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视健康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做到①清除幽门螺旋杆菌;②定期复诊,尤其是胃镜的相关检查。

2、复查建议:1个部位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多个部位或程度较重的,每2年进行一次;有过胃癌史的遵医嘱复查。

3、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后,依然确诊胃癌,两个原因:①除菌前已经存在胃癌、除菌后不易被发现;②除菌前不是胃癌,但是有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4、年龄大于40岁、曾患过癌前疾病、父母或子女患有胃癌,或有其他容易并发胃癌的因素的人群,如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建议尽快做内镜,看有没有胃癌再除菌。

5、慢性炎症阶段就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能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

6、除菌药物不适,如果只是口苦、大便发黑、恶心、腹泻难以忍受,可以配合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有皮疹、胸闷憋气、心慌等过敏症状,及时停药并就诊。

7、降低再感染率,应做好公筷、分餐、关注口腔卫生。

01|多种胃病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有两个就医建议

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内比较常见的寄生菌,但也是一种明确危害胃健康的菌。

约90%慢性活动性胃炎、约40%慢性萎缩性胃炎、约15-20%消化性溃疡,以及1%胃癌或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种胃病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2、胃镜下的早期胃癌

正常的胃粘膜是光滑、柔软的,而胃镜检查下发现血管清晰、颜色发白、表面粗糙,靛胭脂染色后可见明显病变,就可以诊断是早期胃癌。

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两个建议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群,如果同时伴有重度萎缩性胃炎,特别要重视两个就医建议:

①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②定期复诊,尤其是胃镜的相关检查。

专家提醒: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不是一劳永逸,一定要警惕二次感染,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和微小病灶的变化,及时控制。

4、复查指南

我国发布的关于中国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指南中指出:

患者只有1个部位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患者有多个部位或程度较重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建议每2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患者曾经有过胃癌史,需要具体分析病情后,遵医嘱复诊,建议每年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

02|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后,依然确诊胃癌,可能是除菌前已经存在胃癌细胞!

除菌前已经存在胃癌、除菌后不易被发现,因此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后依然确诊胃癌的情况,平均每100个除菌治疗患者中有1个会出现除菌后胃癌,占胃癌的大多数。

1、除菌后胃癌

除菌治疗后,一年以上发现的胃癌,称为除菌后胃癌。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胃癌大部分是在除菌前就已经存在胃癌细胞,只不过当时太小了没有被发现,或者由于花斑样改变被掩盖了。

2、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阶段

从正常胃黏膜发展到胃癌,还需要经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四个阶段,而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作用阶段是在肠上皮化生之前。

3、胃癌的危险因素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饮食因素都会促进非癌胃病转变为胃癌,包括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缺乏。

4、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必要性

①清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方法;

②除菌后胃癌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定期复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03|专家建议:这四类人群,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尽快进行内镜检查

1、除菌后胃癌不易被发现的原因

①直径比较小:常见的早期胃癌一般直径1.5-2厘米左右,但是除菌前胃癌的平均直径只有8-10毫米;

②除菌治疗会让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有斑片状、花斑样病变,影响观察;

③除菌后胃癌的表面会出现一层相对正常的非癌上皮细胞,给癌细胞形成了伪装,更不易被发现。

2、专家答疑

1:既然除菌后残存的胃癌更不容易发现,是不是查出幽门螺杆菌,必须要做胃镜,看有没有胃癌再除菌?

专家建议:如果①年龄大于40岁;②曾患过癌前疾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③父母或子女患有胃癌;④有其他容易并发胃癌的因素(长期吸烟、饮酒、高钠饮食),以上因素有任意一项,尽快进行内镜检查。

2:因为除菌后胃镜不易发现胃癌,那我做什么才能排除胃癌风险?

专家提醒:除了普通内镜,还有其他筛查胃癌的技术手段,如放大内镜、活检取样、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指标,都可以让医生对胃癌风险做出判断,因此及时就医很关键。

04|抓住除菌的关键时间点,对于远离胃癌至关重要,避免二次感染有两个建议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后,依然确诊胃癌,主要有两大原因,原因一是除菌前已经存在胃癌、除菌后不易被发现;原因二是除菌前不是胃癌,但是有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1、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指的是与胃癌相关的胃部良性疾病,包括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等;癌前病变是病理学概念,指上皮内瘤变,这两者的关键都是要做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2、没有萎缩时除菌更好

胃癌不是一蹴而就,当面临不一样的胃部疾病阶段,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在不同的时间段收益也是截然不同。

专家告诉我们,在萎缩性胃炎发生之前,慢性炎症阶段就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对于胃癌的有效拦截,相比重度胃粘膜萎缩患者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胃癌预防,有9倍的差距。

3、萎缩时发生腺体减少

研究发现,一旦发展到了胃粘膜萎缩阶段,胃腺体就表现出了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①菌体杀伤腺体细胞、②菌体引起的免疫反应杀伤腺体细胞,腺体细胞杀伤后引起的免疫反应会持续损伤胃粘膜和胃腺体。

因此发展到萎缩以后的阶段,即使清除了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的效率也会出现打折。

专家提醒:及时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就好,且越早清除越好。

4、除菌药物不适这样做

除菌治疗时,出现口苦、大便发黑、恶心、腹泻等都是常见症状,如果感到严重影响生活,可以配合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

部分患者有皮疹、胸闷憋气、心慌等过敏症状,及时停药并就诊,明确过敏原、调整除菌治疗方案。

5、如何降低再感染率

研究发现,城市中的成人幽门螺旋杆菌再感染率低于2%,卫生条件少差的地区有所升高,综合看来,我国的成人复发率低于5%,因此不用过于焦虑,专家给出两个避免再感染的建议。

①公筷、分餐等饮食习惯,是杜绝二次感染的关键;

②关注口腔卫生: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寄生在牙菌斑和牙石当中,常规的药物治疗对这部分菌无效,因此这部分菌也是复发的重要原因,建议日常做好口腔卫生的清洁、定期进行牙周洁治。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02/05【胃癌】端掉胃癌“初生地”
胃癌是传染病?错!但胃癌致病菌可传染!
62岁老汉,狂吃大蒜杀幽门螺杆菌、防胃癌——三个月后却查出胃癌
62岁老汉狂吃大蒜杀幽门螺杆菌,三个月后却查出胃癌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中国只有30%,该向他们学点啥?
明明已经清除幽门螺杆菌,却还是得了胃癌,只因忽视了这两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