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庄哲学中的生命意识


人生活在世界上,免不了要对生命源泉,生存价值和死后去向等问题进行思考,寻求一定的解释,以获得安慰。我们将这些解释统称为生命意识。任何人都拥有一定的生命意识,即使“今朝有酒今朝醉”者,也接受了一种对明天失去希望的生命意识。

人的一生,是一个由生及死的自然进化过程,由于受到生命意识优先性的影响,我们通常把死看作是生命的终结,于是死亡意识就成了生命意识的关键部分,而任何宣称掌握了生命奥秘的哲学家,都免不了要对死亡意识做出一定的解释。这里我们简单地谈谈老庄哲学中的生命意识。

老子哲学中的生命意识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对死亡意识进行哲学考察的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章可以说是老子的死亡观提要。这一章开篇就是“出生入死”,表明人生是由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无论长寿翁,短命郎,许多人都 “以其生生之厚”。也就是说,大家都拼命求生,结果反被死亡所驾驭,实在可怜至极。在老子看来,人若想不死,关键要修道。得道之人“无死地”,所以他的生命不会有损失。

“无死地”是老子死亡观的关键。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要经历由生到死,由弱到强, 由小到大,然后又由死到生,由强到弱,由大到小的过程。这一切都因为“道”,是“道”主宰了这一永恒的循环。而“道”在万物之中表现为 “物极必反”。因此,如果人们刻意追求生存的话,必然会逆“道”而行,从而加速了由生到死的进程。

所以, 去掉“死地”成了问题的关键。老子劝告我们应该“守其母”,如果能守住弱小,就能永远强大,能保持贫穷,就不会失去富足。也就是说,对于“死地”,人们如果能够不刻意追求生存,便可得永生,这就是所谓“得道之人不争生”的原因。

然而老子生死观在逻辑上有着明显的欠缺。根据“守其母”的原理,我们可以推出:守其死,则得永生。但老子却从不说守死。实际上, 当人们追求“无为”时,已经是有为了。因此“守”也是一种有为。而且, 在因道的作用而产生的循环中,两极之间並没有终端。换句话说,当人守其弱时, 弱必然转为强,于是, 要守其弱,复要守其强。显而易见,“守”是一个不合适的字眼。这一点,在《庄子》里就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庄子哲学中的生命意识

《庄子﹒大宗师》中有这么一句话:“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认为,如果道的运作是必然的,而道使万物循环运动,那么,生和死也就循环反复。任何对生死的执著都会违反“道”的运作,最终导致徒劳无功。

可见,庄子对“道”的认识较老子深了一层。他认为,《道德经》中对生死的划分实际上和道的运作相冲突。在道的运作下,事物的两端进行着循环运动, 因而不可能守住一端。也就是说,在道中,事物並没有两端,所谓“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由庄子的观点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死无別。这样的话,我们先前所说的生命意识在庄子这里是否已经不再成立了呢? 既然庄子认为生死等位,消除了生死的划分,生命意识这一概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然而,当我们沿着庄子的思路一直走下去时,我们发现,这一条路一直通往生命的极深处。庄子非但没有摒弃生命意识的探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

庄子认为人们对生死只是作简单划分,许多人根本没有深入地思考过“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因此他们偏执地认为只有生才是好的,死则应被排斥。这样,生命就被固定在一个方向上了。实际上,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人们对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譬如,在胸怀大志的人看来,追求安稳者的生命很可能暗淡无光,如同死人一般。人们都在一定的生活概念的指导下追求生存,结果是徒劳无益,可悲得很。正如庄子所说的:“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不可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

也许我们对生命还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在庄子看来,人们对两端的执着是问题所在。当人们将一种生活概念作为判断标准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概念当作“是”,把与之矛盾的生活概念当作“彼”。坚持“是”,排斥“彼”,我们就这样蒙蔽在自己的概念里,无法领会“彼”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握“道”,使得“彼是莫其偶,谓之道枢”,那么,我们就能站在其他角度重新探究生活。在这样的境界里,“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这样的境界,就是所谓的“逍遥”。由此看来,庄子批判的并不是生命意识本身,而是各种自成体系的生活概念。正是由于人们受到一种生命概念的束缚,无法体会其它生命概念的价值,因而无论如何求生,都不能避免死。

然而庄子理论也并非完美。当人们分享了他的生命意识后,往往会变得十分消极。况且,要避免被生活概念所束缚,就应该放弃所有的生活概念。这种放弃使我们变得与世无争,而与世无争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概念,到头来我们又陷入了先前的泥潭,实在可悲。

庄子要求我们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放弃对事物的划分(即进入“无竟”),其余的就顺其自然了。但是,他一方面劝告人们不要执着,另一方面却无法提供一种帮助我们摆脫执着的力量,以致不得不要求人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放弃执着。最终,他在无数的执着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执着,即执着放弃执着。

庄子哲学中对生命意识的思考让我们接触到与生命本原同在的冲动。但是,他分裂了“寓诸无竟”和“物化”(从无的境界到分的现实)的力量,从而无法真正地使我们的生活与生命本原紧密联结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传
庄子和老子的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道
庄子的套路有多深?看完发现高中《逍遥游》白学了
比较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异同
老庄和孔孟的哲学哪个更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