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ASD 2023| 糖尿病患者精神症状高发的原因

编者按



在2023 EASD大会中,围绕“糖尿病痛苦(diabetes distress)”这一主题,发布了不少最新研究成果,现整理其中3篇,阐述与糖尿病抑郁、痛苦相关的因素。为此,《国际糖尿病》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予以点评。




糖尿病严重程度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研究背景和目的


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率均很高,哪些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值得探究?是否糖尿病严重程度越高,抑郁症发生发现越高?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韩国学者们开展了这项全国性的人群队列研究。

研究方法


这项基于韩国全国的人群队列研究纳入2 067 017例2型糖尿病(T2DM)成人,排除确诊T2DM前及1年内诊断为抑郁症的成人。反映糖尿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使用胰岛素、糖尿病病程≥5年、使用3种及以上口服降糖药、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项指标占1分,糖尿病严重程度评分为0~6分。

研究结果


在中位随访的6.2年中,共407 047例T2DM患者出现重度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病率随糖尿病严重程度评分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图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经常锻炼和BMI后,糖尿病严重程度评分增加1分,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16%(HRs=1.16,95%CI:1.15~1.17);增加2分,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29%(HRs=1.29,95%CI:1.27~1.30);增加5分,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95%(HRs=1.95,95%CI:1.88~2.02);增加6分,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1.11倍(HRs=2.11,95%CI:1.88~2.38)。

图1. 抑郁症的发生率与T2DM的严重程度评分呈线性相关

研究结论


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与严重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这一发现为筛查抑郁症的重点人群提供了依据。




成人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疾病风险:全国队列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现已发现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1型糖尿病(T1DM),而相比于普通人群,T1DM人群中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约高出61%(OR=1.61,95%CI;1.07~2.48)。反过来,T1DM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对血糖管理产生不良影响。因而,这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旨在调查相比普通人群,新发T1DM成人的精神疾病发生率。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NHI)数据库,该数据库覆盖了约97%的韩国人口(5000万)。研究者从NHIS数据库中提取了2009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10391例确诊T1DM并使用胰岛素的成人(≥18岁),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等与纳入的T1DM人群相匹配的无糖尿病的普通人群51 995例。研究中,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情绪障碍、焦虑和压力相关障碍、饮食障碍、人格和行为障碍以及酒精和药物滥用障碍,且每年至少门诊就诊或住院两次,随访至2020年12月。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T1DM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比(HR)。

研究结果


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6.9±12.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1年。新发T1DM患者的精神疾病发病率(55.3/1000人年)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多(24.7/1000人年)。

相比普通人群,新发T1DM人群的精神疾病风险增加1.1倍(aHR=2.1,95%CI:2.0~2.2)、抑郁风险增加2.1倍(aHR=3.1,95%CI:3.0~3.3)、情绪障碍风险增加1.7倍(aHR=2.7,95%CI:2.5~3.0)、焦虑和压力相关障碍风险增加90%(aHR=1.9,95%CI:1.8~2.0)、饮食障碍,人格和行为障碍风险增加2.4倍(aHR=3.4,95%CI:2.0~5.7)、酒精和药物滥用障碍风险增加3倍(aHR=4.0,95%CI:3.3~5.0)。

进一步按照年龄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1DM发病年龄在46岁~53岁之间时,精神疾病(不含焦虑和压力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最高。

研究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成年期新发T1DM与更高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饮食障碍、人格和行为障碍以及酒精和药物滥用障碍)风险显著相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痛苦之间的关系:我们能证明吗?


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广泛使用糖尿病痛苦量表(DDS)评估糖尿病相关的负性情绪水平,DDS反映的是过去一个月的情况。研究显示,高水平糖尿病痛苦(DD)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之一。然而,想要确定DD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因果关系仍是一个挑战,其关键在于关注不随时间变化的性格特征。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索人格特征及其与DD的关联,聚焦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水平DD发生率及二者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


共计347例捷克糖尿病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中T1DM占63.1%,T2DM占36.9%。采用DDS评估DD水平,DSM-5人格量表(PID-5)评估人格特征。此外,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一份有关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的回顾性问卷。

研究结果


53%的T1DM患者和26.6%的T2DM患者出现DD升高或高水平,T1DM患者更易出现高水平DD(P<0.001)。

相比无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并发症的患者呈现更高水平的病理性人格特征(P<0.001)。相比合并并发症且无高水平DD的患者,合并并发症及高水平DD的患者无任何显著差异。合并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与DD水平之间存在弱相关(r=0.12)。

研究结论


人格特征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关,但DD水平与慢性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尚未得到证实。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更多地受到稳定的人格特征的影响,而非过去几周的经历。研究中,T1DM患者中高水平DD较T2DM患者更常见,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治疗的不同需求——T2DM组中仅9例接受了强化胰岛素治疗。

专家点评


郭立新教授

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EASD年会,也非常高兴接受《国际糖尿病》的采访。关于糖尿病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今年的EASD大会中发布了多项新研究。韩国学者分享了一项研究,对全国约206万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位数6.2年的随访,在校正了胰岛素应用、糖尿病病程以及其他的很多危险因素以后,仍发现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或重度抑郁的患者有约40万,那么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非常高。与此同时,他们还分享了一项研究,即韩国1型糖尿病患者抑郁风险增加了1.1倍。这些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是抑郁或重度抑郁的高危人群,或者是高风险人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首先是糖尿病的血糖代谢异常有可能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和情绪的调节。此外,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升高,负性情绪也会逐渐增加。众所周知,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着血糖,如情绪调节、休息情况、饮食情况等。也正是如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漫长的病程中出现焦虑抑郁状态,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抑郁症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血糖的代谢异常直接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有很多的研究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甚至部分降糖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甚至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鉴于此,对于每一个糖尿病患者而言,特别是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较多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关注其精神状况。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相关精神状态量表的评估,以更早地识别是否存在精神疾病,进而实现早防早治,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 型糖尿病:各类降糖药的用法与利弊
IDF2017 | 重磅全球性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公布,纪立农教授等报告DISCOVER研究的设计和基线...
中外专家对话:糖尿病领域最新进展
多维度点评降糖药物选择策略
心血管病患者慎选磺脲类药物
只会用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水平?你可能会犯大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