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北宋大臣包拯因为为官清廉,在任期间替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民爱戴,所以被人们称为“包青天”,在当时的京城,甚至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俗语。

北宋嘉祐七年,包拯去世,享年64岁,一时间京城一片悲痛。等到包拯出殡当天,送葬的人们发现居然有21口棺材同时从7个城门抬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史书记载:“嘉祐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意思是,包拯在枢密院工作时突然患病,宋仁宗还派人送去了良药,但依旧没能拯救他的性命,仅仅13天之后,包拯就去世了。在包拯的葬礼上,宋仁宗更是亲自前来吊唁,并宣布辍朝一日,以示哀悼之情。

而包拯之所以安排了21口棺材下葬,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考虑。

一是为了百姓们着想。

包拯深知自己受到百姓爱戴,在自己出殡的时候,百姓们很有可能会跟随前来送葬,但那样的话会影响到百姓们的正常生活,他不希望因为自己而让百姓受到影响,便安排了21口棺材,让百姓们不知道哪一口才是真正的棺材,自然就无法跟随,只能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

并且在古代的时候,一口上好的棺材其实是非常昂贵的,包拯在真正的棺材下葬之后,让后人将剩下的20口棺材运了回来,送给了那些有需要的百姓,也算是最后帮助了这些百姓,让他们减免了一些负担。

二是为了混淆盗墓贼的视野。

其实这个做法最早的开创者是曹操,曹操当年下葬时据说用了足足72口疑棺,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贼在死后来开棺窃宝。

包拯一生为民,他其实并非是担心有盗墓贼来挖掘自己的坟墓,他其实更担心的是官场上的那些对头们。

为了保护百姓,包拯这些年没有少得罪一些权贵,这些权贵在看到包拯去世之后,难免不会有一些非分之想。万一想要开挖包拯的坟墓,在21口疑棺的帮助下,很难找到包拯真正的葬身之地。

甚至于后来宋朝覆灭之时,南下的金军想要搜寻包拯的坟墓,最终也只是无功而返。而盗墓贼在看到包拯的这一举动之后,明白他的想法,甚至立下了一个规矩:从今之后,所有的盗墓贼均不得盗包大人的墓!

如今收藏在开封博物馆的《开封府题目记》石碑上,刻着183位开封知府的名字,但在这183人之中,包拯的名字已经消失不见,传说这是因为后人在观赏石碑时,因为过于敬仰他,经常用手抚摸他的名字,时间久了之后,上面的名字已经被磨灭了。

包拯虽然是千年前的人物,但他身上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父母官。

参考资料:

1、《解开包拯墓之谜》,茹风

2、《澄清历史上一大悬案——包拯墓真相大白兼与傅永魁同志商榷》,吴兴汉

3、《巩县宋陵包拯墓调查报告》,傅永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拯出殡之日,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抬出,从此盗墓贼定下一规矩
包拯出殡时,从4个城门分别抬出12口棺材,盗墓贼从此定下规矩
包拯出殡时,为何同时用21口棺材从城门抬出
包拯出殡时,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后立下一规矩
包拯出殡之日,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抬出,从此盗墓贼定下个规矩
包拯出殡,21口棺材同时从城门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