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们只知“上善若水”守柔不争,但你知道老子的“善为”之德吗?

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贯穿《道德经》全篇,不管是论述,还是例举,无不是为“无为”主旨服务。人们常在解读“上善若水”这一章时,强调水有“七善”之德,即“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而将重点放在“不争”上,于是以“仁爱”观点解读老子思想,导致“无为”变成“不为”“不作为”,成为老子“消极”“厌世”的铁证,:“无为而无不为”成为老子‘’权谋家的“罪证”,从朱熹以后,“权谋家”“文字游戏”的罪状一直没能“摘帽”平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的确不假。

《道德经》第八章全文及解释: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至高之德就像水那样处下不争。水之德,妙在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谓随方就圆,率性自然,无可不可,唯处于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恶下,故曰“处众人之所恶”,水有谦下不争之德,故无往而不善。居则止于至善,故曰善地。心则渊静深默,无往而不定,故曰善渊。与物相处,无往而不利,故曰与善仁。水无言,但其信最诚,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壅之则止,决之则流,故曰善信。为政不争,则行其所无事,故曰善治。为事不争,则事无不理,曲直随形,故曰善能。不争,则用舍随时,顺因时势而后动,故曰善时。不争之德若此,则人不怨于它,不责于它。故曰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本文重在说明水的“有为法”: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等,都是“道”的特性,“道生万物”恰恰说明“道”的有为,若什么也不做,如何‘’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强调的“道”不占有、不图报、不主宰。但前提是“生”,是“为”,是“长”,是“养”,涵盖了万物从“出生”到“成长”的生养呵护之德,即“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的全过程,怎么能说是什么也不做呢?

“正善治”

治,乃有为法,善治,乃好的治理措施、最佳方案,怎么会是“什么事也不做”呢?

圣人立身处世,如水一般持守平正,端己以正人,治心治身,一身正气。水能化而为雨露,降之则为雨水,流之则成江河,滋养万物,使万物生生不息,有化化无穷之妙道。唐玄宗说:如水之洗涤群物,令其清静矣。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故曰“正善治。若能以水之平正,则可以大道“天人合一”之境界,参天地之化育,和合天地万物,使天下苍生各尽其道,各遂其性,此即是圣人之“正善治”也。

可见“正善治”重在天人合一,平和中正,目的在于让百姓各尽其道,各遂其性,而不是强制执行。

“事善能”

“事善能”,强调规避风险,扬长避短,像水德那样随方就圆,运化自如,以达最佳效果。这怎么能说“什么事也不做”呢?

“水善能”的表现是:润泽滋生,利益万物,方圆兼备,曲直随行,随物赋形,绝不强行作为。水性柔“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曰“事善能”。人若能德性完备,喜怒不发,应事接物,外圆内方,处顺处逆,执中圆融,就能化解矛盾,无往不利。人皆有长与短,若能扬长避短,则无往不胜。

老子此言,是要人像水那样发挥特长,规避风险。极富积极进取精神,哪里有消极隐退思想?

“动善时”

老子曾规劝孔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孔子也教育弟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一样的意思,为何出于老子之口就是遁世,出于孔子之口就是入世?

老子的意思是说,水虽好静,但也不是恒静不动,静为阴,动为阳;静而养,动而生,不静无以养性,不动无以为生,动静合宜,顺乎自然,方可称道。万物之生焉,动静之间也。万事有机焉,善动能把握,像水一样,当流则流,当止则止,此乃“动善时”之真义。

水能盈满而后流,能氤氲而成雨。不违天时,不逆人事。河上公说“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春水秋霜,冬而冰雪,不违时节。可行则行,可止则止,是说水的灵动,不是固执己见,故步自封,丝毫没有遁世消极思想。人若能像水那样“善动时”,言不妄发,事不妄为,审时度势,则可与时俱进,永无被淘汰出局之隐忧。

本章章旨小结

本章里,老子借水以喻道,说它“几于道”,意思是它还不是道。只是接近道的一种物质。说它“几于道”,是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具有道的守柔处弱、谦卑下流(此“下流”非彼“下流”,乃指水性趋下之意),同时指出水有“七德”之美。但是水的“七德”之美,常常被人顾此失彼,强调其柔弱不争之德,而忽略其“善治”“善能”“善时”之德。恰恰是这个原因,虽附和了传统仁善之德,却曲解了积极行动之德,以至于不能正确理解老子“无为”的真正含义。

老子为积极人生构建的理论基础是“道”,道生万物而内附于万物,因此,人也应该具有“道”的无为、不争、谦退、柔弱等特性。“无为”的本质是“循道而为”,不是不作为,不然就不能生万物,并“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的运作不为自己,故能长生。因此,人生也应该法道自然,“生生不息”。

“生”就意味着“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善治”“善能”“善时”的思想很明显,不能消极,不能隐退,更不能乱为,一个“善”字,为“善治”“善能”“善动”指明了根本遵循和依据:有最佳行动方案,有方圆兼备的本领,抓住应时而动的机遇

有最佳方案,有方圆兼备的本领,能抢抓机遇,如果离开自强不息的精神,哪一样能实现?所以,说老子是“阴谋家”“消极”“遁世”等,都是对老子思想的曲解和诬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王堆版《道德经》全文
老子语录,老子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阅读时间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德真经》
上善若水
老子第五讲·无取论:上善若水,功遂身退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几于道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