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复习

精简版哲学知识组 来自桐下居 12:57

唯物论

(唯物辨证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性。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

(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观、真理观)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认识的发展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具有前进性、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

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发展是普遍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发展的动力:内因与外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矛盾观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社会历史观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基本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我们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考点
【必背知识】新教材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备战宝典 2021新高考《生活与哲学》必背答题术语
2021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大小切口考点答题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