上海后,所以叫做“江北车”,也叫做小车、羊角车、牛角车等。

其实它还有许多别名,譬如小车、手推车、狗头车、羊角车、叽咕车等。独轮车俗称手推车是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

最早为希腊人或中国汉朝人发明。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作,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单轮中式独轮车。

由于只有一个轮子,颇像井台上吊水用的车辘转,所以又被称作“鹿车”,可以在山间和丘陵地区通行无阻。据传,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虽然被形容得机巧无穷,实际上就由独轮车改制而成,经过改制后使它拥有如牛驮负重的力量和快马飞奔的速度,更加适于在战争环境中和艰险的蜀道上行驶真家伙。

它符合工效学,利用杠杆原理而把负载的抗力点的靠近支点(即车轮)而令本身运作有效率,亦把负载分担在独轮车及操纵者之上。能够抵受在崎岖路面行进,但是不能在太过倾斜的地面作物资或工具运输。因为独轮车令笨重或大量的负载移动变得轻松,所以它在建筑工地、农地、花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两轮的手推车在平地较为稳定,但独轮车则在易失平衡的地方如细小、铺板或翘起的路面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而且在卸载时亦较易控制。

独轮车用途的顶点在1971,由太阳神14号的太空人利用月球独轮车去运送月球石。独轮车在其原理不变下不断改良。1974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戴森制作出他的Ballbarrow,一个有球状车轮的注塑胶制独轮车。1998年完成纳米科技的发展显示独轮车的模式继续启发技师的灵感,从而出现了现今世上最小的机械装置----纳米手推车。

大概是1999年,我在崇明收进2辆独轮车,好像是400元一辆,现在,一辆在东方明珠陈列馆展出。如今,真的老货估计极少了,有的话,估计要上万了。

薛里勇:

笔名申持中,长期从事上海史研究。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地名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史志学会理事,上海史专家。

著作有《上海地名路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街道背后——海上地名寻踪》、《旧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外滩的历史与建筑》、《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俗语切口》、《消逝的上海风景》和《被误读的上海老照片》等数十部。

主编有《上海掌故辞典》,另有与他人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艺百科,为什么大脚推车比独轮车更好
历史不会开玩笑 让你哭笑不得的老照片
独轮手推车
乡村记忆——推车子
老物件:老式手推车
【王老汉学太极】太极拳就像在推独轮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