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阅读 3936    收藏 120    点赞 11    分享 41
作者:朱雅琼  幼师宝典

【摘要】 “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现代教育研究发现,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因为幼儿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几乎所有的创造活动都缺少不了想象。小班幼儿的创造实际是一种无意想象的结果,中班以上幼儿的创造主要是一种有意想象。因此,幼儿借助想象来思考,是有其心里发展水平决定的。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而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想象力最有效的活动之一。

【关键字】审美想象   兴趣  宽松心理环境   丰富经验   自信心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同时在新《纲要》中指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挖掘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

三至六岁的幼儿思维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来进行的。对于幼儿来说,喜欢画≠喜欢学画,随着年龄地增长,认知视野地拓展,情感的丰富,会产生表现自己成长、及周围活动的强烈欲望。当他们不会洋洋洒洒挥笔作书,而言语又不足以表达时,他们便依赖画笔来表达自我了。然而,我们的成人往往以“成长的技法”来拘束孩子,为他们积极创造临摹的机会。让孩子们模仿自己陌生的绘画语言。成人的绘画语言和儿童的绘画语言难以双轨运行。孩子们在被压抑、被领导中又如何来真真喜欢画画呢?所以在想象力发展迅速的时期。为促进这个时期孩子的绘画水平,先从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着手。

(一)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孩子的兴趣,展开幼儿的想象力。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个幼儿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能力与个性都不相同,并且知识经验的缺乏及认知策略不当,探索易停留在表面,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让幼儿在不知道不觉中进入想象的世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果只是单一的依葫芦画瓢的临摹教学形式,孩子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格式化倾向,失去了幼儿美术作品应有的特点,并且幼儿也会丧失对绘画的兴趣。那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孩子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绘画活动《吹泡泡》时,让幼儿掌握画圆的技能,老师拿出泡泡水,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通过“吹、抓、追”等方式知道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吹泡泡”的影像变得鲜活起来,活跃幼儿的思维:“阳光下的泡泡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慢慢的泡泡越来越大,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好漂亮呀!”有了这样深刻的情感体验后,再让幼儿画,孩子的画面就会越来越清晰,画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像这样有目的、有任务又带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幼儿有极高的兴趣,又在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了绘画技能,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其次,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的作画工具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热情,如用棉签,自己的小手,颜料等让孩子来发现美术活动的神奇与有趣。例如:在画《可爱的小鸡》时,幼儿用水粉笔画两个圆代表鸡的头和身体,然后用棉签画眼睛嘴和腿,能力强的孩子,观察的比较仔细,画出了多种姿态的小鸡,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丰富有趣。

(二)提供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独特情感的表达。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个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可以让幼儿大胆表现的绘画气氛。

1、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他们不是按照事物的原型如实地复制, 而是创造出与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或结构的形象, 这其间有幼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经验,也有在经验之上的想象、 创造的参与。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

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例如:一个小班的幼儿在纸上画了几条线,在我们看来,这几条线歪歪扭扭,毫无美感可言,可他却说,他画的是蚂蚁走的路。他把平时的观察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虽然绘画技巧不够成熟,但是幅作品里蕴含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如:大班想象画《小老鼠偷油吃》的活动,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幼儿说小老鼠为了偷油吃,在树上吊根绳子,荡来荡去的,跳到油罐上用吸管把油喝了,有的说:小老鼠学《猴子捞月亮》的方法,一个吊一个,偷到了油,还有的说:小老鼠开来一家飞机,把油罐吊走了等等,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老师没有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她的作品,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孩子蕴藏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集中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是一样的,但是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却不能一刀切。幼儿因为遗传、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能力、性格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深入细致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把握各个方面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有利于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3、为幼儿的想象留有空间,尊重幼儿想象内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比重要。”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可是幼儿头脑中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却是无限的。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为幼儿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使幼儿能主动地去想去做。

曾经看过这样一节课,绘画《螃蟹》,孩子们在观察图片后,对螃蟹的基本构造有了一定的的了解,老师让孩子们想象螃蟹在干什么,有的幼儿想象螃蟹在打架,甚至把前面的鳌都打掉了,有的幼儿想象螃蟹在锻炼身体,在举重、吊单杠等等。老师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而不是让孩子画特定的内容,教师尊重幼儿的想象内容,孩子们的想象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的作品充满童趣。

4、减少规定,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造的自由, 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常常会要求幼儿“坐坐好”“身体坐正”画画的时候不要说话“等等,我个人认为在幼儿绘画时应该是一个轻松、自主的状态,而不是在一个有那么多“不”的环境里进行创作。幼儿在创作时可以相互交流经验,相互解决问题,分享幼儿创设的快乐。当然,如果幼儿的讲话内容与学习内容物无关,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自我反思,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活动本身不能吸引幼儿,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用活动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简单禁止。

孔起英在《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感受与创造》中提到:“教师应明白,宽松的心理环境不是教师的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让儿童既能自由自在的表达并实践自己的观念,又能得到适当信息反馈的、提供容许与赞赏的环境,这是儿童发挥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儿童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发挥出创造的潜能,久而久之,也养成了以创新精神来从事创造活动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正如黑格尔所言,“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反性观念的富裕,因此,艺术创作不仅要在世界里看得很多,熟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而且还要把众多的重大的东西摆在胸中玩味,深刻地被它们掌握和感动;他必须有过很多的行动,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带孩子走出教室,外出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生活,感受美术创作的多样性扩大视野。,使其在美术学习红去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例如:大班绘画亭子,利用春游的机会,带领孩子们看公园里各样的亭子,然后把他画出来,还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孩子们观察同伴在活动时的姿态,然后回到教室后把看到的画出来等等。还可以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有趣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引导他们感受,学习不同的绘画技能,以及提供一些优秀的又能被幼儿所接受的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宜采用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

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有利于幼儿产生创造的欲望,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如看完绘本故事,自己将故事内容画一画,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书,母亲节的时候为妈妈画一幅画送给她,为班级设计班旗、班标、海报、服装……这些都是幼儿喜爱的创作活动,在这里闪耀着每位幼儿的奇思妙想。创作时应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小组讨论、共同合作,这样及培养了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撞出灵感的火花。

(五)多鼓励,培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有时画出来的东西“不像”,老师尽可能的避免指责的话:“你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就被挫伤, 慢慢的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了兴趣,最后就出现了:“我不会”“我不想画”“老师能帮我画”等情景,由于幼儿的绘画技能的欠缺及年龄的特点等问题,导致画出来的作品不够“像”,但是,只要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那么老师不要过分的挑剔,尽量找出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赞许,从而增强自信心。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孩子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进步,老师用语言、动作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小小成功中建立自信,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参考文献】

边霞:《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施》,载《幼儿教育》 第十期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2011.9

刘晓东著 《儿童精神哲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

孔起英:《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感受与创造》,载《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版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版

Sawrey等著 高觉夫等译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版

本文为幼师宝典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如有未经授权的抄袭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想象画》
2010年07月20日
与幼儿一起“玩”转美术
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浅谈开放性幼儿绘画教学》
画出心中自己的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