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言:贵客

原文刊于《上海文学》2019年第11期


当无路可走时,她首先想的是回苏塘去。这样的念想在脑子里无数次演练之后,终于有一天早上,她下意识地拖着行李,就上了那辆往沿海方向去的巴士。
破旧的巴士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进像颠簸中的船。但她没有像车上其他人那样大呼小叫地抱怨,反而觉得巴士像小时候的摇篮一样摇着迷迷糊糊的她。在巴士越来越远离山尾的时候,她竟然奇怪地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气味。慢慢地,似乎正是那气味让她变得轻了起来。也正是那气味在黑暗与光亮之间,让她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位置。她和巴士瞬间像一起拥有了翅膀,飞了起来。她几乎忘掉自己中途换了三班车。
车子忽然紧急刹车。不知是夕照还是疲倦让她没能很好地回到眼下。
苏塘到了。司机再次提醒她苏塘到了。她有些激动地跳下了车,没错,这就是苏塘。她已经闻到了海风的味道。那正是她早上上车时就提前闻到的味道。现在,她又一次欢喜地深吸了几口气。
镇上没什么变化。她急切地判断着。但当她下车再往四周望的时候,却发现其实她不是在镇上。她询问了旁边的人,那人看了看她的穿着,又看了看她的表情,带着慵懒的语调对她说,这就是镇上。她有些羞愧地表示自己很久没回来了。这次,那人多少有些鄙夷地对她说,原来是本地人,我以为是“客边”(当地人对外省人的称呼)。他略微停顿下,接着说,你要说的是这里原来是地瓜地、花生地……这里如今是主干道了,你看看是六车道了,而原来的镇上才两车道。他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支烟,点上烟的时候还上下打量了下她,接着莫名地说他女儿也在外省。他女儿估计跟她差不多大,她想,但她没有说出来。大约是因为想到自己的女儿,他的态度好转了不少。他笑着说,现在有能耐的人都在外省。
“我们盐场这里对年轻人来说的确什么都干不了。”他看着她说,也许还等着她赞同的表情。
她也只能笑了笑。不然又能怎样。再说,她心里想的是早点回家的事。她已经赶了一天的车。因为想到家就在不远的地方,她打起了精神。而那人似乎比她显得更为激动,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女儿的故事。听着听着,她才隐约明白他女儿已经多年没有回来了。
“我们都会不定期地收到她从网上买的衣服、鞋子。那些快递箱子都快把房间塞满了。老太婆竟然嫌太贵,舍不得穿都放在衣柜里。”他哈哈一笑。她这时才注意到他脸上的伤疤。他不时地拍拍腰部,他应该是一个好强的人,但显然被病痛折腾着。为了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她把脸朝向盐场。
盐场还是跟过去一样。这给她带来一种久违的温暖。
风越来越大了,那些石头储存室旁的风车不断地转动着。她竟然奇怪地觉得风车像是钟表一样,而正是这些风车让白天过去晚上来临。岁月匆匆老去。想到这些,她难以掩饰自己的伤感。
“阿玉,阿玉……”有人喊着她,她回头一看,没有她认识的人。她想大约是自己太想念家了,所以会有那种错觉。她又一次闻了闻气味,没错,是海风的气味,那气味从前是咸涩的,如今竟然有一丝甜味。
可实际上如果不是离婚后,彩玉无路可走,她的确是不会再回到外婆家的。打记事起,彩玉就被母亲丢弃在外婆家。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彩玉才被母亲带回墩兜。母亲路上一直给彩玉灌输墩兜才是她的家。而关于她被丢弃在外婆家的事,母亲却是轻描淡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可以把自己的亲生女儿从出生后不久就丢弃在别人家长大到十五岁呢?母亲才不管这些问题。在彩玉看来母亲像个无心无肺的人一样,她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行着,那么彩玉也得自然而然地接上齿轮。母亲的口头禅就是,“别人不是都照样活得好好的”。
虽然百般反对,但在彩玉从西安回来不久,母亲就给她定了现在这门亲事。并且,母亲还因为这门亲事而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她像高血压患者发作时一样涨红着脸谈及彩玉这门在她看起来捡到宝的婚事。甚至,母亲透露正是由于她私下找了男方母亲的妹妹,这婚事才顺利过关。但在彩玉婚后,母亲就基本上没跟她有过联系。彩玉生孩子的时候,母亲没有带一只鸡或鸭上来;彩玉上回重病住院的时候,母亲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以至于彩玉的婆婆夹杂着嘲讽的口气说,“阿玉啊,人家童养媳都要一年回一次家。”或者,婆婆会换一种说法,“人家童养媳的爸妈、兄弟、姐妹都会来山尾玩个把月。”
每年年底,彩玉就会患上焦虑症,她厌倦回山尾,但她更怕从别人的眼神中读出关于遥远的墩兜的疑问。当彩玉在山尾看着起伏的山峦和风中摇摆的芦苇、水稻、油麦菜、豌豆,看着满山晾晒的地瓜、大暑天最后剥掉外壳的荔枝时,她就会不安地想着关于自己的命运。在这十几年的时间中,彩玉生了早早和晚晚,最后和丈夫离婚。离婚当然不会比她结婚的时候更难于启齿。只是,当她想到出去玩了一天的早早和晚晚回来后忽然不见自己的母亲……她眼里噙着泪水。其实正是因为心软,她和丈夫领完离婚证后,她还在山尾住了一段时间。她照样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时为了忘掉内心的痛苦,她拿着抹布把家上上下下擦拭了一番,直到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
 
彩玉有些惆怅地抱着双臂等着摩的。已经是暮色四合的时候,彩玉总等不到摩的。停靠站的人越来越少了,由于天气冷,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了。
其实彩玉完全可以打电话给舅舅。从前舅舅还是很疼她的。不过那时连表哥都还没结婚呢。如今表哥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前几年表哥去山东威海批发海鲜,赚了一点钱回来盖房子。但是盖房子的时候,表哥的手不小心被吊车砸到,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回来后情绪大变。说到表哥的事,即便沉稳如舅舅也忍不住哽咽起来。这样,彩玉又放弃了给舅舅打电话的念头。
再说,回来就回来,没有必要搞得大家都有些紧张。彩玉又换了一边手拉着行李。她只带了几件冬天的衣服,其中有两件还是外婆在她结婚时送给她的。但是前年外婆已病故了。回想起来,正是在外婆病故后,彩玉再也没有回苏塘。这样一想,她开始有些后悔回来。
当彩玉失魂落魄地站在路口时,有个脸部被毛线帽子包裹起来的骑车女人突然叫了一声:彩玉,是彩玉吧?彩玉回头一看,有些懵地点点头。对方笑了起来,她说你认不出我了,我是阿霞。彩玉一听,原来紧绷的脸就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阿霞摘下帽子,把车子停靠在彩玉的旁边,乐呵呵地说,“有十几年没见了,比原来漂亮多了……这衣服也真是好看……有钱人就是不一样啊。”接着又说自己现在成了农村婆,“有什么办法呢,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去拚命打工,嘴巴只能缝补起来。”阿霞说完自己就笑,露出小酒窝,才让彩玉认出她少年时的样子。
彩玉说了声“阿霞”,竟然差点掉下泪来。好在天黑,阿霞又大大咧咧,并未察觉她瞬间的表情。阿霞把车子摆了过来,说,彩玉,要是你不怕我这车技,你就坐上来吧。这么晚了,摩的也不好叫。
这样,彩玉就坐上了阿霞的自行车。阿霞边骑车边对彩玉说,真没想到我们十几年后还能见面,我每回都像听故事一样听说你去外省了。
“那是十六七岁时候的事,我那时跟我爸妈去西安。”彩玉说完都有些感慨,这时间走得真快。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阿霞说,“我妈妈那时在你外婆家凿海蛎,现在我在你们家做鞋子。很有意思。”“做鞋子?”彩玉并不知道外婆家有做鞋子的。“是你表嫂在家里代加工的。我每天晚上做到十点半。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胆子好大,那么晚了,我每回都是自己骑车回去。”阿霞说得没心没肺,彩玉听得有些伤感。“你丈夫呢,他该去接你才是。”彩玉说出这话连自己都没有底气。“男人能做什么呢,他们不去做乱七八糟的事就很好了。”阿霞还是笑,她的笑声中有一阵阵的冷风。
终于过了闸门,但是木麻黄上面的鹧鸪叫声让彩玉产生了一种久违的荒凉感。彩玉拉了拉阿霞的衣服。阿霞就笑了起来,放心,有月亮呢,现在还能看到路呢。彩玉想要是自己也像阿霞那样乐观就好了。
路上,阿霞滔滔不绝地盘点着她们的同学,谁谁谁在哪里做了什么,谁谁谁发财了,谁谁谁竟然被列入失信的黑名单,等等。
“有人竟然想在村里搞个公墓,侵吞大家的田地,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外面变着花样赚了点钱就回来欺负我们,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不配是我们村的人,更不配做我们的同学……”还是阿霞义愤填膺的声音。
彩玉认真地听着,脑海里却浮现出小学门口的那块空地,她的语文老师上了一半的课还跑去收晾晒在那里的花生,那雨下得很快,她那时觉得被雨水淋湿的语文老师倒像她的母亲。后来那个语文老师去了哪里……她还记得那个喜欢打乒乓球跛脚的男同学在做完腿部手术后却永远不能再走路了……最后一个镜头是她的母亲到中学那边用编织袋把她的课本打包了挑着走,年轻时候的彩玉一直哭着……那泪水如今又挂到彩玉脸上,她小心地扭过头去,她去看月亮,月亮跑在她们前面。
那发白的路还在延续着。彩玉心里不断地搅动着,有时沸腾,有时冷却。她知道这就是苏塘,这就是她想回来的苏塘,她要面对的苏塘。
大约十几分钟后,阿霞终于把彩玉送到了外婆家。说是外婆家,其实更准确点说是舅舅家。在外婆去世后,舅舅家就把房子盖到马路边。那是最靠近盐场的一块地,原来是邻居家的,邻居的儿子好赌成性欠了一屁股债,于是上门主动提出要变卖那块地。本来说得好好的是一整块地,那样外婆已经想好给彩玉的两个表哥各盖一套房。可邻居临时反悔,另外一半地被邻居弄了个养猪场。大约是被村里人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邻居就把养猪场退还成菜园。不过,外婆并没有看到菜园的样子。现在,彩玉一下车就看到了那片菜园。原先外婆就是指着那片菜园说,阿玉啊,往后要是哪里过得不好,你就回来,外婆盖房子的时候多腾一间给你。想到这,彩玉忽然觉得心脏一阵难受。可当她再往天上看的时候,那满月的光已经沿着菜园中的两株龙眼树泄了下来。彩玉觉得好在自己还是回来了。只有回来,才能闻到有月亮晚上的苏塘原来是这般的气味。可这是她从前都不会想到的。她曾一度以为自己会一直在顺义郊区做瓷砖生意,再栽种点绿色的植物,接送小孩读书,与朋友打牌度过漫长无趣的时光,或者就在山尾培植枇杷、荔枝……谁能想到有一天她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她还在发愣的时候,阿霞已经把彩玉的舅舅叫了出来。舅舅跑了过来,显然因为没有想到彩玉会回来而有些惊喜不已。他一边帮彩玉拿行李一边抱怨彩玉太客气了,可以提前打个电话,他好骑车去接。再说家里电动车都有两部。接着出来的是舅妈,舅妈也叫了起来,阿玉啊,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阿玉回来了,难怪今天还听到屋檐上的喜鹊叫个不停。彩玉不好意思地叫了声“舅妈”。舅妈抚着彩玉的后背,动情地说,“要是你早点回来,舅妈就杀只鸭给你吃,舅妈知道阿玉最喜欢吃鸭肉。”彩玉不好意思地用微笑表示谢意。舅妈却没有消停,她接着打电话给彩玉的表嫂。彩玉听说过表嫂在珠宝城那边上班。表哥结婚后,彩玉算是比较少见到表嫂,其实准确点说是彩玉已经很少回来。而每回回来,表嫂都在珠宝城加班。
表嫂半小时后带着海蛎、蛏和两斤多面条回来。不过和多年前所见的那个嘻嘻哈哈、光彩照人的表嫂比起来,眼前的这个表嫂像是另外一个人。她见到彩玉并没有笑,而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就进去做饭。因为忙着和舅妈聊天,彩玉竟然忘记原来两个小孩子在楼上看电视。是两个小孩子的哭泣声,让彩玉发现自己一时走得匆忙竟然忘记带点零食。而每回她都是带着零食和玩具回来的。彩玉刚要上去看。舅妈就赶紧让彩玉先坐着,小声地说,你表哥回来了。
果然是表哥回来了。他先是一笑,接着却用一种疏远的声音对彩玉说,“这么晚才回来的?”彩玉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就是想回来看看大家。”表哥点点头,忽然又说,“要是前几年奶奶在的时候,你肯回来……”表哥说得彩玉低下了头。舅舅不高兴了,说,“彩玉人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这走一步哪那么容易……”表哥看自己的父亲都这样说了,也就不再说了,拿出手机一脸严肃地翻看着。舅妈说,“别听你表哥乱说……再说你外婆现在可是在过着好日子呢。”
 
“彩玉说说看,听说你们在外面又是做租赁又是做瓷砖的。”舅妈边剥洋葱,边等着彩玉的答案。
“外面生意不好做。”彩玉想来想去还是这句话比较合适。
等表哥上楼了,舅妈就小声对彩玉说,“别听你表哥胡说八道的。”然后舅妈就用手指指了指脑袋,那意思是他脑子有点问题,容易情绪化。
舅妈虽是这样说,但是彩玉发现她还是上上下下走了好几回。彩玉猜她是过去劝慰表哥。不知道为什么,彩玉觉得自己过来有些不合适,尤其是原来想长期住在这里的想法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她想明天就走。如果有车的话,也许她想晚上就走。去哪里呢,能去哪里呢?她不知道,她也隐隐害怕知道去向。
孩子们下来了,他们各自手里拿着一把玩具枪,朝彩玉开枪,要求彩玉投降。本来这是孩子们天真的地方。结果,表哥迅速从孩子们手中夺去玩具枪,直接砸在地上。孩子们害怕地躲到厨房去。彩玉尴尬地劝慰表哥,“孩子都是那样,即便是我家那两个也是闹得不可开交。”
“孩子都那样。”彩玉又重复了遍。表哥并不作声。他拿着几双鞋子在对比着。然后,他朝大厅走去。现在彩玉才发现自己一直坐在厨房对面的房间里。她站起来看着大厅,样子有些陌生。表哥就解释说,本来想赚点钱,就弄了个加工厂,如今乱糟糟的。表哥说的加工厂是家庭作坊,由于表嫂从前在鞋厂上班,那两年鞋厂生意好,表嫂就把一些加工的业务接回来。请的工人多是村里人,其中包括彩玉的小学同学阿霞。现在业务少了,表哥也无心管理,那些缝纫车也就生锈在那里,堆积的鞋子零件也散发着一种难闻的塑胶气味。
“做什么不好,偏要做鞋子。”表哥没有理会,闭着眼睛靠在鞋子堆里。等他看到彩玉去摸缝纫车的时候,突然笑了起来,“你现在还会缝纫?”
彩玉并不回答他,她想亲自去试下给他看。舅妈却过来喊,“阿玉啊,孩子们快来吃饭了。”
饭热腾腾的,在彩玉准备吃的时候,表嫂才想起忘记放盐巴。舅妈就唠叨了句,“我们这边最不缺的就是盐。你舅舅刚才特意叫人去盐场拿了一点盐,到时你回去的时候就可以带走。”孩子们争着往自己的碗里夹肉和鱼。彩玉把筷子先搁下了。
舅妈接着补充说,“这里拿的盐是没有加碘的,听说外面的盐都是加碘的,天天吃加碘的盐也不好……你要细盐、粗盐都有。要送人呢,只要你带得走,都可以拿点,来趟不容易。”
舅舅笑着说,“人家现在谁会在意一点盐呢,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一小包盐都可以吃一两个月的。”
“话不能这样说,本地羊吃本地草,彩玉那也是我半个女儿了,我怎么能不知道彩玉想着家里的盐。”舅妈边说边给彩玉碗里夹了几块肉,“吃吧,都是一家人。”表嫂低着头吃饭,才吃完一碗,她就去洗碗,然后去做鞋子。彩玉示意舅妈再叫她吃一碗。舅妈把围裙脱下说,“她啊,铁人一个,铁人一个。”彩玉不知道舅妈是说表嫂的脾气还是说她吃苦耐劳。孩子们草草吃完就去看动画片。彩玉摸了摸他们的头,想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但很快她又想起自己的丈夫,想到自己多年来的委屈。她努力忘掉那些不快的事,却总是不能忘掉。她看到房子周边的一切,又不免感伤了起来。
吃完饭,彩玉通过洗碗池的那扇窗望了望盐场那边的灯火。灯火很暗,有时在你认真看的时候,那灯火又很亮。但灯火的周围有一圈冷却起来的光晕一般。
舅舅吃完饭就骑车去盐场那边。“这么晚要去盐场?”彩玉从厨房追出来着问。舅妈就在一旁唠叨,“你舅舅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好像整个海都跟他有关。”
“不是说舅舅已经退休了?”彩玉想起上回舅舅过来特地跟他们说要退休的事,忧虑的是没有人可以接班,“要不起码一个月也有点工资,如今外面赚钱不容易。大家都要吃好的,穿好的,却不肯出点力气,这怎么行呢!”舅舅说的正是表嫂和表哥。其实舅舅还有个女儿叫阿琴,她在前厝给人当保姆。舅舅早就听说前厝那边风气不好,也因此和女儿的关系有些紧张。
“他那么积极的人,在哪里都是少见,一退休又被返聘回来。你想想看刮风下雨的,不说其他,就单单说电动车都被海风蚀坏了两部。”舅妈终于擦完了桌子。
“那他几点回来?”彩玉又想起那个风呼呼作响的闸门。
“你舅舅晚上十一点左右回来。我们到时先睡,不管他,谁叫他那么积极……谁愿意像他那么积极……”舅妈边说边看着彩玉表嫂的房间。彩玉以为表嫂会过来和她聊天,结果,表嫂只是在房间里陪着孩子们做作业,偶尔传来对孩子的训斥声。
大概八点左右,阿霞和另外一个女人来了,这时表嫂才出来。
阿霞刚进门就看到彩玉,她还是傍晚时候那个乐观的样子说,“彩玉啊,现在你是富婆了,像城里人那样白白嫩嫩的……”彩玉知道阿霞说得很无心,她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彩玉悄悄看了看舅妈和表嫂,她们都不说话。表嫂蹲下去拿着鞋子在比较着,那些她认为不合格的又重新车了一遍。日光灯下,表嫂专注的样子似乎遮盖了白天她苍老无精打采的一面。
彩玉不知道要不要进去看看她们,又觉得她们毕竟是在加班,所以她的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却在外面。后来,她干脆把另一只脚抽了出来。这次,她撞到正下楼的表哥。表哥原来在楼上边看电视边吃饭,也许因为大家都在忙,表哥觉得应该陪陪彩玉,毕竟她多年没有回来,从小他们像是亲兄妹一样长大的。
“明天你大阿姨和小阿姨也会回来,她们是特地要赶回来看你的。你真要成了贵客了。”表哥说完就笑,这是她回来第一次看到表哥的笑容。显然他已经跟彩玉的阿姨联系过了。表哥说,“老家不比大城市,老家就是这样单调无趣。”
“其实不完全是。”彩玉揣摩着表哥的心思,心里还想看下表哥手臂上的伤是不是全好了。但她知道只能小心翼翼地面对表哥。
“那个,”表哥看了看盐场那边的灯火又看似漫不经心地问彩玉,“姑父和姑妈还好吧?”
“都好。”彩玉想避开关于父母的话题。
“哦,不管怎么说,奶奶还是最疼你的。记得有一年,门口准备砌砖,但是奶奶说那几株桃花不能砍掉,起码要等你回来,让你看看……”表哥声音很小,但对彩玉的震撼却是很深,仿佛有什么东西掉入深不可测的地方,无可救药的地方。彩玉依旧把手插在裤兜里,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她想听得更多,表哥却没有把话题深入下去。他向来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反倒是这样的形象,让彩玉觉得表哥并没有像舅舅和舅妈说的那样情绪反常。
这时已经整理好房间的舅妈在叫彩玉。彩玉走了进去,发现门槛高了不少。舅妈已经注意到这个细节,她笑着说,“不比你们家了,在这里你只能将就着。晚上你就睡这里,虽然房间有些乱,但床是刚铺的,干干净净的,这间也最安静。”彩玉看了看这间堆放地瓜、花生、米粉、油和其他杂物的房间。
“还是舅妈好。”彩玉由衷地说。
“好什么呢,不要像个童养媳。这里条件就这样,以后看你表哥能不能争气把房子装修下。”舅妈说完就笑,随即放慢了语气说,“那时阿琴还没出生,你刚好被你妈抱过来,你外婆腰不好,开头那段时间都是我带着你呢。人家都希望生个儿子,我那时最希望生个女儿。你知道我从小也是抱养过来的……”舅妈忽然收住了话题说,“啊,舅妈一时高兴就乱发牢骚了。”
彩玉拉着舅妈的手,就是想继续听舅妈的唠叨。舅妈反而一句不再提过去,反反复复说的是,“明早去看看那几只鸡有没有下蛋,这冷天气,鸡就是不肯下蛋。我明早早点去看,不要让你表嫂知道,她那个人什么都计较。”
彩玉提醒舅妈自己就住在山尾。
舅妈拍了拍脑袋说,“我怎么都老觉得你住在墩兜,哈哈,你看我这记性。这一年回来一次,外面买的东西都不敢多吃……说说看,想吃点什么,舅妈明天就去弄。”
彩玉开玩笑说,“舅妈看样子要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来的。”
舅妈一边笑一边抬头去看窗外的月亮。那月亮挂得高高的,多少有些孤傲、冷漠。
彩玉又说到明天大阿姨和小阿姨要来的事。“你那两个阿姨啊,”舅妈用一种完全有别于之前的语气说,“她们的小孩小时候都是你帮着看,可你看看,你结婚的时候,她们都失踪了,没有一个人给你礼金。现在她们都跑出来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还不是因为你过得好。”
“她们一个做茶叶,一个做海鲜,少不得又来推销给你……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大约想起什么气愤的事,舅妈竟然不打招呼就出去了。
彩玉在床边发呆了很久,有些困,于是就把门关上。可等她真的躺在床上的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干脆坐起来。彩玉看了看手机,已经是晚上九点半。她以为自己不告而别后,起码两个孩子会给她打电话,结果谁也没打。也许他们不知道她已经换了电话号码。她这样说服自己。而她的母亲,那个她至今还不会叫她妈妈的女人,彩玉想也许她此刻还在因为儿子在外面的负债而忧心忡忡,她的话题永远是翻盖房子,除此之外,彩玉几乎没有听过她对女儿生活的关心。彩玉看着窗外的月亮和黑暗的周边,她想,也许母亲也想过……彩玉总是这样开导自己,慢慢地,那个腿脚不好的女人又一次浮现在她眼前,慢慢地,她又变成了那个渴望母亲拥抱的小女孩……忽然彩玉一惊,原来是舅舅回来了。
“彩玉睡了?”是舅舅的声音。
舅妈说,从山尾走到苏塘那也是一天的路程,换成谁都会晕晕的。“可怜了彩玉。”舅妈突然话锋一转,“看看你妹妹一个个都是贪财的人。”
“又来了。”舅舅显然有意控制住话题。
舅舅给电动车充电,换鞋子。“他们也睡了?”
“哪里这么早睡,”舅妈抱怨起来,“每回都跟你说对人说话要和气点,别动不动就像个小年轻那样任性。他是你儿子啊,没有你儿子,你以为这房子能盖起来。”舅妈说着突然声音哽咽了起来。
舅舅不吱声。
过了一会儿,舅舅又问,“彩玉的床单被套够吧,怕人家才住一个晚上给冻着。还有牙膏、牙刷、毛巾都用新的吧,你知道她们在城市生活都喜欢干净的。”
“有啊,都有啊,都安排好了,怎么这么婆婆妈妈的。”舅妈不耐烦地应着。接着,又是舅妈的声音,彩玉听得清楚,“你看,我想来想去,我看还是跟彩玉说下,再说本来都要过去找她说,现在她居然来了,更要当面跟她说,你说是不是?”
彩玉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事要跟自己商量。但想到自己的境遇,彩玉更是愁容满面。她想听听舅舅舅妈到底有什么事,结果只等到舅舅的那句话,“再说吧,我总觉得彩玉回来得突然,这孩子有心事从不会说的,我总担心她有什么事。”
“你这个人啊”,又是舅妈的声音,“老觉得别人有心事,可你从不曾想想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也有心事,我也有心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在盐场,你那么积极做什么,你是雷锋,你是劳动模范……”
“小声点。”舅舅想结束无趣的争吵。
舅妈却不依不饶,不断数落着舅舅,最后竟呜呜地小声哭了起来。“像你这样想的人永远不会有合适的一天。你看看里里外外几个孩子,大家都要把嘴巴缝起来。”这是一天中彩玉听到舅妈说得最重的一句话。
彩玉想还是明早就走。但是转念一想,明早阿姨也要回来了,还有最重要的,是要跟阿姨一起去红山那边看望外公。
红山离苏塘其实很近,那是外公的老家。早年外公挑着货郎担从红山到苏塘上门。在外婆病故后,外公一直想回老家,虽然红山那边只有一座破房子,但是出于一种复杂的心情,外公就一直住在红山的老房子。原来的亲戚都已经搬迁去新的房子,外公不免有些落寞。彩玉常常听舅舅说,外公就躺在摇椅上听着一台破旧小电视播放地方戏。彩玉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外公哼戏曲《高文举》。虽然小时候外公对彩玉比较苛刻,可经过了几十年,心里的恨已荡然无存。
来的时候,彩玉心里对外婆其实也充满了恨意。因为在彩玉的婚事上,外婆表现出和此前截然不同的样子,她态度坚决一定要彩玉的母亲把聘金的三分之一留下来。外婆的理由是,彩玉从满月后就一直是她带着,十几年的付出应该值这些回报。彩玉对这婚事已经很厌烦了,没想到外婆又横生枝节,彩玉完全是灰心丧气地嫁出去的。她心有余悸地想起母亲和外婆闹翻脸的那个下午,她坐堂叔的车子去山尾,她记得那一路上灰暗中带着蓝色的天幕。她还记得堂叔大惊小怪地谈着山尾这一带的人在外面做加油站如何发迹。显然,在堂叔的眼中,山尾的能量是无穷的,这一能量甚至可以福泽到全家人。彩玉越想越难受,以至于要掉下泪来。堂叔一边开车一边笑着说,没事,山尾是根据地,真正的家是在城市里。
“慢慢地你就过不惯老家的生活了。”堂叔在倒车的时候又补充了句。唯独坐在后面的表哥不作声。彩玉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鸟叫声,那么清脆又那么寂寥,她看了看环山的荔枝林和枇杷树,百感交集。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开门出去。彩玉估计不是舅舅就是舅妈。他们这么早出去应该是去市场买菜。
大约又过了很久,彩玉听到一阵敲门声。是大阿姨和小阿姨。大阿姨过来拉彩玉的手说,“果然又胖了不少,皮肤白白嫩嫩的。”小阿姨看到彩玉的包说,“阿玉真是出息了。”两个阿姨你说东她说西,大阿姨忽然开玩笑说,“以前不觉得阿玉有多漂亮,现在你看看,真是越看越耐看……有气质,城里人就是有气质。”大阿姨说完摸着彩玉的玉手镯。彩玉惭愧地说哪里是城里人,不过是在那边打杂。小阿姨说,“阿玉话不能那样说,要是打杂能像你这样,我也愿意去。”大阿姨乘机挖苦说,“我看到时某人会天天跟着你的屁股转。”小阿姨对彩玉说,“他才不会像你舅舅对她女儿用的那套。”大阿姨叹息了一声,“你们说到底是阿琴生不了孩子还是她男人……”估计是已经听到舅妈在推门喂鸡鸭,两个阿姨瞬间都收住了话题。
小阿姨说现在很多人去阿根廷开超市,“那边钱太好赚了。”说得好像自己出过国一样。彩玉听人说去阿根廷那边开超市其实风险也大,她还没说出口,大阿姨就说,“还是在老家找点业务做,其他天花乱坠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小阿姨讽刺说,“那就像老哥那样一辈子和盐场捆绑在一起。”大阿姨迟疑了下说,“要说咱哥也太老实了,明明在最好的学校读高中,怎么就读回来了,读到盐场去了呢。”小阿姨不依不饶说,“都是老娘有私心,她觉得盐场的工作是铁饭碗,土人只会想土办法。”她们你一言我一语,也许舅妈就在附近的某个地方悄悄听着。也许,舅妈早已习惯了这些议论,因为让她苦恼的事还很多。
早餐终于上桌了,但唯独不见表哥和表嫂。舅妈说表哥不知去哪里了,他反正就是这个德性,而表嫂早已去珠宝城那边上班了。彩玉想着今天要离开苏塘的事,心里遗憾没有和表嫂好好聊下。既然阿姨也来了,舅妈就叫她们坐下来一起吃饭。阿姨起先说已经吃过了,最后还是和她们一起吃了。吃饭的时候,大阿姨说应该给彩玉的表哥找个事做做,“不能老那样颓废着。再出色的男人要是老是待在家里做女人做的事,人家就会看轻的。”大阿姨说这话的时候,舅妈却把脸转向彩玉。小阿姨更直接,说要不干脆看看彩玉这边有什么事可以做。彩玉只是微笑地听着,不知道怎么开口。舅妈顿了一会儿,忽然热心地给两个阿姨夹菜。
“我听说,”小阿姨忽然激动地说,“那个苏塘中学要翻盖,那边有个食堂可以承包,你看那里面得有多少学生。一人一天就是花个十块钱,那得多少啊。再说,你看阿雄炒菜手艺也不错。”
舅妈说,“那个学校的食堂都是领导们捣来捣去的,我们没有背景的人怎么去弄……还是说点实在的吧。”
小阿姨说,“最实在的路就是直接跟阿玉的老公去上班。”
彩玉想下午还是早点走,可以先回墩兜住一个晚上,然后再想想其他的路。但一瞬间,她又想着即便是墩兜也不去了。
大阿姨又盛了一碗饭,走到大厅看了看乱糟糟的加工点,摇摇头说,“我看小妹的想法是对的,我前天听说阿雄还帮人布置广告,那都是几十米高的楼层,下面的人看得腿都软……”
她们正聊得起劲,舅舅回来了。舅舅头盔还没摘下就进来对彩玉说,“我弄了一些盐回来,你走的时候一定带上。”小阿姨一听就笑,“真是铁打的人啊,一天都没睡几个小时。”舅舅嘿嘿地笑。大阿姨去给舅舅盛饭。舅舅满身都是淤泥和海的味道,却不急着吃饭。他先抽烟,再喝茶,最后才想起来说,“你们要去看老爹,记得带上豆腐,老爹最喜欢用盐水做卤水的豆腐,你们看看现在外面豆腐能吃吗,那都是石膏做的卤水啊。”舅妈说,“就你这点能耐啊。”舅舅看着彩玉,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彩玉想起小时候,无论她有多大的委屈,只要舅舅搂一搂她,她就觉得天地忽然变得宽广起来。
 
她们还是带着舅舅买的豆腐去红山看望彩玉的外公。路虽不远,但并不好走。她们骑着电动车磕磕碰碰地到了红山,水库的上游有一些已经废弃的集体房子,其中一间被爬山虎包围的房子就是外公的住处。彩玉难以想像以前干练傲气的外公如今就住在里面。
听到有人敲门,里面的人蹒跚着走出来。彩玉叫了声“外公”。外公显然有些懵,他以为是哪里来的人找他有事。两个阿姨赶紧过去搀扶他,小阿姨笑着说,“老人脑子不灵了……来,老爹,你看看,这是谁,没猜出来吧,这是阿玉,有钱的阿玉啊。”
这时外公才摇摇晃晃地对着彩玉咧着嘴笑,那笑容更像是一种抽搐。
她们跟着外公进去,屋里陈设简陋。最醒目的家具是床、摇椅和一台红色的小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地方戏。
“阿玉,怎么回来的。”外公喃喃说着。
大阿姨在他耳边像是喊着说:“阿玉如今是富婆了,回来看您老人家,您看,这是阿玉给您的一个大红包,里面是五千块。”
外公颤颤悠悠地用手指点了点红包,然后说,“拿两百就可以,我一百,你外婆一百,其他阿玉拿回去给孩子吧。”
小阿姨赶紧把红包放在彩玉外公的抽屉里,说,“这是阿玉给您老人家的,您老就收下。啧啧啧,老实人就只会客气。”
外公忽然抱歉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怎么好呢。”
小阿姨一听就对着大阿姨和阿玉说,“你们看看,老头脑子都不灵了,以前可是多灵活的一个人啊。”
阿玉有些难受地看着外公,也许她还从中看到过去的自己,现在那些委屈一下子就消散了。
本来说好坐一会儿就回去,可外公忽然说要出去理发。大阿姨说,“您前几天不是刚理过了?”小阿姨在一旁对彩玉笑着说,“你外公也是爱面子的人呢,他哪里是要去理发,分明是要让你推着他在红山走一圈,好让人家看到他有个有出息的外孙女……”小阿姨说完,大阿姨也扑哧一笑。
外公戴上了牙套,这时彩玉才分明认出外公的样子。换鞋子的时候,彩玉几乎是蹲下来给外公系鞋带。她系得认真,忽然感觉到少有的踏实。
她们终于把外公弄到轮椅上,还帮外公打扮了下,给他戴上一顶褐色的帽子。彩玉推着轮椅,沿着红山水库往村大队的方向推去。
由于无话可说,彩玉就找《高文举》的戏曲来聊。她从小就熟悉这出折子戏,剧情大意是说书生高文举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被宰相强招做女婿,高文举的妻子王玉贞千里寻夫到京城,却被相府千金反诬为冒认官亲,将她禁于相府厨中做苦役。玉贞在相府管家婆的帮助下,特地煮了一碗高文举平时爱吃的“米烂”送去,并将两颗原本订聘的珍珠混在“米烂”汤中。高文举吃“米烂”发现了珍珠,知道是妻子玉贞所为,于是求管家婆帮助他与玉贞会面,并嘱咐玉贞要持状纸到开封府告新科状元停妻再娶之罪,后案件经由包拯审理,终于让高文举夫妻团圆。
这出折子戏的精彩之处都在表演和唱腔上。彩玉小时候,苏塘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这出戏的录音磁带,逢年过节更是持续不断地重复播放其中的几折唱段,苦戏莫名地为节庆增加了气氛。
经彩玉一说,外公一下子高兴了起来,当即就哼了哼《高文举》的唱段。外公哼完后,忽然转头对彩玉说,你知道《高文举》又叫什么吗?彩玉摇摇头。两个阿姨只顾着说自己的家事和外面的生意经。
外公似乎一下子把握了气场,他摘下帽子弹了弹又戴上说,“叫《米烂思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新干线·中篇小说」常伟|舅舅的家事(上)
瘸腿的表哥,娶了邻村的“二叶子”,但结局令所有人意想不到!
李桂荣【大表哥的包袱】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那个大年初五喝农药的人
【浙江】吕墨《孝在于质实》指导老师:胡园珍
陈玲 | 手足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