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经》诊脉法与《伤寒论》诊脉法的关系
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

 《难经》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此段论述了独取寸口的机理,寸口,又称气口、脉口,是桡骨动脉在腕部的显现处,属手太阴肺经动脉。决,此指依据脉诊而做出判断。死生吉凶,指疾病的各种预后情况。这段话历代不同的医家各有解释,元·滑寿云:“寸口,谓气口也。 居手太阴鱼际,却行一寸之分。气口之下曰关曰尺云者,皆手太阴所历之处,而手太阴又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也。”清·徐大椿云:“寸口,即太渊、经渠穴之分,兼两手上中下三部脉也。”大会,指经脉的主要会合处,其机理源于肺朝百脉,百脉会于肺,通过寸口脉显现其生理病理情况。

首创寸、关、尺三部定位

《难经》首创寸、关、尺三部定位。《内经》里虽然也记载了独取寸口诊法,但并没有具体的论述,而《难经》则把独取寸口诊法加以了详细的说明。《难经·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同时,《难经》拟定了脏腑经络在寸、关、尺的相应部位,对后世的脉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难经·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难经·五十八难》记载了五种伤寒的脉象,其中的中风、伤寒之脉象,与《伤寒论》所述十分接近。《难经》说:“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在《伤寒论》原文第12条提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难经》说:“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而《伤寒论》原文第3条提到:“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从这里不难看出:张仲景描述太阳中风和伤寒的脉象与《难经》具有渊源关系。
对于脉诊的起源可以首推《内经》和《难经》,二者为脉学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更具体点说,《内经》是脉诊的奠基之作,《难经》发挥了脉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法,《伤寒论》继承、发扬了内、难经,是临床运用脉诊的典范。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脉诊探讨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
黄元御,阴阳营卫,脉法入门
《伤寒论·辨脉法》讲稿——概说及1-3条讲解
浅谈中医脉诊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