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年之艾:一个晚辈对艾与灸的思考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句话,相信广大灸友并不陌生。不过,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说法,目前,主要说法分为两种,而这两种说法的分歧出现在对三年之艾的“艾”字的理解上。

说法一:“艾”做灸疗(艾灸)讲,解释为:得了七年的病,需要艾灸治疗三年才能痊愈。“七”与“三”为虚数,比喻去病如抽丝,得了很长时间的慢性病,需要艾灸很长时间才可以有疗效,强调治疗时间的重要性。

说法二:“艾”做艾叶(艾草)讲,解释为:得了七年的病,需要用陈储三年的艾叶治疗效果才好,强调陈年艾叶的重要性。

做学术考证,向来有孤例不证之说,意思是要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求证。如果仅凭个人喜好,或者单方面思考,则观点容易偏颇,不足以服人。

细看原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不是:“七年之病求三年艾之”。“之”字出现在“艾”字的前面,所以仅从字面分析,将“艾”理解为艾叶似乎更为妥当,语意更加明确。不过,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过早下定论,还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当时的语境。

原文出自《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如果说孟子是将“艾”做艾灸讲,那后面的“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就无从谈起。所以,无论是从字面分析,还是从整句话的语境分析,第一种说法都是不成立的。

灸疗根据施灸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种类,而艾绒的应用最广泛,汉代《皇帝虾蟆经·辩灸火木法》记载:“松、柏、竹、橘、榆、枳、桑、枣八木之火以灸”。到了现代,做灸疗除艾以外,其他灸材几乎不用,所以灸疗这个名称逐渐被艾灸替代。做艾灸的朋友间也常互称“艾友”,而实际“灸友”更为恰当。

徐文兵老师在谈《黄帝内经》时说过这样的观点:“要想读懂古人的著作,就必须学习古文,以古人的思维方式思考。”虽然现代,我们常以“艾”代“灸”,但在古代,“艾”字与“灸”字的使用有明确的区分。关于“艾”字的记载如:《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屈原《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关于“灸”字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李梴编著的《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从上面的文献中不难看出,古人说“艾”,就是指艾叶、艾草。谈“灸”,就是指灸疗、艾灸,没有以艾代灸,以灸通艾的说法。当然,第一种说法的道理是正确的,用艾灸治疗累年顽疾,确实需要耐心、需要坚持。只是这种说法并非孟子的原意,而是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简单粗暴的去套扣古人思维方式形成的曲解。艾灸虽好,艾难陈。如今艾灸市场火爆,陈年艾叶越发珍贵,且灸且珍惜!

艾灸女用艾心得分享:这几年好的艾条越来越少了,由于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导致黑心商品泛滥,商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利用把新艾或半年的艾当作五年或八年艾来卖(最近还看到15年艾,无语..)!除了最常见的虚报年份跟比例以外,为了降低成本价格,有将加工后剩下的艾渣掺到艾条里面,也有加别的没味道的植物,植物渣再加上少量艾绒来降低成本。

降低制作成本的方法太多了(我实际接触过太多这类工厂~看太多了),有用便宜的劣质黏着剂(容易产生甲醛),也有使用劣质的卷纸!最恶劣的是用发霉变质的艾叶来制作艾条等等不胜其数。怎么判断可以尽量多看我的文章,艾条好坏分变文章。

有很多艾友跟我反应灸了半天都没感觉到效果或是效果很小,建议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在用的艾条是否有问题。艾灸是用来养身延寿的,不要为了贪小便宜反而造成反效果!我一直强调艾灸的效果几乎取决艾条质量+艾灸的手法,所以购买时一定要慎选~

传播中医艾灸精髓|弘扬现代艾灸疗法

加V号one131466,艾灸专家在线一对一问诊看病,验证:艾灸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原文出处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第72讲【离娄章句上】(9)
“三年之艾”,艾有什么价值?
语音版《孟子》赏析(42)得天下有道
经常艾灸肚脐眼的后果!真是意想不到的惊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