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窦的应用解剖
鼻窦(nasalsinuses)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与鼻腔的发育不同,鼻窦主要在出生后发育。依照窦口(ostium)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鼻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May为简化鼻窦结构,将其内侧空间分为A,B,C三区。A区为中鼻甲前附着处的前端与筛泡后的中鼻甲基板之间,包括筛前区和筛中区;B区为中鼻甲基板与蝶窦前壁之间,是筛后区;C区为蝶窦区。各区之间又相互延续,每个区都有特定的解剖内容和标识。其中A区和C区结构最为复杂。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碟筛隐窝。
X

一、上颌窦(maxillarysinus)为四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为13ml,有5个壁,①前壁:中央薄而凹陷,称之为尖牙窝(caninefossa),行Caldwell-Luc手术时从此处进入窦腔;在尖牙窝之上、眶下缘之下12mm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及血管通过此孔。②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可经此凿开结扎上颌动脉;又近翼内肌,故上颌窦恶性肿瘤侵及此肌可致张口困难。③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在相当于中鼻道后部,有一裂口,名“上颌窦裂孔”(maxillaryhiatus),其界限是:下界为下鼻甲附着处,后界为腭骨垂直板,前界为下鼻甲的泪突和泪骨下端,上界是与筛窦连接的上颌窦顶壁。此骨性窦口被钩突和下鼻甲的筛突呈十字形的连接分隔成四个象限。其中只有前上象限是真正的上颌窦自然窦口,其余被双层粘膜和致密结缔组织封闭,称为鼻囟门。上颌窦自然窦口直径大小不一,平均为2.8mm。常规前鼻镜检查不易看到。经中鼻道行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时,如找不到自然窦口,可先找到钩突尾端和下鼻甲上缘上方的后面、从此处凿开并向前扩大自然窦口。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使用反张钳扩大自然窦口时不可过分向前,以免损伤鼻泪管,也不宜超过骨性窦口的上界,以免损伤纸样板。④
上壁:即眼眶的底壁,故上颌窦疾病和眶内疾病可相互影响。⑤底壁:即牙槽突。底壁常低于鼻腔底,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故牙根感染有时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二、筛窦(ethmoid sinus)又称筛迷路(ethmoidlabyrinth),为四组鼻窦中解剖关系最复杂、自身变异最多、与毗邻器官联系最密切的解剖结构。筛窦气房视其发育程度不同而异,从4-17个到18-30个不等。筛窦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中鼻道,后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上鼻道。

前筛窦
是指位于中鼻甲基板前的筛窦,包括鼻丘气房、泪气房、泡气房、漏斗气房、终末气房和Haller氏气房等,前筛窦气房比后筛窦气房多而小,是手术易产生并发症的部位。
按吴建等对60具尸头观察,提出按气房开口部位将前组筛房分为额隐窝筛房、筛泡筛房、漏斗筛房及上颌窦筛房四组。又按前筛房是否向筛骨外发展分为筛内型和筛外型,后者又分为眶上型(气房向额骨眶上板发展)、眶下型(气房向上颌骨眶下发展)和混合型(气房同时向眶上及眶下发展)。
由于鼻内窥镜推广应用,将前组筛房又分前筛复合体及中筛复合体。前筛复合体包括额隐窝气房、泪气房及鼻丘气房,中筛复合体是以筛泡为主的筛泡气房群,包括筛泡气房、漏斗气房、终末气房和侧窦。筛前区包括鼻丘气房、泪气房、额隐窝和额窦开口。有前筛复合体之称。
1、鼻丘气房
鼻丘位于中鼻甲前上方和钩突前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呈丘状隆起,几乎全部(98.5%)含有气房,一般1-4个不等。鼻丘标志着前筛房的最前界。鼻丘气房的毗邻:前方为上颌骨额突和鼻骨;上方为额隐窝和额窦;下方和内侧为钩突;后方为筛漏斗;外侧为前外侧的泪囊(泪骨)、鼻骨与最前筛房连在一起。故鼻丘的气房也可看作是前筛房的一部分。鼻丘气房变异时,气化良好的鼻丘气房其项端可向上延伸进额窦后部和额隐窝,致使额窦引流受阻并发炎症。在施行额筛区域手术时,可能会把发育良好的鼻丘气房弯状顶误认为额隐窝顶,从而误以为解除了额窦阻塞。此外气化良好的鼻丘气房还可向后至筛泡上方,挤压筛泡,阻塞筛漏斗,引发筛窦、上颌窦及额窦慢性炎症。鼻丘气房还可气化泪骨或上颌骨额突,这些膨大的气房都可阻塞额隐窝,并增加了手术损伤鼻泪管机会。鼻丘是额筛区域鼻内窥镜手术的入路,切除鼻丘,可暴露前筛房额隐窝以及探查泪囊。
2、额隐窝

是前筛房的关键部分,在中鼻甲最前端附着处之下。额隐窝内界为中鼻甲;外界为纸样板;顶为筛顶或筛凹顶;后界为筛前动脉;前上为鼻额峡。额隐窝之前界为一骨性隆起,称额突。额突前后各有一凹窝,后方的凹窝为额隐窝顶,前方的凹窝即是额窦开口,不要误将额隐窝顶当作额窦开口部予以打开,则损伤前额窝。额窦的引流系统像个砂漏,额隐窝是砂漏的下半部,鼻额峡是砂漏的狭细部,额窦是砂漏的上半部,如鼻额峡长大于3mm,则形成鼻额管。额窦的引流有的作者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引流类型占大多数(86%),其中56%引流至筛漏斗的前方;30%引流至筛漏斗上端;1%引流至筛漏斗背部。第二种类型为数较少,占14%,额窦分泌物直接引流至筛漏斗。
据吴建等对60例尸头观察,额窦开口于额隐窝的占66.7%,开口于漏斗上方的有28.2%,开口于筛漏斗的有9.2%。
慢性额窦炎患者,在额窦开口如有息肉阻塞应摘除,并用弯形吸引管可轻易进入额窦内,若鼻额管阻塞,应向前打开鼻额管。鼻额管的内界是中鼻甲,外界是纸样板,顶是筛顶或筛凹,后是筛前动脉,手术的范围应以此为界。
额窦引流障碍主要为:①钩突和鼻丘过度气化或增生变异,压迫额隐窝,挤压鼻额管,或前筛房向前挤压鼻额管;②位于额隐窝前上方的额隐窝气房(也称上筛房)过度发育凸入额窦,阻塞额窦引流;③或鼻额管内粘膜肿胀或管内息肉阻塞,障碍额窦口引流。
3、筛顶
筛窦的顶(筛凹)为颅前窝的一部分,此壁甚薄,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上界限。筛顶的内侧缘在中鼻甲附着处与筛板(多孔菲薄)延续,筛顶的外侧缘向外延续至眶顶壁,外侧缘高于内侧缘。
以下是李源和许庚等对100具国人头颅观察到的解剖学关系和数据。筛顶与筛板有两种连接方式:①倾斜式:筛顶从外向内逐渐倾斜至筛板水平;②高台式:筛顶内外缘近乎水平,其内缘以直角下降与筛板连接,高台式连接在筛顶部形成筛凹。发现2/3标本呈高台式连接,其中双侧高台式者占56%(56/100),一侧高台式,一侧倾斜式者占12%(12/100)。筛凹内侧壁高度在5.20-1.35mm之间。筛凹内侧壁薄脆,且完全暴露在前颅窝,手术易致损伤,造成颅内感染和脑脊液鼻漏。
2、附着于筛顶的气房间隔一般较窦内气房间隔厚和硬,用力扭折这些骨隔可能引起筛顶骨析。
3、筛顶骨质与筛房相比色泽稍呈淡黄色,痛觉似更敏感一些,可作为术中判断筛顶的特征。
筛前动脉
筛前动脉于纸样板上缘与额骨结合处即额筛逢入筛窦,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或位于筛顶薄骨形成的凹沟或骨管中,与筛板同水平行走;识别筛前动脉应作为标定颅底和前筛顶的指标,手术应在筛顶处寻找乳白色的筛前动脉。据王海青等对国人57具尸颅观察,筛前动脉行走于前筛窦气房内24侧,于基板顶部54侧,行走于额筛板顶36侧。术中可根据额突来判断,额突为额隐窝前部向前上方延伸至额窦后壁处的骨隆起,其前方的凹是额窦开口,后方的凹是额隐窝顶,即前颅底,筛前动脉行于额突内。手术一旦损伤筛前动脉,除出血外,可导致断后其近心端可回缩入眶内引起眶内出血,眶内眼压增高,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视神经周静脉回流障碍,视神经周静脉回流障碍,局部缺氧,导致失明。发生此种情况时,应即打开纸样板及眶底壁,切开眶筋膜减压。
纸样板
纸样板是眶和筛窦一板之隔,是构成筛窦外侧壁大部,为内窥镜筛窦手术的外侧界限。按李源等所描述,其特征是:①呈矢状方位,由内毗向后并略向内侧弯曲约2-3mm,易为手术损伤;②其上缘与额骨接合构成额筛缝,此缝相当于筛顶水平,筛前、后动脉经该缝相应孔由眶入筛窦,也是筛窦外侧界的标志;③纸样板多数情况下,其后缘参与构成视神经管眶口内侧缘;④纸样板可能存在先天性裂隙或缺损;⑤纸样板总是和鼻腔外侧壁及上颌窦内侧壁同一矢状平面或在其内。手术必须保持在纸样板内进行,否则易损伤眶内和视神经。
Haller气房
位于筛泡以下,上颌窦上壁(眶下壁)和筛骨纸样板最下部的气房,包括筛漏斗外侧的气房。Haller气房的出现率在10%-45.9%左右。气房邻近上颌窦自然开口,当气房内有炎症时可造成上颌窦开口狭窄而引起上颌窦炎。
侧窦
它不是一个恒定的结构,只是在气化良好时才在筛泡的后和上方形成。当出现侧窦时,在筛泡内侧壁后缘和中鼻甲基板之间存在一裂隙,即是半月裂。此时筛泡常开口于侧窦,引流入半月裂。侧窦的界限是:上界为筛顶,后界为中鼻甲基板,外侧界为纸样板,内侧界为半月裂,前界为筛泡基板。
筛后区
中鼻甲基板之后的筛窦为后筛窦。
李健等对100侧尸颅进行解剖学测量和研究,提出后筛窦的气化程度、分型、分度和毗邻关系等资料概括如下。
一、后筛窦的分型:
N为Nasion线,划分为4个平面:A为经视神经管眶口内上缘点垂直于N线的线;B为经视神经颅口内上缘点垂直于N线的线;C为经鞍结节垂直于N线,将两侧A线、B线、C线各连成三个平行面,据此将后筛窦气化的程度分为四型:1、管前型:2、半管型:3、全管型:4、蝶鞍型。
二、后筛窦分度:
I°为后筛窦未侵入同侧蝶窦(蝶筛隔于蝶平面垂直)。
II°为后筛窦部分侵入同侧蝶窦上方。
III°为后筛窦全部侵入同侧蝶窦上方(蝶筛隔几乎与蝶平面平行)。
三、后筛窦的窦口:
后筛窦开日遍布整个上鼻道,以前部最为恒定和集中,有人发现64%有上鼻甲存在,此时最后筛房开口常通入最上鼻道。
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蜜的有占21%,多见子III°后筛窦与鞍前型或甲介型蝶窦组合。
筛窦各壁:①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由泪骨和纸样板(laminapapyracea)构成,后者占外侧壁绝大部分,平均厚度仅0.2mm;可有先天性缺损或裂隙,手术损伤纸样板将出现眶内并发症(图2-1-30)。纸样板上缘与额骨结合处为额筛缝,此缝相当于筛顶水平,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经此进入筛窦。纸样板与上颌窦内侧壁在同一矢状切面。②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上部附有上鼻甲和中鼻甲。③顶壁,其内侧与筛骨水平板连接,其外侧与眶顶延续,筛顶上方即为颅前窝。筛顶与筛板的连接分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平台式,即筛顶的内外两侧与筛板几乎在同一水平;第二种为高台式,即筛板位置较低,与筛顶内侧缘形成一陡直的高度差,此处骨质极薄,手术中易造成颅前窝底损伤和脑脊液鼻漏。通常情况下,筛顶外侧骨质较其内侧厚。筛前动脉是筛顶的一个重要结构。当筛前动脉由眼眶进人筛窦时,其在筛顶水平或略低于筛顶水平走行于骨管内,横向穿越筛顶。但是筛前动脉常常位于筛顶下方1-3mm的实质内。它由外向内横穿筛顶,并向前穿透筛骨外侧板进人嗅沟。识别并避免切开此血管能减少出血和眼眶血肿的风险,降低颅底损伤、脑脊液漏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辨认和解剖额隐窝。④下壁,即中鼻道外侧壁结构,如筛泡、钩突和筛漏斗等。⑤前壁,由额骨筛切迹、鼻骨嵴和上颌骨额突构成。此区域的重要结构是额隐窝。⑥后壁,即蝶筛板,与蝶窦毗邻,但由于后组筛窦的解剖变异较大,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后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其前界,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蝶窦等毗邻。有时,视神经管在最后筛房的外侧壁形成凸向窦内的隆起,称为视神经结节(tuberculumof optic nerve),具有该结节的最后筛房称为Onodi气房(蝶筛气房,Onodicells)。由于视神经结节的存在,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勿损伤视神经。最后筛房气化较好时,可能将紧邻颈内动脉,此时颈内动脉将向最后筛房突出形成压迹。最后筛房如发育侵入蝶骨将形成蝶窦上方的气房,称为蝶上筛房(suprasphenoidcells),由此直抵蝶鞍。蝶上筛房完全改变了后组筛窦与蝶窦的解剖关系。
额窦(frontal sinus)位于额骨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左右各一。额窦开口位于其窦底,经鼻额管(nasofrontalduct)引流至额隐窝。后者在中鼻道的开口可因钩突的解剖位置不同而异。如果钩突最上部内转与中鼻甲融合,或向上延伸直接连接筛顶,此时额隐窝将直接开口在筛漏斗;如果钩突最上部向外侧延伸至纸样板,完全分隔筛漏斗和额隐窝,使筛漏斗的最上部成为盲端(称为“终末隐窝”,terminalrecess),此时额隐窝将直接开口在钩突和中鼻甲之间的中鼻道。有时额窦底的开口处仅为一狭窄部,并不存在鼻额管。钩突向上的附着方式决定额隐窝的引流(图2-1-31),而额隐窝决定额窦的引流方向。由于额隐窝的存在,使筛窦感染与额窦感染常互为影响。

额窦各壁:①前(外)壁为额骨外骨板,较坚厚,含骨髓,故可致额骨骨髓炎。②后(内)壁即额骨内骨板,较薄,为颅前窝前壁的一部分,额窦有导静脉穿此壁通硬脑膜下腔,此壁亦可能存在骨裂隙,故额窦感染可侵人颅内,③底壁为眼眶顶壁(外3/4)和前组筛窦之顶壁,此壁内侧恰相当于眶顶的内上角,甚薄,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可有明显压痛,额窦囊肿亦可破坏此处侵人眶内。④内侧壁实为两侧额窦之中隔,多偏向一侧。

蝶窦(sphenoidsinus)居蝶骨体内,左右两个窦腔因蝶窦中隔位置的不同及蝶窦自身发育的差异,其大小及形态多不对欲。位于后组筛窦的后、内和下方。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Hammer将蝶窦分为三型,即甲介型(3%)、鞍前型(11%)和鞍型(86%)。甲介型蝶窦的气化及发育均较差,窦腔后缘与鞍结节(位蝶鞍前部)垂直线之间尚有较厚骨质;鞍前型蝶窦的气化及发育均好于甲介型,但不及鞍型,窦腔后缘与鞍结节垂直线一致,即蝶窦恰位于蝶鞍之前;鞍型蝶窦的气化及发育最好,从鞍结节到鞍背呈垂直线,整个蝶鞍底部与蝶窦之间只隔一层薄的骨板。国内卜国铉提出八型:未发育型、甲介型、鞍前型、半鞍型、全鞍型、枕鞍型、额面分隔型、冠面分隔型八种。一般鞍前型和半鞍型行蝶垂体手术困难,鞍后型发育充分,鞍底视野清,颈内动脉间距宽,鞍前底壁均较薄,易手术,但气化好,侧壁骨质薄,应注意易损伤外侧视神经和颈内动脉蝶窦分型有助于经蝶窦垂体瘤手术时选择术式。甲介型及鞍前型一般不适合于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等蝶鞍区手术。蝶窦各壁,尤其是外侧壁、上壁和后壁,毗邻关系复杂,是常规鼻窦手术及鼻内镜鼻窦手术最危险的区域。

蝶窦各壁:①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管毗邻。在气化较好的蝶窦,此壁菲薄甚或缺损,使上述结构裸露于窦腔内,手术不慎将出现失明及大出血。②顶壁上方为颅中窝的底,呈鞍型,称之为蝶鞍。蝶鞍承托垂体。③前壁参与构成鼻腔顶的后段和筛窦的后壁(蝶筛板)。上方近鼻中隔处为蝶窦自然开口(图2-1-32)。沿前鼻棘至中鼻甲下缘中点的连线(与鼻底夹角约300),向后至蝶窦前壁(从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距离一般不超过7.Ocm),是临床常用的探查蝶窦开口的方法。④后壁骨质较厚,毗邻枕骨斜坡。⑤下壁即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翼管神经孔位于下壁外侧的翼突根部。
[NextPage]
蝶窦大小:
Elwany(1983年)测定500个蝶窦各径及容积,鞍前型平均横径为1.2cm前后径1.6cm,垂直径1.4cm,容积2.45m1。鞍后型平均横径1.9cm,前后径3.1cm,垂直径2.6cm,平均容,平均容积为8.5ml。
蝶窦骨性开口:
在去除蝶窦前壁开放蝶窦以及鼻内垂体瘤手术中,找到蝶窦的自然口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能使手术顺利实施,也可减少并发症。昌光宇等对116具尸颅的蝶窦骨性开口进行各项指标的观察和测定结果:
很多文献均指出,绝大多数人的蝶窦开口与蝶骨嵴距离很近,从中线向双侧很易暴露蝶窦开口的内侧缘。
应该指出的是蝶腭孔及其内容物在窦口之外下方,蝶腭动脉在前壁与下壁交界处横过,如开放蝶窦前壁过低,会损伤此动脉。
蝶筛窦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及海绵窦的关系:①与视神经管的关系:主要是指视神经管与蝶窦外侧壁的关系,其取决于后组筛窦及蝶窦气化和发育的程度。如果后组筛窦气化和发育俱佳,将出现蝶筛气房(Onodi气房)和蝶上筛房。由于蝶筛气房的存在,使视神经管在后组筛窦的外侧壁形成突起,手术时应注意识别和保护。蝶上筛房容易被误认为蝶窦而增加损伤视神经及鞍区重要结构的机会。②与颈内动脉管的关系:颈内动脉于颞骨岩尖部出颈内动脉管进人颅内,经破裂孔向上(颈内动脉鞍后段)进入海绵窦并继续前行(鞍下段),位于前床突水平向上穿出海绵窦顶(鞍前段),然后前床突内侧上行。在这一行程中,与蝶窦外侧壁毗邻的一段形成凸向窦内的有时颈内动脉管突起的骨壁很薄甚至缺损,手术时一旦损伤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大出血。视神经管的突起位于蝶窦外侧壁的上部,而颈内动脉管的突起位于下部。③与海绵窦的关系:海绵窦由硬脑膜构成,位于蝶窦两侧,颈内动脉及第III、IV、V和VI对脑神经在窦内通过。蝶窦外侧壁破坏或先天缺损时,海绵窦可能突人窦腔。
熟悉蝶筛窦解剖学及其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和海绵窦的毗邻关系,对施行某些鼻神经外科手术极为重要。如借助鼻内镜在蝶窦外侧壁神经管突起施行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时的视神经管减压术;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等。从前鼻棘至上述解剖部位的距离和角度,可手术时参考。
后孔拱
鼻后孔拱是指的是蝶窦的底部和内侧部。寻找蝶窦开口通常由鼻中隔后缘上方近蝶骨嵴处向外侧进行,其自然开口多在蝶窦前壁的内上方,如一时找不到,可沿后鼻孔拱上方,贴近鼻中隔向上方寻找。位于蝶窦底壁移行处横行的蝶腭动脉,在蝶窦开放术时,开口界至少应距拱上方10mm,方可避免损伤蝶腭动脉。
鼻窦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1.血管 上颌窦由鼻后外侧动脉、上颌牙槽后动脉(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artery)和眶下动脉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sphenopalatinevein)。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前、筛后静脉,亦可回流硬脑膜的静脉和嗅球、额叶的静脉丛。额窦由筛前、眶下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静脉,亦有经板障静脉、硬脑膜的静脉入矢状窦。蝶窦由颈外动脉的咽升支(ascendingpharyngeal artery),上颌动脉的咽升支和蝶腭动脉的小分支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并有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2.淋巴 鼻窦内淋巴毛细管不多,可能汇入咽后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上群。
3.感觉神经 均由三叉神经第一第二支主司。上颌窦由上牙槽后支(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nerve)及眶下神经主司;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等神经以及蝶腭神经的鼻后上外侧支和眼眶支主司;额窦由筛前神经主司;蝶窦则由筛后神经和蝶腭神经眼眶支主司。
【转载自广州医学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网络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解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
【指南共识】欧洲鼻腔鼻窦解剖术语意见书
前颅底和中颅底
解剖基础 | 鼻旁窦(内附鼻窦CT基础讲解视频)
[鼻窦解剖] 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你知道各有几个壁吗?这次终于搞懂了,写报告时不再迷惑(建议收藏...
系统解剖同步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