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元汴 |一个拥有半个故宫收藏的霸道总裁
userphoto

2022.06.17 浙江

关注
编者按


你能想到的超级富豪是怎样生活的吗?豪车游艇、私人飞机或者没日没夜的豪华派对?

当然这些都必不可少,但是还远远不够。于超级富豪而言,能限制他们的只有想象力。

在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就是西晋时期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斗奢这个成语也因此而来。石崇和王恺为了争谁是晋朝首富,开启了谁比谁更有钱大比拼。

王恺家用糖水刷锅,石崇家便以蜡烛当柴;王恺出游时用蚕丝作路两旁的屏障,围了足足四十里,石崇就用锦作屏障,围了五十里;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帮助舅舅王恺比过石崇,送给王恺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见了随手敲碎了它,又令手下人把家里几十株珊瑚树都摆出来,最大的一株竟有四尺多高,让王恺随便挑一个。



现代富豪们的生活更令人意想不到,普通交通工具已经满足不了,比如得拥有一个阿斯顿马丁牌的核潜艇,把它当座驾参加游艇派对。不仅得深潜海底,还要探索宇宙,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就创办了私人太空发射公司,目标包括月球和火星。在运送了无数卫星奔到太空之后,私人载人之旅也可能在明年进行,而包下这个行程的旅客正是另个超级富豪前泽友作。热爱艺术的他计划将携6至8位艺术家共赴宇宙,完成关于宇宙的艺术作品

富有想象力的有钱人世界我们也想象不到。

 
不过我们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明代的另类霸总——项元汴

项元汴有多另类?作为一位明代人,他不图官场仕途,不图佳丽美酒,也不像石崇、王恺那般挥金如土,他善于理财,勤俭节约,唯一的爱好是收藏,并且不惜花重金购入法书名画、鼎彝玉石。

我们知道刘益谦豪掷3.8亿买下王羲之《平安帖》拍场教父张宗宪“1号牌”的收藏故事,刘銮雄超200亿收藏,他们的收藏故事都被人津津乐道。

项元汴这个名字显得很陌生,但是提到《女史箴图》、《兰亭序》、《五牛图》,大家都很熟悉,而这些藏品都曾经是他的收藏。项元汴,他是一个拥有半个故宫收藏的霸道总裁!


明末清初时期的学者朱彝尊这么形容他“海内珍异,十九多归之。”

明代豪门理财之道就是多藏古玩字画

合理避税



项元汴为什么能够成为名重天下的大收藏家?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个富二代




项元汴出身名门世家,从宋代到清初,项氏家族中举人有十三人,中进士有十一人。项元汴的祖父那一代的家境并不好,家道中兴始于父辈,项元汴的父亲项铨年轻时便善于理财,广交好友,和气生财,逐渐积累了大量财富。豪门财产争夺大战也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作为家中的第三子,备受兄长们的爱护,并且长兄项元淇又把分给自己的财产转赠与他,所以项元汴在年轻时就继承万贯家财,成为超级有钱人


 


项家积累财富的特点是多聚金银古玩,少置田地房产。项铨很注重收藏,项元汴深受影响,并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他十六岁开始投身收藏,并以此作为毕生的事业


东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项元汴旧藏)

项元汴恪守祖业,勤俭持家,过的相当朴实,除了家业之外,他还进行书画、古玩等买卖,既沾风雅,又得暴利。明朝田地房产税很重,他就很少购置良田房产,多藏金银与古玩字画,可以称得上是合理避税



鉴赏能力不佳?但我有一帮好兄弟!



没有一个收藏家一开始就是收藏家。最初项元汴的鉴赏能力并不出众,但他善于学习,广于交往,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和众多文人藏友交流心得,鉴赏力在和鉴赏大家的交往中不断得到提升。


唐 韩幹 《照夜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原项元汴旧藏)


项元汴与文徵明、文彭、文嘉交往密切,他的很多藏品都请文氏兄弟帮忙鉴定。文氏兄弟经常充当项元汴的顾问,他们为项元汴作书、鉴定、题跋,推荐藏品,甚至推荐好的工匠为其鉴藏活动服务作为报酬他会送给文氏兄弟大米之类的小礼物,抠门如他并没有真金白银的回报。

当然,项元汴还会购买、收藏文家藏品和文徵明字画,他从文家收藏了扬无咎《四梅图》、张果《自书诗册》、吴镇《竹谱》等。项元汴还曾经到停云馆亲自拜访文徵明,并以润笔四金向文明索书,文明为他作小楷《古诗十九首》和陶渊明《田园诗》,据统计他至少收藏了三十多幅文徵明的字画

同时拥有文氏家族和项元汴双方收藏印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不少,例如扬无咎《四梅图卷》、苏轼《前赤壁赋卷》、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等等。从和文氏父子的交往中,除了获得藏品,更重要的是项元汴学习到文氏的鉴赏趣味以及鉴定方法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藏(原项元汴旧藏)


眼力见涨后,为了彰显自己鉴藏界领袖地位,项元汴刻薄的嘲讽王世贞、王世懋兄弟的鉴赏力如同双眼失明,顾从德、顾从义兄弟是单眼瞎,只有文徵明两眼清明,却已经去世很久,如今的天下只有我有好眼力。(詹景凤《东图玄览编》“项(元汴)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王氏二美则瞎汉,顾氏二汝眇视者耳。唯文徵仲具双眼,则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在欲我以双眼称之。


大名鼎鼎的顾恺之《洛神赋图》
也曾是项元汴的收藏之一

顾恺之《洛神赋图》也曾是项元汴的收藏之一


除了文徵明父子,项元汴还与陈淳、陈继儒、李日华等人来往频繁,他们都是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名家。“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也跟项元汴关系密切,他自小在项府欣赏学习了项元汴收藏的字画,从中汲取养分,画技大进。项元汴也目光长远的把仇英的画都给买下,《汉宫春晓图》出资高达200金。

南宋 李唐 《采薇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原项元汴旧藏)


有趣的是,项元汴与王世贞有很多共同好友,两人却并无什么往来。实际上,王世贞作为当时江南地区有名的文人鉴藏家,和项氏两兄弟都交好,唯独与项元汴关系冷淡。

王世贞嘲讽项元汴也丝毫不留情面,有位卖主曾向王世贞兜售一卷宋代篆书千字文,他先鉴定为北宋初年书法名家徐铉所书,后来又对是否为真迹疑虑就没有购买,卖主后来以百金的价格卖给了项元汴。项元汴买下赝品遭到王世贞无情嘲讽,他引用谚语“若无此辈,饿杀此辈。”,正是有项元汴这样眼力差的人,才养活了贩卖假画的书画贩子。这件《篆书千字文》有残卷存世,经《石渠宝笈三编》和鉴定家徐邦达考证应为南宋时期的书迹。


北宋 徐铉(传) 篆书千字文残卷
黑龙江博物院藏(原项元汴旧藏)


项元汴的吝啬一直被人诟病。虽说项元汴在书画收藏上舍得一掷千金,但觉得自己买贵了吃亏的时候,就会表现的茶饭不思,忧形于色,不见任何喜悦,项元汴的二哥项笃寿对他十分爱护,二哥很懂弟弟的习性,总是假装喜爱这些藏品并将其买下,予以安慰。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项元汴旧藏)


人们总是喜欢赞美项元淇、项笃寿慷慨大度,来反衬项元汴斤斤计较,刻薄无情,其实兄长们或从文或从政,只有项元汴留在家中打点家务,侍奉母亲,并投身家业经营管理这也更能证明项氏兄弟感情非同一般,相互帮衬。

生在巨富之家,兄友弟恭,善于经营,又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项元汴不想成功都很难。


明 项元汴 《仿苏轼寿星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一个拥有半个故宫的收藏的男人



那么项元汴有多少收藏呢?

大概就是看完所有藏品,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同时代的人记载“项氏所藏如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不计其数,观者累月不能尽也。”同时代的文人、画家、书画掮客,包括后来的董其昌,只要曾经看过这些藏品的人,都无比钦羡。

这不是夸张手法,他所藏之物以书画为主,很多藏品都是自唐宋元至明中期流传有序的真迹名作。著名史学家翁同文推测,项元汴旧藏书画至少有2190件。现存经项元汴收藏的书画精品中,常常在画幅右下角,用《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的一个字作为编号。由此可知,当年项元汴的书画藏品多到以《千字文》的编号来管理。据《故宫书画录》统计,故宫书画收藏共计四千六百余件,项元汴凭一己之力,撑起故宫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项元汴旧藏)

 

韩滉《五牛图》
故宫博物院藏

流传至今的名画法书诸如: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卢楞伽《六尊者像》、韩滉《五牛图》、韩幹《照夜白图》、怀素《自叙帖》、《苦笋帖》、李白《上阳台帖》、欧阳修《书千文卷》、《梦奠帖》、颜真卿《刘中使帖》、李唐《采薇图》、扬无咎《四梅图》、马和之《豳风图》、《唐风图》、李迪《鸡雏图》、马麟《层叠冰绡图》、苏轼《前赤壁赋》、黄庭坚《松风阁诗》、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倪瓒《竹枝》、王蒙《葛稚川移居图》、《花溪渔隐图》、钱选《浮玉山居图》等等。


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项元汴旧藏)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
跋尾项元汴的标价 故宫博物院藏

项元汴曾得意地为怀素《论书帖》书写一段长跋
表达对怀素的独特见解

 
每一幅都是镇馆之宝级别!



乾隆是盖章狂魔?不,我才是巨能盖!



如果说项元汴还有什么被人诟病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在收藏的作品中疯狂盖章,连盖章狂魔乾隆都甘拜下风。
 
项元汴每当得到佳作,经常在其引首、前后隔水、骑缝、拖尾纸上盖满各式各样的收藏印,成为他收藏的一大特色。


《兰亭序》 神龙本 项元汴的印章

《兰亭序》 神龙本 项元汴的印章


据考证,在项元汴收藏品中钤印最多的是《卢鸿草堂十志》有将近100方,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88方,怀素《自叙帖》上有70多方。他钤印的格式没有规律,有时一方印前后重见多次,我们常常能看到盖有“项子京珍藏”、“天籁阁墨林”、“天籁阁”之类的收藏印。



《兰亭序》 神龙本 项元汴的印章
 
收藏家姜绍书讥讽他这样的行为是在美人脸上刺青,“以明珠精镠聘得丽人,而虞其他适,则黥面记之。抑且遍黥其体无完肤,较蒙不洁之西子,更为酷烈矣。”

叶昌炽对此则有“十斛明珠娉丽人,为防奔月替文身”之语,项元汴就如对为防止受宠的美人逃走替她纹身一样,虽对这些字画极度宠爱,却为防止落入他人之手满足一己私欲而盖满印章,话语刻薄,却一针见血。

有人埋怨,就有人理解。这世界上有一种默契,叫做惺惺相惜。正如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穿越时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特别的懂你。项元汴曾获一古琴,上刻有“天籁两字,便将收藏之所取名为天籁阁。后来清军南下,项家宅院也大半毁于战火,天籁阁所藏藏品后来大多归入清宫内府,占了清宫收藏中的很大比例,因此项元汴的名字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唐 韩滉 《五牛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项元汴旧藏)


乾隆曾六下江南,全都去了项元汴的家乡嘉兴,他八游南湖,登览烟雨楼,专访天籁阁旧址。天籁阁深深吸引着乾隆,题咏达数十首。他还按照天籁阁的意境,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建天籁书屋一座,还命内府将宫廷收藏的原项元汴天籁阁旧藏的书画,选出宋、元、明名家画卷各一卷,移藏于天籁书屋。



乾隆最后一次南巡到嘉兴时,作《天籁阁》一诗追念项元汴。“槜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当然,他也将“黥面”之术发挥到了极致,让每幅收藏的字画都盖满印章。时隔百余年,有一个人,继承了你的意志,这可能是宇宙中最后的浪漫。
 
虽说项元汴爱乱盖章,吝啬,刻薄,但我们知道他是个好收藏家。比较历代书藏家所藏书画的总规模和精度,项元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家,独步古今,无人能及

这是个被誉为明清以来八大鉴赏家之首的男人,有人说:他撑起了半部中国的美术史和书法。比如说,他的书画收藏总量大概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半。世界上诸多博物馆的中国书画类的镇馆之宝来自于他。总之,这是个拥有无数故事的男人。

坦白来说,年轻时的项元汴还算不上鉴藏家,最多算是一个古董商人,这话的意思是说他的专业能力并不是那么强。那他如何在 30 岁左右时完成了初步的收藏体系建立呢?这得益于,他与同时代明代书画大家的交往。

文徵明就是其中之一,在当时文徵明不仅是当红画家、吴门画派的盟主,而且在江南一带的书画鉴藏中也是泰山北斗一样的人物。文徵明比项元汴大 55 岁,但他很长寿(近 90 岁时去逝),所以项元汴才有幸与文徵明产生了更多交集。




因项元汴而提升了自己艺术成就的也大有人在:仇英,虽然后来成为明四家之一,但仇英一开始只是个工匠出身的画工,靠画画糊口,但是他的模仿能力极强,项元汴就把他请到家里来临摹古画,一呆十几年,终于摹成了一代大家;董其昌,年轻时多次拜访过项元汴,在短时期内阅遍了天籁阁历代的精品,终从晋、唐人的真迹中寻找灵感。

世人评价项元汴有些吝啬,但在收藏上他却常常一掷千金,是真的千金!

项老板从根本上说是个商人,他有自己的一套收藏法式。

其一是,热爱盖章。在书画上盖章本来是宋代以来的传统,可是像项老板这样基本上看一次就盖一次的也算是天下第二了(第一当然是他的粉丝乾隆了)。项老板经常用的印鉴有“项元汴印”、“子京”、“墨林”、“天籁阁”等等,大概有110方。



章多也就算了,盖得还比什么都勤快,在《卢鸿草堂十志》中盖了近100方,怀素《自述帖》上盖了70多方……

其二是,喜欢记账。项老板往往在藏品的题款中把购买的价格也写上去,就跟账本一样。比如说,他藏的最贵的是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二千金,其次是怀素《自叙帖》,值千金,赵孟頫《书道德经卷》“其值七十金”……当时的一金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到两石大米,高级商品房大概要400斤,所以……你去算吧。 


杨凝式《韭花帖》跋尾项元汴的标价
故宫博物院藏


其三,独家编号。项老板将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做了一个编号,编号是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来的,比如韩滉《五牛图》的编号是“此”字,王蒙《稚川移居图》对应的是“圣”字……很有打假意识噢!


苏轼《致梦得秘校尺牍》
右下角有千字文第八○一「具」字编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临宋元六景(局部)》
后有项元汴印等及千字文第六八九「聆」字编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说中的天籁阁

项元汴曾经搞到一架据说是魏晋时期的孙登的古琴,琴上刻着“天籁”两个字,所以就将自己的藏书楼叫做“天籁阁”,天籁楼里藏的除了书,当然就是他收集到的各种古董了。




那是1556年的冬天,何良俊铭记一生的日子。他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郑重地写在了《四友斋丛说》里。

他在主人的带领下,走向天籁阁。堂前是松石梅兰,似有暗香来。入书房,登上墨华阁,转过四座大理石屏风,最后进入一个密室……


项元汴曾得意地为怀素《论书帖》
书写一段长跋
表达对怀素的独特见解


何良俊看到了一个时光隧道。

如果说去年寿宴的奢华只是让何良俊感叹不已的话,那么这里让何良俊完全失去了言语的能力。

这个时光隧道里,陈列着商周的彝鼎、汉代的玉器、唐宋的巨迹、宋元的名画、永乐朝的漆器、宣德朝的香炉,还有数之不尽的大小瓷器、古籍、古砚、佛像与各类珍玩。好像整个世界的宝物都挤到了这小小的阁楼中。

然而当时的何良俊不知道,他所看到还远远只是阁楼里的冰山一角。这里还有在后世能让无数艺术史学家为之赞叹的米芾的画作、宋徽宗的工笔,以及能让无数博物馆为之疯狂的王羲之的书帖。

这就是天籁阁,让后世为之赞叹并且无限惋惜的天籁阁。

“第二天,他会去看他的宝石和贵重石头,他有许多这类东西,价值连城……如果他想每样看一遍,得花整整一个月,然后才能从头看第二遍,第二遍同样会给他带来快乐,因为自从他从上一次看它们起,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这是菲拉雷特对意大利“痛风者”皮耶罗艺术品收藏的描述。而如果换成项元汴的话,这时间得延长为两个月。

项元汴的收藏有多少?以其最著名的书画收藏为例,民国年间,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根据千字编号推测出了项元汴的书画的收藏总量——2190件。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我们对比下汇聚了数百年积累以及举国之力做收藏的故宫博物院或许就比较直观。根据《故宫书画录》,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为四千六百余件,项元汴个人的收藏,就将近故宫的一半,更不用提其收藏质量之高。


米芾《清和帖》,项元汴旧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他的收藏质量有多高呢?我们来稍列几个名字:他一生收藏过王羲之、孙过庭、褚遂良、怀素、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帖,顾恺之、王维、韩滉、巨然、李公麟、马远、梁楷、宋徽宗、赵孟坚、赵孟頫、王蒙、吴镇、倪赞、黄公望、文徵明、仇英、沈周等绘画精品。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羲之的《瞻近帖卷》《行楷书千字文》、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米芾的《清和帖》、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等都曾经置于天籁阁。

他的天籁阁,是所有当时的文人、后世的艺术史学家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天堂。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局部)
为文徵明晚年所作
项元汴少有地未在此幅图中留下只言片语


在项元汴的天籁阁中,除了震惊世人的书画,还有同样丰富的青铜器、瓷器,甚至乐器等藏品。如此丰富的收藏,也难敌后世的变故。

1590 年,项元汴去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籁阁,被董其昌等递藏;

50 年后,清军南下,天籁阁毁于战火,项家人流落各地,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洗劫,人去楼空,斯文不再;

再后来,项元汴最大的粉丝乾隆专访天籁阁,收藏了项元汴的大部分藏品;最后,又经一些变故,部分珍品流出国外,有些进入故宫......

明 项元汴 《梵林图卷》纸本
设色 25.8x8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在帝制时代的中国,对一个人的才能、地位最大的认同来是自于国家组织的各级考试,很少有人能禁得住通过国考以取得功名的诱惑(项元汴从未参加考试),因为这是通行的迈向社会精英人群的必由之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由艺术品构成的世界,却让项元汴足以抵制住这种诱惑。

作为这些藏品的主人,他花费巨资所赎买的,乃是逝去的时间,逝去的荣光。当项元汴在满眼古物的天籁阁里踱步时,他一定是这样想的,由于他连接着宋元、隋唐、魏晋乃至更早时候的文化英雄,连带着自己也加入到文化精英的行列中去了,在“功利主义者”的眼光看来,这或许正是艺术战胜世俗的一个明证。

宋代,在艺术上是一个无比璀璨的时代,项元汴天籁阁中的宋代书画是他收藏的重要一环,那里闪耀着——李成、范宽、米芾、马远、宋徽宗、李迪......——顶尖书画家的光辉。

其中,南宋大家李迪的《雪树寒禽图》和《双雏待饲图》(下图)也都曾进入天籁阁,这两幅作品现在看来实在是太萌。前者是李迪的晚年精品之作,后者更是被项元汴评为“神品”。



《雪树寒禽图》画的是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雀鸟。山坡以粗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双钩写竹、树干,敷色渲染。雀鸟以没骨及钩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此画是李迪晚年的精心之作。


《鸡雏待饲图》被项元汴评其为“神品”,画面不作背景,只以黑白黄三色细笔勾描鸡雏细润丰满的毛羽,两鸡雏或立或卧,张口而鸣,神态生动,十分可人。


项元汴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民间收藏里的第一牛人,存世的古画精品,当年大多都曾经过他之手。一座天籁阁,撑起了书画的半壁江山。

1590年,项元汴去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籁阁,被董其昌等递藏。再后来,清军南下,天籁阁毁于战火,项家人流落各地,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洗劫,人去楼空,斯文不再。

对项元汴这个人,历来是有粉有黑的。粉的人里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乾隆帝了,乾隆六下江南,都到过嘉兴,八游南湖,专访天籁阁旧址,游览的时候爱写诗的毛病又犯了,就顺手写了几十首诗。

这还不够,还非要把天籁阁带回老巢。于是下旨在承德避暑山庄新建了一座“天籁书屋”,并且又写了七首诗。然后以前藏在天籁阁现在藏在他的宫廷的米芾、吴镇、徐贲、唐寅的画卷各选了一幅,送到天籁书屋,当然了,照例还是写了一首诗。

当年乾隆最后一次南下嘉兴,写的《天籁阁》是这样的:

携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
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黑项元汴的人呢,也很多吧,大抵看不得他的商人行径,又是弹幕又是账簿,在文物的乱涂乱画上的创意未免太过了……大概也是这层原因吧,史家也往往对项元汴不怎么待见,不爱搭理他。

而项元汴本人呢,不知道稀不稀罕搭理那些人?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富家子弟的“买买买”,成就了半个故宫!
厉害了!故宫有一半的藏品都是他的!
论“手贱”,“盖章狂魔”乾隆的战斗力,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故宫钱币收藏研究的意义
藏画藏品撑起一个元内府
他凭一人之力,撑起故宫半壁珍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