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晓边专栏 | 高校SCI量化评估造成人文社科学者严重“边缘化”

编者按:自本栏目表编发“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一文后,社会反响热烈,桂子先导特别再次邀请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晓边就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继续撰文,名为“郑晓边专栏”,供广大师生网友分享。

SCI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郑晓边

    美国科学家校友传我一条信息:“SCI被237.3亿抛售”,才知悉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将知识产权业务和科学信息业务(IP & Science)出售给Onex Corp和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公司。这件事对大学教授和科学知识界的影响太大了!因为汤森路透公司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科学引用指数)和影响因子(IF),影响着每一个中国科研人员从毕业到晋升职称的职业发展道路。(原载《今日科苑》2016.9.郑晓边,SCI易主,中国科研人员怎么办)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1957年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被称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SCI包括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涵盖很多分类,医学,生物,自然科学,物理,化学,金融,艺术等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达94800篇,占世界份额的7.5%,排在世界第三位,仅处于美国和英国之后。

SCI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文献信息,读者很快了解某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通过引文次数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这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及时了解国际动态有很大帮助。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科学界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目的是用量化指标引导科研人员注意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提高学校的学术竞争力。SCI因其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迅速被国内科学界当成一个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的科研评价标准,并逐步拥有了权威地位。近20年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SCI在国内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过程。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如何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成为一个现实命题。

从以下相关报道中,学者们很容易体验到“SCI伤害”或“SCI获益”的感受。

    SCI被卖第二天,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期刊总编和领导层决定,以后将不在ASM期刊网站上公布影响因子(IFs)。认为使用影响因子来评估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受到广泛的谴责,反对用影响因子滥用于出版、求职、项目申请和职务晋升等等各种科研环节……

两家公司之所以收购,主要看中的是中国的业务增长预期。不仅因为中国和亚洲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大幅攀升,同时看中SCI和影响因子等在中国科研界极其巨大的影响力……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期刊水平的度量标准,而不是一篇文章水平的度量标准,将其用于决定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是存在统计缺陷的,可能少数文章的高引而推高了杂志的影响因子……

高影响因子期刊限制出版物的数量造成人为的稀缺性观念,通过限制发文量、追求高影响因子是有害的。这一行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公地悲剧”,个人总是自发参与那些有利于自己但不利于社会大众的行为中去……

个别科学家因为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文章而获得不成比例的奖励回报,科学价值扭曲,结果被杂志延迟发表,导致了不正当或不诚实的工作产生……

影响因子甚至SCI评价科研成果是一种扭曲,目前很多国家在某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与金钱奖励相挂钩,造成扭曲……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谢克曼认为,影响因子的高低对知识含金量并没有任何意义,影响因子是数十年前图书管理员为了决定其所在机构应该订阅哪些期刊而设立的,其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衡量知识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表示,对于SCI的过分迷信,表明我国的科研评价体制并不完善,也反映出国内科研人员缺乏“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自信……

读一读上述科学家们表达的人文评价,那些追求SCI的大学校长和教育管理者们未必能够停止那台巨大的“科研评价懒人做法”的战车惯性!

笔者从事大学健康发展心理学教学和科研33年,深刻领略“SCI、SSCI、CSSCI、EI”这些“I”对大学教师与科研人员的意义与价值,尽管此“I”与彼“爱”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些数据化的检索指标影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影响中年教师的成就与职称晋升,影响老年教授的“老有所为”的幸福力!面对SCI的数量化评估,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学者已被严重“边缘化”。

大量在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场中工作年久的中老年教师力不从心,出现了“职业倦怠感”。与多数“眷念”SCI和教授职位的耳顺年同行不同,我幸庆自己正在走出误区,终于能够从“SCI、SSCI、CSSCI、EI教授”的困境中解放自我,去从事科学普及的服务工作,去为青少年儿童分享健康发展、积极学习的奥妙,去寻求人间生活中的真爱、真美、真善!

科研成果评价的确需要科学方法和客观数据指标衡量。创新一种综合的、基于自然与社会人文学科都能接受的评价方法还很困难。比如期刊的语言和作者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这些诸多人文学科元素的影响,对于一位青年学者的成长究竟有何作用?如果硕士和博士的论文只是为了应对5-7位教授答辩,国家课题的评审只是要通过3-5位匿名评委圈阅,扶老携幼促进家庭社会幸福力发展的重大项目投标交由社会传媒“招标创新”、给大众“盲投点击”和“路演”,人民好医生的选拔交给青少年“手机控”去刷票、排序……这样的科学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人文社会价值?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委员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选拔人才时,要求申请人递交一定时期内发表的5篇最重要的论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评选时,每个人提交的材料仅仅两页纸,简要说明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贡献,略微详细地对细节和亮点做出诚信介绍。谢克曼认为,“有论文发表在《自然》很好,而非常糟糕的是不关注论文内容,影响因子看起来客观,实际上那些数字是错误的,其本质还是个人在作判断。”

中国科学工作者心知肚明,避免发中文期刊而选SCI是被动之举。管理者心中认知的中文期刊档次似乎离SCI十分遥远,中国学者都希望中文可以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主流语言,但这还是梦想。重视SCI,培养国际化人才仍是中国教育的奋斗目标。

明智的个人体会是,评价学术水平要立足研究内容,不能只考虑杂志级别。就心理学而言,顶级杂志上的论文有多少老百姓去看?多少正常人能够看懂?而应对大众和媒体针对热点问题的采访,几句感同身受、时弊分析、心理分享的言辞却能随着新媒体和“级别卑微”的生活副刊日发行几百万份,迅速传播、家喻户晓!

当今SCI和影响因子被专业的传媒集团“抛弃”了,换了一个“并不专业”的东家,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界和学术期刊出版商来说应是利好消息。近年来不少学界指出要打破对SCI、影响因子的盲目崇拜。暂且我们不去杞人忧天地担心业务易主是否能够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科研市场,至少可以促进人们反省,SCI只是一个检索工具而非评价工具,影响因子只是评估期刊的一个指标而非评价个人。

汤森路透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变更易主的影响可以促使人们反思:中国科研界所遵从的博士毕业发表论文必须被收录进SCI的要求可能是“伪科学”的,从而思考和研究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解放青年学生的创新力,缓解中年教师的事业压力,延长老年学者的智慧能力,使科学真正回归人类的真善美生活之中!

 

 作者在武汉图书馆论坛报告,2016

作者简介: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心理辅导》主讲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ci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有要求吗?
怎么判断sci期刊好不好投?
SCI再易主,中国学者必须知道的一些事
学术 | 科研学者也不一定了解SCI
sci0-1分是什么意思
SCI投稿前,需要优先考虑SCI期刊的这些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