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如何读懂《黄帝内经》?

注:本文根据录音编辑。

正文:

中国的古文明与世界的其他文明对比,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中国留下的文字很多,但是实物很少,可是大家看看古埃及,留下了一大堆的实物,从金字塔到法老的墓室还有随葬品,万神殿等等,全留下了,但是古埃及没有留下多少文字。古埃及的文化里只有神学,没有哲学,更不像中国这样,有大段大段成篇成篇的理论文字,他们没有,而中国恰怡相反。中国有一堆的文字,比如说《山海经》,这是一本书,整个的一本书。还有《易经》,《黄帝内经》,这些都是一套一套的文字体系。但是我们的实物却极少极少。西周时候的实物,除了墓葬以外,什么都没有,地面上的好多东西基本上都没有。

   

    第二个特点是,中国的这些古文字,能读得懂,但是理解起来很难。比如《易经》。好多人都喜欢《易经》,我也专门研究过《易经》5年,但是老实说,我并没有搞懂《易经》。为什么呢?

  

    《易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易理,一部分属于易术,易理这部分是十个大传,都是后人对易经的理解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它不是《易经》的本身。《易经》本身是什么呢,就是爻辞,可是现在有谁去专门研究爻辞呢?全国没有几个人在研究爻辞,所以现在所谓的研究《易经》,其实和《易经》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大家不去研究爻辞,大概是因为读不懂。为什么这么说呢?查查字典,《易经》的文字都能认得,但是理解不了。比如说,《易经》里的师卦,它是用军队里的六种形态来标出了六个爻辞,什么师出已律,师左次,长子帅师等等,是读得懂的。如师出已律,字面当然可以读懂,军队有要纪律,前后要有次序,但是整个六爻辞加起来什么意思,它想表达什么?我只能说我不懂。

    再比如说井卦,同样如此。它用井的六种状态来描述了六个爻。比如说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字面上读旧的井台上没有飞禽,这个好理解,因为大家都不用这口井了,大家都不去这个井边淘米做饭,没有食物,所以鸟不飞到这个井台上,这个话是对的,但是整个六个爻辞加起来,它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谁能知道呢?这就是中国古文化的现状。所以现代人对所谓《易经》的研究,都是在研究易理。

 

    再比如说《道德经》,老子写的《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可是我们读了2千年,又有几个人读懂了呢?从老子成书以来,注解的书上了万本。从表面上看,哪一个注解读起来也都通。可是大家又都在怀疑,难道老子就这点水平吗?其实,大家都是望文生义。大家都不是解的老子,都是在解读自己。

   


    读十三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叫我注六经,就是我去标注理解六经的内容。这是一种态度。还一种是六经注我,拿六经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现在很多人读老子就是这样的方法,用六经来注我。用老子来注自己。象王蒙的《老子的帮助》,就是用老子来注他。发表以后,大家会觉得王蒙说的也对啊,但是那些是谁说的呢,是王蒙说的,不是老子说的,他所说的与老子所说的相距甚远。

  

    举个例子, 比如说老子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最后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啥意思呢。

   

    现代人怎么解老子的这句话呢,有人把老子理解成狡猾狡猾的,生活哲学有多高啊,他说沉默是金。字面上看这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这句话是一般大家的理解就是对的。那么这句话对不对呢?从老子的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这样理解当然不对。老子在第五章里,重点讲生死相循这么一个道理。什么叫生死相循呢?就是生是合理的,死也是合理的,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生也合理,死也合理。老子最后总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果理解为生活哲学,沉默是金,那就太搞笑了。这句话的本意是,天地自有运行的法则。一个人穷也好,富也好,生也好,死也好,都是自然之事,不要横加干涉。一旦横加干涉,就离道越来越远。所以对修行人来说,不干涉才是最大的慈悲,才是天地应该有的一种状态。这句话结合上下文,重点在于不干涉,对任何事情不干涉,这才是一个修道的人应该取的态度。

    

    所以,老子的五千言,我们读了2000年,也并没有真的读懂。所以中国古文字特点,读得懂,理解起来很困难。《黄帝内经》也是这样。查查字典,《黄帝内经》每一句话都能通读下来,但是整篇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那就差别大了去了。 


     所以如何去读黄帝内经?我觉得有两点应注意。

   

   第一,要把《黄帝内经》放在它那个时代背景下去读,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以及这几十年我们头脑里所形成的东西,与《黄帝内经》当时的时代思想、言行相距甚远。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读《黄帝内经》时,读一读就感觉对不上,就会产生疑问,科学不是这样讲的嘛。所以全都是拿现代我们这样的知识套《黄帝内经》,这样怎么能读懂呢?

   

    举个例子,现代医学与中医走的是两条路,现代医学是用科学提纯制剂的方法来制作药物,可中医是一大堆药混杂在一起,共同起作用。在这一堆药中,你如何区分哪个是有效成份,哪个不是有效成份呢?

     

    比如中药都都是复方,如山楂,一味药就有70多个化学成份,你能知道是哪一个在起作用呢?这是中药应该有的一个态度。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把中药的有效成份提取出来,中药就照样能有用。这样的思想下,就发明了很多注射液,如刺五加注射液,葛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都在市面上使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这些东西有70%都有不良的反应,后来国家发了好多文,很多药就被禁使用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注射这个东西是中药的给药途径吗?不是,中药的给药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汤剂,一个是经络。现在你给它注射进去,整个给药途径就变了,能有效吗?能不治死人吗?所以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中医,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思想下搞中西医结合,搞了几十年,至今没有看到能拿得出来的成就。所以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逻辑去读内经,而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放到内经它所在的时代的背景之下去读。


    在这个思想下,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一种医学的出现,是当时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做为基础的,这点是不错的,那么《黄帝内经》成书的那年期间,人们是如何理解人的呢?


    我告诉大家,那个时期的人都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崇拜灵魂的民族。死人,鬼,这些都是人们所崇拜的对象。所以中国人民间宗教里,有两重崇拜。一个是天崇拜,一个是祖先崇拜。天崇拜,我们这里暂时不讲,说一说祖先崇拜。


    就祖先崇拜而言,崇拜的是什么呢,是祖先的肉体吗?不是,是祖先的那个灵魂。灵魂不死,这是牢牢根植于中国人脑海里的一个思想。所以,我们道家讲神,中国人并没有神。中国的神都是死去的鬼,大的鬼就变成了神。比如孔子,孔子本来是一个人。孔子死去了以后,灵魂变成了神,一般人死了就是鬼。所以中国人,在脑海里是这样想的,人是有灵魂的。在当时创造内经的时候,中国人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在这个思想下,创造的医学,会不会包含当时这样对生命的理解呢?我觉得会。


但是现代人有几个人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内经呢?如果不能从这个角度去读内经,又凭什么读懂内经呢?这样与《黄帝内经》就像是隔了一道墙。所以如果要读懂《黄帝内经》,一定要结合古代的人们对生命的看法来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内经。


第二,要读懂内经,还不能只把内经放在中国的背景下,还要把内经放到世界的文化和背景下去读。为什么呢,印度有一本书,叫《奥义书》,这个书很神,西方人认为它是所有哲学的起源。它是一个文集,一共有105篇文章。它就是讨论世界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怎么去修行等等这些问题的。这个书出现在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800元,最晚截止的时候是公元前800年。而我们《黄帝内经》成书的时候到了东汉了。《奥义书》比《黄帝内经》成书早很多年。为什么我们要讲《奥义书》呢?因为《奥义书》里有很多中医的内容。

   


   

    比如说,中医讲肾主骨,开窍于耳。这个思想在《奥义书》里就有。再比如说经络,内经里讲人体有12条经络,奥义书里讲有14条经络。多出两条经络叫什么呢,一条叫喜脉,一条叫多脉。这个喜多两脉和中医里的任督二脉相似。如加上任督二脉,中医也是14条。所以说中医仅仅是中国的吗,不是。

 

    如果把眼光放大,在早期的人类文化当中,在不同的文化点上也发现中医的痕迹。所以如果想要真的读懂《黄帝内经》,要好好读一下《奥义书》。还有一本印度的医学书,叫《千叶集》。这个书里有大量的中医的思想。它们的这种关系,我们不去详细论证它,但是看出中医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黄帝内经》。

  

    最后一点,读懂内经,要有一个整体观。整体的价值远远大天局部。几千年来,大家读内经都没有读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整体观。总是把《黄帝内经》零敲碎打,今天你解一点,明天他解一点,解来解去,局部的价值也没有显现。所以不把握整体,必然也会丢失局部。

 

      我读古书常有一种无奈的感觉,中国人有那么多的好东西,成系统的文字,读得懂的人太少。这是因为中国人缺少一种好的思想,比如说道家,道家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以这么说,对生命领域的探索,全世界范围里道家做得最彻底,比西方的炼金术强得多,有很多的前辈都做了无数的努力,可就是无法把这些东西上升到合理的理论的高度。

  

      前一段时间,去白云观,我也和道家协会的会长谈起这个问题,道家的东西绝大多数还处在于农村的阶段,是一块块的原石,而不是玉器。《黄帝内经》也是这样。两千多年来,我们没有从内经文字中总结出一种思想,这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所以中国人缺少一种从文字到思想跃升的能力。中国人喜欢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却不知道把珠子穿成项链。要知道项链的价值远远大于珠子。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比尔盖茨和糖葫芦》,我们看到了比尔盖茨发了大财,却不知道我们与他的差别并不大。我打了一个比方:我们都是开水果店,你店里有什么,我也有,水果品种差不多,所以生意不好做。可是比尔盖茨最后发了财,因为他找到了一个竹签。他把水果穿成了糖葫芦。正是有了这个小小的竹签,水果还是水果,他却可以把水果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他改卖糖葫芦,发了大财。我们与比尔盖茨的差别就是这个小小的竹签。这个竹签是什么呢,这个竹签就是思想。没有思想就是死路一条。那么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思想一定是产生于整体,而不是产生于局部。

 

    所以读《黄帝内经》一定要有整体观。要从整体去理解,而不是着眼于局部,只要整体读通,你就是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易经.一本终于可以读懂的易经》(五)
养生与治未病 (上)
天道可人(医易传奇)
华夏文化谱系:中国人的根与魂4
探究中医的奠基人和长寿方法
中医为什么没有走上经方为主导的道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