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瞎盖章是门学问,那怕是乾隆也得叫他一声老师!

不知从何时起,网友就开始以调侃乾隆爷的审美为乐,先是放出他和他爹不同的瓷器审美:

又是挖出了他如何在前朝珍贵文物上,硬生生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

宋代汝窑天青碗底部的乾隆御制诗

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牛皮癣式”的盖章癖好:

如果说前两个实在是洗不动,这第三点,小编是无论如何也要替乾隆伸冤的——因为有一个民间藏家,比这位皇帝更狂,这人叫项元汴

以褚遂良版本的《兰亭序》为例,上边有200 多枚印章,乾隆皇帝只贡献了“三希堂精鉴玺”和“石渠宝笈”等十几个,但这个“区区”草民,却在这件作品上盖下了近 100 枚印章。↓

褚遂良《兰亭序》 唐代

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项先生盖的章,大家来品一品(黄色为项元汴章):

我们知道,玩收藏,肯定需要钱,项元汴的父亲项铨是个白手起家的商人,靠着诚信经营、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完成了项家的原始积累。

有意思的是,他的头两个儿子对老爹的这些“臭钱”一点都不感兴趣,身为三儿子的项元汴,继承了绝大多数的财产

《照夜白图》 唐代韩幹 项元汴旧藏

搁今天,项元汴的标签肯定少不了“富二代”这一个,但光说他是富二代,你可能不能想象他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多少财富,我们来简单换算一下。

在他收藏的书法作品中,购入价格最高的是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为2000 金。明代有把银两称金的习惯,而他生活的万历年间,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基本工资)是45两银,以当时的物价,盖个豪华别墅也就十几两银。

所以,项元汴花掉了近乎于一位县太爷45年的薪俸,买下一幅王羲之的作品,眼都不眨一下,这真的是字面意义的“富可敌国”了。

大佬坐姿

买的书画多了,就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收藏,收藏得有库房,所以项元汴为自己的藏品专门建了一个,适逢竣工前后正好获得了一把晋代古琴,曰“天籁”,他便将此楼起名为“天籁阁”。

每观看一次,兴之所至,他都会盖上一枚印章,才有了开头说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牛皮癣”。说起来,其实瞎盖章这个习惯,乾隆爷还是跟项元汴学的——他是项元汴的头号粉丝

《鹊华秋色图》 元代赵孟頫 项元汴旧藏

这么说可不是无端猜测:乾隆爷曾特意命内府从宫廷收藏库房中,拣出原项元汴天籁阁的旧藏书画,宋、元、明名家画卷各拿一幅,移藏于避暑山庄,并取名为“天籁书屋”,可见乾隆对项元汴的崇拜之情。

如果你以为他就是个躺在金山上的败家子,那就错了。项元汴虽然“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项家勤俭节约的习惯,他是不会忘了的,他总是在收藏的作品上,记录自己何时、何地、花了多少钱买回来的,以作备忘。

明末清初的一位藏书家姜绍书,在他的《韵石斋笔谈》中这样解释项元汴记账的目的:

不过欲子孙长守,纵或求售,以期照原值而请益焉,贻谋既周矣。

意思就是,你们留着也行,但你们如果想卖,看好了,当年我是这么多钱买的,哪个不肖子孙要是敢低于这个价格出手,我就从坟堆里爬出来,然后:

项元汴的收藏趣事远不止如此,如果留心,大家还会发现,在一些经项元汴收藏的作品中,会出现一个与作品内容毫不相关的字。

比如韩滉的《五牛图》,画面的右下角就有一个“此”字;

韩滉《五牛图》(局部)“此”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中则有“圣”字;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圣”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其”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其”

这就是项元汴独创的“千字文防伪系统”——他将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按《千字文》顺序进行编号,一幅作品对应一个千字文中的汉字。

这样,每幅经藏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成为风格独特的个人标记,也可以防止他人作伪。

这个行为,无意中为后人做了最初的鉴定和保真工作,这些字现在变成了流传有序的标志,成了今天鉴定字画的一个标准。

目前已知的项元汴“千字文”编号表:

上下滑动查看

其实项先生并不是只会收藏、盖章、防伪,他既是文人,那么兴趣爱好也随当时的大流,绘画、书法无一不精——除了诗歌

项元汴自己画完一幅画后,定会先欣赏一番,再题首诗,但他作诗的文采似乎从来不受人待见,辞句十分累赘,和钤印繁多的习惯一样——这些习惯和特点简直和某位“古稀老人”一模一样。

竹石图 项元汴

因此有些来找他求画的人,便会多出一些银两来“贿赂”他身边的书童,让书童等项先生画完以后马上拿走,防止他在画上题冗余的诗。

久之,人们便称这笔钱为“免题钱”

在他众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叫“子孙永宝”。我们不知道他是希望子孙保住这幅画的价格,还是希望这些珍藏之物能够被子孙长守。

项元汴子孙永宝印

不过不管是哪种,似乎都没有如愿。1590 年,项元汴逝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籁阁,被董其昌等递藏。50年后,清军南下,天籁阁毁于战火,项家后人流落各地,人去楼空,斯文不再。

对于这种变故,最痛心的是乾隆皇帝。所幸,项元汴的一部分藏品被这位同好找到,接管了过来。

项元汴像

再到后来,辛亥枪响,皇权落幕,昔日禁地也不再神秘,经过陈寅恪的学生翁同文估算,经历了清末变革后,宫中的项元汴旧藏,竟然还占据着整个故宫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他比盖章,乾隆同学还嫩了点
乾隆,很委屈
项元汴 |一个拥有半个故宫收藏的霸道总裁
论“手贱”,“盖章狂魔”乾隆的战斗力,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云烟散处飘天籁——故宫“中国书房的意与象”背后的收藏家项元汴
天下第一的《兰亭序》在明代原来藏在他家(二)|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