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史话 唐诗演义:无诗不成唐19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作者:李晓润

第十回 李华凭吊古战场 杜甫献赋唐明皇


  盛唐还有一些和王昌龄、孟浩然诗风相近的诗人,比如刘慎虚、綦毋潜、储光羲、李华和常建。他们都是王维、孟浩然的友人。这些诗人留下的诗歌数量不多,但“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诗人的江湖地位和作品的质量有关,但数量也很重要。如果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样的好诗超过十首,那么他就可以和李杜王孟王昌龄并列为盛唐诗坛六大高手。如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过五首,那王昌龄“诗家天子”的称号可能就要易主。诗人的地位还和时代有关,李华在唐朝只能算是三流诗人,但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就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和诗坛至尊。过去五十年中国出版的文章比过去五千年的总和还多,可是没有出现一篇《吊古战场文》这样的青史必传之作。


  李华写过的好诗只有一首,可是这首《春行即兴》却可以让两岸三地的所有诗人改行去养猪。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在这种天生丽质、风流自赏的诗歌面前,无论“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还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都是白云;无论“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还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都是苍狗。


  李华来自赵郡赞皇,和杜甫、岑参、张继是同龄人。他是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又在天宝二年考中博学宏辞,官至监察御史、右补阙。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做了安禄山的凤阁舍人,乱平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晚年他得了和卢照邻类似的病,半身风痹瘫痪,隐居山阳度过余生。李华是和萧颖士齐名的散文家,世称“萧李”。他们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先驱。


  李华还做过一件值得一提的事,这件事和李白有关,请允许我在这里卖个关子,暂时按下不表。


  说完李华,我们再来看刘慎虚。


  如果你和刘慎虚是邻居,那你一定对他没有好感,甚至恨不得他消失。因为从小到大,你妈就把“你看人家刘慎虚”挂在嘴上。


  刘慎虚九岁就会写文章并上书朝廷,得到皇帝召见,皇帝赐号“童子郎”。你妈在你面前提起这事。你嗤之以鼻。这有什么呀,明儿我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你不是光说不练,真的动笔写了一封信,并请人翻译成英文。过了大概几个月的时间,你果然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回信,他封你为“全世界最无聊小朋友”。


  刘慎虚评上三好学生得了奖学金,你妈又说你。你还是不以为然。三好学生都是假正经,拿奖学金的全是书呆子。刘慎虚已经高度近视,而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清对面教室的小美女。


  刘慎虚考上了进士,你妈又说你。你不吭声了。因为你知道考进士很难。那时考进士没有年龄限制,经常有爷爷和孙子在一起考试,甚至孙子已经考上进士做了大官,爷爷还在坚持抗战。你的竞争对手说不定有王昌龄、杜甫、白居易这样的牛人,你觉得你写诗能超过他们?现在的普通大学最多相当于过去的秀才,北大、清华也不过是中举。白居易在将近三十岁才考上,杜甫考了多次依然名落孙山。而刘慎虚二十岁就中进士,你再不服气,大家就会觉得你智商有点低。


  这还没完,两年之后,刘慎虚和李华一样又通过博学宏辞考试。你妈也不说你了,因为你根本不具备考试资格,通常只有进士才可以参加这个考试。大家知道你是刘慎虚的同学,经常向你打听刘慎虚的逸闻趣事。你不胜其烦,给刘慎虚取个绰号“刘肾虚”。听说刘慎虚考中博学宏辞,你在朋友面前依然嘴硬,这有什么呀,他不就是个考试机器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在网上连载的小说也有很多人追捧。这时有人把刘慎虚的一首无题诗打印下来递给你。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你看完之后立刻没了脾气。你在网上连载的上千万字穿越玄幻修真,在这四十个字面前立刻化为一缕青烟。


  刘慎虚后来做过崇文馆校书郎、洛阳尉以及夏县令之类的小官,中年以后啸傲山林,和僧侣为邻,五十五岁左右在江西去世,葬在建昌桃源里。作为被刘慎虚压制一辈子的同学,你总算找到一个胜过他的地方,你寿命比他长,可以浪费更多口粮。


  刘慎虚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郑处晦《明皇杂录》把他和王昌龄、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并列,说他们“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严羽《沧浪诗话》也把他与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韦应物等并举,称之为“大名家”。本章开头所引的“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就是殷璠《河岳英灵集》对他的评价。《唐才子传》说刘慎虚其人其诗“永明以还,端可杰立江表。善为方外之言,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晚唐礼部侍郎刘允章说“盛唐乐府,先生倡之,杰立江表,谪仙并驰。时有长卿,共祖相知。后有梦得,奉以为师。


  ”不仅将刘慎虚与诗仙李白、五言长城刘长卿并列,而且说诗豪刘禹锡奉之为师。


  刘慎虚如此盛名,但现存史料连他是否江西人都无法确定。另一位诗人綦毋潜的籍贯也说不清。有的资料说他是江西南康人,也有人说他是湖北江陵人。古人的家乡出现不同说法的原因可能和他刚出道时的自卑感有关。现在很多台湾香港人都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但我相信他们当年刚去台港的时候,更喜欢说自己是北京上海杭州人。所以綦毋潜很有可能是江西南康人,只是祖先来自湖北江陵。王维写过《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作为綦毋潜好友,他的说法应该比较可靠。


  綦毋潜十五岁游学长安,与当时诗坛大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中进士后做过左拾遗、集贤院待制、著作郎等官。很多人知道綦毋潜是因为王维的这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当时也有人认为綦毋潜才是唐朝江西最好的诗人,“盛唐时江右诗人惟潜最著”。辛文房《唐才子传》说“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赣南毗邻湖南,唐朝的荆南节度使管辖范围包括湘南的一部分,这和綦毋潜是荆南人的说法并不矛盾。


  綦毋潜的诗风接近王维,代表作《春泛若耶溪》入选《唐诗三百首》。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落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河岳英灵集》盛赞綦毋潜的《题灵隐寺山顶禅院》前所未有。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储光羲是綦毋潜同榜进士。他是中唐著名诗人戴叔伦的老乡,润州延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金坛人。中进士后做过冯翊、汜水等地县尉,长期得不到升迁,一气之下隐居终南山,准备走“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的典故来自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卢藏用和陈子昂、赵贞固是好朋友。陈、赵两人都死得很早,卢藏用对他们的子女视同己出。他的义举深受大家称道,可是他热衷做官又被大家嘲笑。唐朝皇帝经常在长安、洛阳轮流办公。皇帝坐镇长安的时候,卢藏用就隐居终南山;皇帝去了洛阳,卢藏用又隐居洛阳郊外少室山,因此得了个“随驾隐士”的绰号。


  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受唐玄宗召见之后准备离开长安,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


  “这里风景绝佳,很适合隐居呀。”


  “我觉得这里只是做官的捷径。”


  卢藏用听出了司马承祯的挖苦,恨透了这个牛鼻子老道。


  后来卢藏用如愿以偿,储光羲也终于熬出了头,他出山做了主管神祠的太祝,所以世称储太祝。随后升至监察御史,级别虽然并不高,但毕竟接近皇帝。他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曾经出使安禄山的根据地范阳,叛军攻陷长安后和王维等人一道被俘,接受了安禄山的官职。可能因为写过文章赞扬安禄山英明神武,后来虽然趁乱逃跑,叛乱平定后还是受到惩处,死在岭南贬所。


  《旧唐书》和《新唐书》因为储光羲晚节不保,竟然拒绝给他立传,试图抹去他存在过的痕迹,好在诗人最好的传记就是他写的诗。


  储光羲的传世诗作只有《杂咏五首》比较突出,这组诗每首只有六句,长度介于绝句和律诗之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这里的“情人”不是指恋人,更不是指小三。唐诗中的“情人”多半说的是男性友人。储光羲的诗后人评价很高。清朝诗论大家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把储光羲和王孟韦应物柳宗元并论同提,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常建祖籍河北邢台,开元十五年和王昌龄同榜进士,仕宦不如意只好寄情山水,移家隐居湖北鄂州一带。这里正是武昌鱼的真正产地,估计是奔着鱼来。大历中曾经做过盱眙尉。


  《唐才子传》说常建是长安人,但他写过一首《落第长安》,看诗意应该不是京城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朝很多举子落第后都不好意思回家,就算回家也要等风声过去之后。他们的心态和逃犯差不多。


  常建和王昌龄交情很深,王昌龄贬官龙标的时候,他曾写信邀请王昌龄一起归隐。王昌龄去世后,他写了《宿王昌龄隐居》怀念友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殷璠《河岳英灵集》把常建诗放在李白之前,“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常建是最接近王维、孟浩然的诗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我喜欢他的《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还写过一些不错的边塞诗,《河岳英灵集》推崇他的《吊王将军墓》


嫖姚北伐时,深入几千里。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奈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本号长期征稿,稿酬从优,要求原创,QQ 917293188(微信同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惑之年,他任性辞官:“我只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王季友
常建简介
观唐习律24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刘眘虚这首诗的景语也是情语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天妒英才:盘点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唐代著名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