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宿城一中高三语文解读《2012年安徽考试说明》预测试卷

安徽宿城一中高三语文解读《2012年安徽考试说明》

预测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遭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28)

1.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B.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

C.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2.对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近代与实业作出重大贡献。

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C.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D.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

B.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

C.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文木先生传

[]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悢悢(liàng):悲伤。橐(tuó):盛物的袋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异日耳                        俟:等待

B.性不耐久                        客:客居

C.不是也                           烦:担心

D.素不习                        治:治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            惟虚心能进步

B.窘极,则书易米。               老吾老及人之老(《孟子》)

C.夙构者莫为胜                     夫晋,何厌

D.莫贫敏轩                           躬自厚而薄责人(《论语》)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敬梓禀性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不愿求取功名。

B.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C.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D.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日夜自娱自乐,使得家境更加贫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

译:

2)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分)

译:

3)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4分)

译: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8.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4分)

 

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策之不以其道,                     。(韩愈《马说》)

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决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

A.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B.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原因是教堂内的金银装饰太多,整个教堂装饰格调太过绚丽,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

C.作者在描写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从正面加以表现,突出了老妇人朴素、虔诚的宗教情感。

D.安德烈·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是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所决定的。

E.作者认为只有列宾才能把教堂中那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完美地再现出来,因为列宾的绘画在主题的博大深沉和画面情感的丰富多彩上都要比鲁勃廖夫更为出色。

 

12.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6)

 

13.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6)

 

14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8)

 

II卷(表达题共8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放浪行骸            正经危坐            繁文褥节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和颜悦色            闲情逸致            励精图治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高屋建瓴            趋之若鹜            委屈求全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D.璀璨夺目            穿流不息            图穷匕见           项庄舞箭意在沛公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26日在莫斯科表示,设立禁飞区不适用于叙利亚的情况,俄罗斯将不遗余力加以阻止,否则就是对国际秩序基础的动摇。

B.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部分河段镉浓度严重超标,最大污染团步步为营,逼近柳州。广西要求各方全力以赴做好事件处置工作,确保柳州市取水口水质达标。

C.诸侯纷争的战国打破了天下的安宁,生灵涂炭。在秦这块土地上,这时孕育着一股亘古未有的强大力量,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平息烽烟,海晏河清。

D.赵本山暂别龙年春晚的消息传出后,大部分观众都表示震惊,惋惜者有之,祝福者有之,也有不少观众认为赵本山此举乃急流勇退的明智选择。

1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18.找出与下面语段画线处语意衔接正确的一组(3分)(  )

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象着、寻觅着江之源、河之源、水之源,       。源头何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结,因而那些探求源头的人,便是把一个民族的伟大猜想付诸行动的人。在历史的荒原中,         ,可是仍然说不清源头在哪里。       ,只是在流淌,或徐或疾,如此的行色匆匆而又源源不绝,不能不使人想起:在大自然中,江河是有使命的,非同一般的使命,游走于消逝和创生之间的使命。但江河不说,      

涛声而己!流动而已!                     探求的脚步已经深入源区

其实这就是生命对源头的呼唤            江河不会回答人类的问题

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④③

19.阅读下面语段,找出四处语病并加以改正。(4分)(  )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使在中东穿梭访问,敦促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对话是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因为这不仅符合世界各国的愿望,而且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在高考前夕的体检中,一半的老师和学生查出活动问题,所以,我们要让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真正成为师生强身健体的平台。

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15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

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日房价最高2000元。据称,酒店用于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国政要、知名专家、学者,搞得过于寒酸,难免不丢中国人的脸。

WTA最新一期排名李娜连降三位,但其状态的回升有目共睹。加上目前排名第17位的彭帅及伤愈复出的郑洁,三朵金花同时跻身世界前二十的辉煌极有可能在今年实现。

20. 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下表的结论。

注释:■为上网中小学生,为没上网中小学生,N为调查样本。

本表由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提供。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作家曾说过: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最幸福的人》中有一段歌词:遇上一个人要多少缘分,茫茫人海擦肩而过多少陌生人,但你的眼神触动我的心,我愿意用所有换你一个转身。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他人的梦想;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为他人的幸福;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

读了以上三段有关幸福的文字,你对幸福有什么回忆、联想、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宿城一中高三语文解读《2012年安徽考试说明》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

1C(“富有抗争性错,于文无据,原文为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

2D(A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错,应为自宋代以来B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错,属于曲解,原文为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C使其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明显错,原文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偃旗息鼓江南文化圈作家先锋性明显”)

3B(A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错,这只是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原文为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C用传统审美意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错,原文为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D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夺目的未来错,属于无限扩大,原文为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夺目的未来”)

4D(应为经营

5B.介词,(A.连,于是/,C.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介词,比/介词 ,对)

6D.(吴敬梓家庭更加贫困的原因,是他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

71)(3分)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译对1分,以为译为以之为”1分,倒装句译对1分。)(2)(3分)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 译对1分,判断句译对1分。)(3)(4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他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译为赵国麟”1分,译对1分, 译为意动用法1 。)

【参考译文】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渐渐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8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

9.(1)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

2)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

3)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答出两中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10.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解析】B项原因是充满奢华之气,与宗教的朴素的精神相悖。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理解过于表面肤浅。D项见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一句,文中并未涉及其风景画的色彩和线条特点。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只是滋养了他朴素深沉的情感和艺术观。E项因为列宾是一位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作者并未对两位画家的高下作出明确评判。

【答案】答A3分,答C2分,答B1分;答DE不给分。

12.【解析】根据文章第二、三段内容,可看出清凉与圣洁之气是指朴素、安静、庄严等情感氛围;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表现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和渴望上帝净化自己灵魂的神圣情感;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表现的是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及自身的庄严、神圣。

【答案】 清凉与圣洁之气指的是一种朴素、宁静、神圣、纯洁的情感氛围。(意思对即可)(2)“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表现了这些人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以及希望通过宗教净化灵魂、禁欲向善的愿望。(2)“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表现了教士对上帝和宗教的虔诚,以及宗教赋予教士的庄严、神圣之感。(2)

13.【解析】首先可以看出文章主要为表现扫烛油的老妇人,作者在其整体上写到了很多其他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老妇人,这是一种衬托、铺垫的手法,可举例分析。

【答案】衬托,铺垫(单纯答 衬托”“铺垫”“对比也可)。如:以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华衬托教堂的清凉圣洁之气以等待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在的圣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以弗拉基米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妇人的出场作铺垫。(手法2分,举例2分,分析得当2)

14.【解析】从文章中的两句话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来整合答案。探究作者观点时,同意与否都行,但一定要给足理由。

【答案】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老妇人在低头的劳作中真正感受到了上帝的仁爱、慈悲的关怀;(2)二是指作者在老妇人低头的劳作中看到了人性隐忍、虔诚的光辉。(2)(意思对即可)探究:(示例一)同意。(1)无论是对上帝还是对人生的理想,真正的追求不是表面的抬头仰望或言语的表达,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所付出的牺牲和采取的行动。(3)

(示例二)不同意。(1)抬头仰望也是一种表达追求的方式,同时,不断地抬头仰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和鞭策。(3)

15. CA“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项庄舞箭应为项庄舞剑B“放浪行骸应为放浪形骸正经危坐应为正襟危坐D“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百尺杆头应为百尺竿头

16.B【解析】B项:步步为营: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也比喻行动,做事谨慎。该句用以描述污染团,适用对象和特征均不符合原意。A项: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C项: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D项: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这里加了双引号,可以看作是一种借用原意进行比较性描述的表达方式。

17.C解析:A“一个迷字中的应该加引号。B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句号。D课程名称不应该加书名号,可以加引号或者不加。

18.D 

19.1) 语序不当,“ 世界各国的愿望双方的共同利益 语序对调;2) 歧义,一半是指老师还是指老师和学生3) “原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原由是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也主语不很明确。4) “一座后面应加上按照一词。

20. 答案:调查说明,上网的中小学生仍然比没上网的少;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其差异显著。

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的堕落与沉沦
【评论】漂泊不定的命运 怪异纷呈的诗歌 / 管教宇 (安徽)|| 丽春杯文学大赛
风花雪月 氤氲安徽
试谈“齐梁文化”的历史地位
风骚独领,文学中的江南势力
【原创】诗画江南之《黄山之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