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明代发簪赏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对于发簪的记录早已出现,《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笄(jī)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的用具,也是一种饰物,后世称为“簪”。


发簪的历史脉络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对于发簪的记录早已出现,《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笄(jī)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的用具,也是一种饰物,后世称为“簪”。簪是笄的发展,在头部盛加纹饰,材质多用金、玉、牙、玳瑁等制作,形状也比较多样化。实际上,发簪的出现比《说文》记载的更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量的骨发簪出土,这表明人们在上古时期就开始使用发簪来盘发了,比较被大众认知的一种解释是为了方便劳作,但也不能否认这是人类审美的一种觉醒。自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簪的材料以骨为主,汉代开始出现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松石。唐宋元时期的簪则大量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明清时期,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发簪在历史变化中,形式与内涵也都在逐渐分化与丰盈。

纵观发簪的发展史,有人将其总结为:周簪之犷,唐簪之华,宋簪之素,明簪之精。由此可见,不同朝代,簪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变化,其中发簪的华贵与精致,在明代达到到一个高峰,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和欣赏一下明代的那些美发簪。

明代发簪赏析

一、凤凰类金簪

01

凤形金插饰

西元1368-1644。规格:长18厘米,簪首长6.2厘米,宽4厘米。长17.6厘米,簪首长6.1厘米,宽4.1厘米。1981年南京郊区出土。共出土两件,形制相同,插戴在凤冠的左右两侧。簪针扁平,近簪顶处弯曲。簪首为一昂首展翅伫立云端的凤凰。采用掐丝,垒丝,焊接等多种工艺分段制成。

图片欣赏


02

凤形金发簪

明永乐二十二年,明益端王墓出土。规格:长22.5厘米,重70克。凤簪凤头由金片制成,凤身采由累丝制作而成,凤脚踏于祥云之上,昂首挺胸,凤尾呈向上翻卷状。簪脚上分别錾刻“银作局永乐贰十贰拾月内成造玖色金贰两外焊贰分”二十字。

图片欣赏

03

凤形金发簪

明永乐,出土於北京右安门外明宪宗宠妃万贵妃之父万贵墓中,明早期作品。规格:长21.2厘米,重46.7克。簪柄扁平,簪头立一只飞凤,脚踏祥云之上,舒展双翅做欲飞状,凤尾细长且向后飘拂,上面錾刻细密的麦穗纹。簪柄上细刻“银作局永乐二十二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壹两贰钱分外焊伍厘”铭文。

图片欣赏

04

翟形金簪

明弘治,规格: 长24.4厘米,宽8厘米,重28.3克。翟在古书上指长尾的野鸡,形似凤状,此金簪凤身中空,高冠立于凤顶之上,羽毛细密,伸展双翅,立于祥云之上。簪柄扁尖,上有楷书“银作局弘治拾年七月内造八成色金七厘五分重”铭文。原为皇宫用器,后流传於民间。

图片欣赏

05

凤形金簪(明万历)

规格:凤高6.5厘米,长10厘米,钗脚长4厘米,重165克。1979年江西省南城县七宝山益宣王墓出土,江西博物馆藏。金凤口衔一串珍珠,立于祥云之上。钗脚上錾有文字“大明万历庚辰五月吉旦益国内典宝所造珠冠上金凤每枝计重贰两贰钱捌分整”。

图片欣赏

06

累丝金凤发簪

1993年11月安徽歙县黄山墓葬出土。规格:长21.4厘米,宽6厘米。凤身为累丝工艺绕成,双面镂空,昂首翘尾,伸展双翼,立于如意之上,爪处飞云上,尾部可移动。 

图片欣赏

07

双鸾衔寿果金簪

孝靖皇后棺内头部出土,一对,簪顶以花丝工艺制作出一枚梅花花托,由花心处生成两条似弹簧般花蕊,无芯螺丝制作,花心上站立鸾鸟一对,花丝制作,口系寿果与方胜滴,两只鸾鸟的身和翅膀,用金丝掐制成小卷纹(卷纹丝直径0.18毫米,长0.9毫米)密密堆垒(在炭火捏成的立体造型上,按规律均匀码上各种花丝, 焊接后即城为立体造型)而成。鸟尾采用鉴花工艺,中间契筋,两边组丝(錾花的一种技法,錾雕出平行细线效果)。鸟眼用花丝围'松'(将螺丝绕在一根粗丝上,在每个圆圈的对口处剪断放平后,再吹一小珠放在上边焊好即成为'松),经组装焊接做成的双鸾鸟,站在花蕊上,能随时颤动,似展翅欲飞状,精巧生动。

图片欣赏

明·方胜形金饰件(方胜是古代妇女的饰物,明清以来已成为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纹饰之一)

金丝累的簪子

08

凤凰形金簪

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规格:长22.3厘米,簪首长9.2厘米,宽6.1厘米;长22.5厘米,簪首长8.9厘米,宽6.2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浦夫人墓出土。

共出土一对,是凤冠上的插饰。簪针扁平,弯曲呈勾状,上端弯曲连接簪首。簪首饰凤凰。尖啄,羽冠,丹凤眼,昂首挺胸,两翼外张,振翅欲飞,羽毛层层叠叠,长长的尾羽向上翻飞,双爪伫立祥云之上。云作如意形,其工艺非凡,用细如毫发的金丝和谷粒大的金珠,根据凤凰的各部位特征分段制成。完美地展现了凤凰的造型,代表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水平。

图片欣赏

二、祥纹类发簪


01

云凤纹金簪

永乐十四年(西元1416年)。规格:长15.3厘米,簪首长6厘米,宽2.4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出土。金簪以金丝垒成卷草纹样衬底,簪顶用金丝盘成立体的如意云纹,一只凤凰翱翔其间,凤凰与云纹皆用细如发丝的金丝垒成。云纹用细如发丝的金丝垒成,凤凰身体用状如谷子的金粒交错排列而成,边缘用金丝盘出卷草纹图案。工艺极为讲究。

图片欣赏

02

凤凰牡丹纹金簪

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规格:长18.4厘米,簪首长8厘米,宽1.5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簪针呈扁平状,簪首用垒丝工艺作出朵朵牡丹,一只凤凰栖息于牡丹丛中。采用盘丝,垒丝,刻丝,焊接等工艺,重重叠叠,极为精细。“凤栖牡丹”寓意荣华富贵。

图片欣赏

03

云犀纹金簪

规格:长11.7厘米,簪首直径2.4厘米。1975年南京中山门外出土。簪针扁平。簪首作如意云形,上卧一金牛,身披金丝绶带,前蹄腾空,回首翘望。牛首右上方焊一圆形金托,内嵌物已失,为一幅“犀牛望月”图。

图片欣赏

04

螭纹金簪

西元1368-1644。规格:长11.8厘米,簪首直径1.2厘米,长11.9厘米,簪首至今1.2厘米。南京中华门外出土。簪首作一团身螭。簪针内空,圆形,近簪首处弯曲。通体锤碟出二螭,一螭向下游动,一螭侧身向前攀援,两相呼应,意趣盎然。可惜没有找到更高清的图片。

图片欣赏

05

牡丹花纹金簪

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母墓出土。

图片欣赏

06

婴戏莲纹金钗

西元1368-1644年。规格:长13.6厘米,钗首长3.4厘米,宽3厘米。1963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同墓出土三件,一件残。

钗首用锤碟工艺制作如意云状,其上锤碟一孩童。采用浇铸、锤碟、錾刻、焊接等工艺手法,表现出孩童手捧莲叶嬉戏的主题,孩童眉清目秀,长群曳地,披锦缠绕,与云形饰件线条相应,如有动感,衣纹自然飘逸。莲叶穿孔,可系饰物。婴戏莲纹始于宋代,寓意美好,后代极为流行。

图片欣赏

婴戏莲纹金钗正面

三、花形类发簪


01

菊花形金簪

西元1368-1644。规格:长11.5厘米,簪首边长1.7厘米。1975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簪针呈方棱形,簪顶用垒丝做成委角方形(委角即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其上用细金丝盘成两重花瓣,做成一朵盛开的菊花,工艺精细。

图片欣赏

02

莲花形金簪

西元1368-1644。规格:长13厘米,簪首长2厘米,宽6厘米。南京太平门外尧化门出土。同出两件,形制相同。簪针委六面方棱形。簪首为两层六瓣莲花,花瓣一仰一覆。以金轮相隔。上层莲花顶端有圆形托,托内镶嵌物已失。簪首与簪针顶部之间为圆柱形,其上饰数道凸弦纹,其下为两层六角形状相叠,莲瓣用垒丝工艺制成。 

图片欣赏

03

牡丹形金簪

洪武二十一年(西元1388年)。规格:长14厘米。簪首宽10.5厘米。1978年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俞通源墓出土。簪针呈扁平状,簪顶用薄金片锤碟出两重牡丹瓣,并用金丝连接,花瓣和叶子上再錾刻出细线纹,层次丰富,形象逼真。

图片欣赏

04

牡丹形金簪

规格:长13.4厘米,簪头花瓣宽10厘米,重60克。 出土时,位于梁庄王棺床之上。

图片欣赏

05

梅花形金簪(明永乐 )

图片欣赏

四、佛教类题材发簪


01

佛手金簪

西元1368-1644年。规格:长12.2厘米,簪首长1.2厘米,宽0.7厘米。1976年南京江宁殷巷出土。簪针为圆形,簪首为一佛手。佛手手指细长,不见骨节,指甲狭长,五指微曲,拇指、中指、小指指尖翘起,似做拈花状。

图片欣赏

02

佛像金簪

永乐十四年(1416年)。规格:长5.8厘米,簪首高2.2厘米,宽1.4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出土。簪针呈扁平状,簪顶做成一尊佛像。佛像螺髻(形似螺壳的发髻。白居易《绣阿弥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绀目”。),身着左袒袈裟,作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图片欣赏


03

佛字金簪

正统四年(1439年)。规格:长10.7厘米,簪首高3.5厘米。195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墓出土。簪针呈圆锥形,簪顶用垒丝工艺做出祥云,云下作一圆形,内写“佛”字。 

图片欣赏

镶宝嵌宝类发簪

一、凤凰类发簪

01

镶宝凤形发簪

金制,明益宣王朱翊鈏妃孙氏墓出土,规格:长15厘米、凤长7.5厘米、最宽处4.5厘米,重38克,两器共嵌宝石22颗。凤为立体飞翔姿态,以金叶锤压而成。

图片欣赏

02

嵌宝凤形发簪

金制,1977年江苏江阴青阳悟空村夏元贞墓出土,规格:高3.8厘米,长2.1厘米。江阴博物馆藏。此簪以金片锤嵌等工艺制成,凤昂首展翅,火焰形冠。尾锤成11朵花形,颈、胸、腹、翅等部分为鳞状毛片饰,翅羽如刀形,通体嵌红色石榴石、蓝宝石19蝢,现有13颗。

图片欣赏

03

嵌宝凤形发簪

金制,规格:长13厘米,宽3.5厘米,重18.6克。在凤冠、背、翅、尾部分别镶嵌有13颗红晓宝石,北京海淀区青龙桥董四墓村明墓出土。金簪扁柄,簪头为一只金凤凰伸展双翅,凤首高昂,圆眼,头顶有冠。凤凰的羽毛錾刻精细。 

图片欣赏

04

累丝嵌宝凤形发簪

金制,规格:长24厘米,分别重163克,158克,北京海淀区青龙桥董四墓村明墓出土。首部为一凤凰形饰,脚踏浮云,挺胸而立,尾羽硕大向上翻卷,通体缀满细小的金珠;凤头以金叶制成,其余以细如毫髪的金丝堆垒而成。纤细秀丽,凤翅及云头镶嵌红蓝宝石,光润艳丽。

图片欣赏

05

累丝嵌宝凤形发簪

金制,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欣赏

06

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

金制,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欣赏

07

累丝镶宝玉兔衔仙草发簪

关于此簪独特的器型,有此种说法:嫦娥乃唐尧时大英雄后羿之妻,受西王母之托,保管一颗长生不老仙药,一次后羿受唐尧之邀,酒醉而归,教唆嫦娥吞食仙药,而两人飞上了天庭,西王母闻讯大怒,即发配嫦娥去天庭后宫供使唤,再把后羿变成玉兔,流放广寒宫做苦工,待捣成仙药归还,才能恢复原形,嫦娥至此,悔疚不已,遂放弃后宫的旖旎生活,飞到广寒宫去陪同玉兔擣药。

据说,明代首饰上玉兔就代表后羿、代表男性,首饰佩戴者就代表嫦娥、代表女性,只是古代礼教严谨,其喻意就变得隐诲不明了!

图片欣赏


二、佛教题材及人物类发簪

01

镶红宝、蓝宝玉佛字金簪

孝端皇后棺内出土,西端出土五件镶宝玉'佛'字金簪,在其顶部饰一白玉'佛'字,佛字下部与白玉花形座相连,字中心镶嵌宝石。

图片欣赏

02

镶珠宝宝塔形金簪 

孝靖皇后棺内出土,簪顶为如意宝石祥云托起一座金塔,塔为半圆形的喇嘛式圆肚塔,下,塔顶部有 175 相轮(或叫刹),莲瓣形刹座,塔顶饰火焰宝珠,塔中设有一立佛。这件金簪做工细致,金塔玲珑剔透,堪称绝品。

图片欣赏

03

 镶玉佛宝石鎏金银簪

规格:长11.2厘米,最宽处5.3厘米,1958年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出土国家博物馆藏。此簪运用镶嵌、花丝等复杂工艺,将簪头装饰得极为华丽。簪头的中间镶嵌一尊白玉佛像,佛像面部清秀、五官清晰,呈站姿,身着宽袍长衣,衣纹分明,左臂弯曲挎雕斜方格纹的包袱一件。佛像头戴鎏金宝冠,冠顶有一尊鎏金坐佛,宝冠两侧有宝缯飘逸。佛像周围则是椭圆形银质花丝工艺的佛光背托,两侧有银质花丝工艺的梵文,玉佛脚踩仰覆莲花座,莲花座下的底托上镶嵌红宝石3块、蓝宝石2块,这些宝石也应是当年海外诸国送来的贡品。

图片欣赏

04

 鎏金累丝嵌玉石人物纹银簪


北京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规格:长12.8厘米,宽3厘米,重13.7克。银簪扁锥形,顶部为仙人骑凤,凤昂首展翅,翅上嵌红宝石一块。尾羽高高翘起,形成背托。仙人骑在凤背上,双手持如意,两颊微鼓,笑容可掬。

图片欣赏

05

 镶宝玉寿星鎏金银簪

北京定陵出土,簪顶镶两颗红宝、一颗蓝宝,红宝上方两侧作如意灵芝状鎏金,分别立于寿星双腿两侧,寿星玉质白润,造型精美。

图片欣赏

06

王母乘凤金挑心

规格:凤长9、最宽处8、通长12.5厘米,重80克,凤作展翅高飞状,尾部镶嵌一尊戴佛冠、披霞帔的观音佛像 ,高约4厘米,跏趺于莲花座上。佛像脑后有轮光和火束,其上各嵌宝石1颗。钗脚扁平尖直。

图片欣赏

07

镶宝白玉鎏金银钗

此钗钗顶端由小红宝蓝宝分别立于如意白玉上下两侧,再向上三颗红宝石镶在花心之中,一名憨态可掬的童子手持莲蓬立于三花中央,造型优美、可爱,萌萌哒,北京定陵出土。

图片欣赏

08

累丝嵌石人物纹发簪

金制,宝石有遗失。

图片欣赏


三、花形类发簪

01

珠石网坠白玉环花卧龙点翠金簪

此簪是孝端皇后同类首饰中的精品,全簪共嵌宝石80颗、珍珠107颗。簪身全长27.5厘米,总重171克。簪顶部装饰由金、玉、宝石、珍珠组成。簪身呈半圆弧锥形,顶部有一直立花朵和金托相连,金托上又置亚腰形白玉镂空缠枝牡丹花托,周围系有珍珠,宝石编缀成菱形格网状的网坠,玉托上装饰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白玉牡丹花嵌宝石,其间插置有花丝制作的花卉、翠云等,共同组成底座。上层置一蹲龙,昂首翘尾,上系宝石滴,额部及二目嵌猫睛石及红宝石,龙的旁边置一绿玉描金火珠,火珠中心系一珍珠,整个簪顶组成优美的龙戏珠立体造型,全簪共嵌宝石八十一块,珍珠一百零七颗,簪造型独特,装饰富丽。

图片欣赏

02

累丝嵌宝“蝶恋花”发簪

金制,北京海淀区青龙桥董四墓村明墓出土。规格:长15.2厘米,宽3.9厘米,重32.2克。扁棱锥形柄,顶部为火炬形纹饰,内嵌一颗珍珠,中间用红宝石镶嵌出蝴蝶形状,用细金丝绕成弹簧状做蝶须,顶端嵌珍珠插在头上,随人体移劝而上下晃动,下部为蓝宝石镶嵌的梅花纹饰。

金制,宝石有遗失。

图片欣赏

03

双层“蝶恋花”发簪 

金制,造型新颖别致,顶部焊接一花丝蝴蝶,蝴蝶采用双层翅膀,底层用花丝平填小卷纹,上层用细花丝掐出轮廓线和纹路焊在金片上,用不同的工艺手法表现了蝶翅上多层次的富丽色彩,形成了一明一暗,一花一素的对比效果。两蝶须用金丝缠绕成弹簧形,在其顶端各穿系珍珠一颗,蝶背镶嵌红宝石,蝴蝶似在翩翩起舞,优美活泼,给人以展翅飞翔之感。可惜只有黑白的图片。

图片欣赏

04

镶珠宝玉”蝶恋花“发簪(孝端皇后)

一对,规格:其中一件通长15.6、簪首长7、宽2.7厘米,重28克,簪体上部镂刻古钱形花纹,正面中部浅刻流云纹,簪首缀白玉花卉、绿玉蝴蝶、红玉花,并嵌有红蓝宝石及珍珠。

图片欣赏

05

嵌珠宝玉”蝶恋花“金簪(明万历)

北京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出土时置於孝端皇后棺内。规格:长15.3厘米,宽2.6厘米,重28.5克。上部扁锥形,附有花丝编制的花蝶金托,托上嵌有珍珠、宝石。顶部为檞花形,花瓣上嵌珍珠,中心嵌红宝石,中间为蝶形,翼嵌珍珠,中心嵌蓝宝石;下部为茨菰叶形,中间嵌红宝石。

图片欣赏


06

”蝶恋花“金累丝簪(明弘治)

镶羊脂玉嵌红蓝宝石。

图片欣赏

07

镶宝玉”蝶恋花“金钗

北京定陵出土。

图片欣赏


08

镶宝石、珍珠”蝶恋花“形发簪

北京定陵出土。

图片欣赏

09

嵌宝花朵形金簪

玉被雕琢成花朵、变形寿字。周边以黄金嵌入红、蓝宝石、猫眼石、珍珠等组成簪顶。中间发簪,背面金杆上阴刻“万历戊午年造”。

图片欣赏

10

金累丝镶玉嵌宝牡丹鸾鸟纹掩鬓

湖北钟祥明梁庄王墓出土。

图片欣赏

11

鎏金嵌宝石花卉银簪(明万历)

北京定陵出土。规格:长12.5厘米,宽3.1厘米,重12.5克。银簪扁锥形,以莲花、梅花和牡丹花等花卉为托,上嵌宝石,花瓣丰满。

图片欣赏

12

“蝶恋花”形发簪

图片欣赏

13

银鎏金镶玉嵌宝“蝶恋花”顶簪

北京定陵出土,这款也特别的精美别致。

图片欣赏

14

金累丝镶玉嵌宝瓜头簪

梁庄王墓出土。

图片欣赏

15

嵌宝“蝶恋花”形发簪

金制,1967年湖南永顺老司城墓出土,规格:长14.7厘米,重28.2克。簪柄扁平,簪头分为上小下大两层,由大小12只蝴蝶组成,上下各6只,并夹行草叶纹饰,形同六瓣双层金花,花心是宝石已失。 

图片欣赏

16

金嵌宝菊花挑心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

图片欣赏

17

金嵌宝祥云菊花挑心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

图片欣赏

18

嵌猫睛石花形发簪

金制,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规格:长11.5厘米,簪首直径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簪针呈圆形,用金丝烧出六个花瓣,中间有一圆形金托,金托、金托周围以金丝做成花蕊,托内嵌一黄色猫睛石。猫睛石又称“猫儿眼”,经光照射可在宝石中央形成一道细长的线柱,极似猫的眼睛。史书记载这种宝石产自南亚诸国,因其罕见而益显贵重。

图片欣赏

19

嵌绿松石花形发簪

金制,正德十二年(1517年)。规格:长11.5厘米,簪首直径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簪针呈圆形,簪顶作花形,用金丝绕出六个花瓣,中间有一圆形金托,金托周围以金丝做出花蕊,托内嵌一绿松石。  

图片欣赏

20

镶宝梅花金簪

梅花结构立体,三个层次,花心镶红宝,精巧可爱。

梅花花心及花瓣处分别镶红宝,简单大方。

图片欣赏

21

镶宝玉覆莲金簪

金制,莲花覆在金簪顶端,玉质白润,莲花底端镶红宝石,小巧别致。

图片欣赏


四、带字类发簪

01

镶宝玉'寿'字金簪

出土于孝端皇后棺内,顶部附有白玉'寿'字花形玉饰,在金托上嵌有红、蓝、绿宝石及猫睛石,在簪背面中部刻有铭文'万历戊午年造'六字。  

图片欣赏

 

其他寿字型发簪

02

莲花梵字金簪(明成化年制)

北京右安门外彭庄明万贵墓(明宪宗宠妃万贵妃之父明成化十一年入葬)出土。簪头为卷莲枝相托盛开的莲花上托一金梵文字,莲瓣及梵文上镶嵌红蓝宝石和珍珠,其中一颗宝石已失。

图片欣赏

03

镶宝双兔万字鎏金银簪

镶宝双兔万字鎏金银簪。北京右安门外彭庄明万贵墓(明宪宗宠妃万贵妃之父明成化十一年入葬)出土。簪头为卷莲枝相托盛开的莲花上托一金梵文字,莲瓣及梵文上镶嵌红蓝宝石和珍珠,其中一颗宝石已失。

图片欣赏

04

金镶玉嵌宝喜庆万年掩鬓

一对,北京定陵出土。

(4)镶宝双兔万字鎏金银簪。北京右安门外彭庄明万贵墓(明宪宗宠妃万贵妃之父明成化十一年入葬)出土。簪头为卷莲枝相托盛开的莲花上托一金梵文字,莲瓣及梵文上镶嵌红蓝宝石和珍珠,其中一颗宝石已失。

图片欣赏

05

云双龙福寿鬓花

1对,益宣王朱翊鈏妃孙氏墓。共重105克。一“福”一“寿”,篆字居中。两侧腾云双龙戏珠,云五朵各嵌一椭圆宝石,中颗最大,径1.5厘米,用细金丝编绕成夹层。背面团龙。钗足扁平上伸,鬓花长7、宽5.5、通长17厘米。共用红绿宝石14颗。

图片欣赏


五、动物类发簪

01

玛瑙佛手、蜜蜂形发簪

金制,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规格:长11厘米,簪首长4.2厘米,宽2.8厘米;长11厘米,簪首长4.6厘米,宽2.4厘米。1974年南京江宁印象沐叡墓出土两件,形制相同。中间用垒丝工艺制成花叶状托,三托顶端为椭圆形托,原应有嵌物,今遗失。三托均嵌玛瑙,中间较大,色橘红,作佛手形,两侧较小,色紫,亦作佛手形。顶端有一只玛瑙制成的小蜜蜂,形态栩栩如生。“蜂”与“丰”谐音,寓意风调雨顺,丰收吉庆,流行于明清时期。 

图片欣赏

02

镶宝玉鎏龟衔宝金簪

北京定陵出土。

图片欣赏

03

金蛙嵌玛瑙银簪

1965年江苏常州和平新村明墓出土。簪首呈椭圆形,由金片打成底盘,包着荷叶状的白色玛瑙,荷叶上蹬一金蛙,金蛙中空。簪杆银质,呈扁平状,一头攒尖,银杆焊在簪首的背部。发簪制作工艺精细,造型生动传神,金蛙栩栩如生。

图片欣赏

04

金嵌宝螽斯簪

明定陵出土。

图片欣赏

05

 金镶银“金蜂采蜜”金簪

常熟博物馆藏虞山宝岩明代吏部郎中丁奉墓出土。

图片欣赏

06

 嵌宝蜘蛛形发簪

金制,1987年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规格:长10.3厘米,簪首长2.7厘米,宽2.1厘米。簪首作蜘蛛形,蜘蛛的首与腹以镶嵌的红、蓝宝石做成,再用金丝弯曲而成蛛爪和双眼,形态逼真,蜘蛛在中国古代民间有吉祥的含义,素有“喜蛛”之称。

图片欣赏

07

 红宝石兔发簪

万历年间,金制,明定陵出土。

图片欣赏

08

慈菇叶上金蛙的小簪头

小金蟾萌萌的很可爱,卧在一块白玉慈姑叶之上,小巧别致。

图片欣赏

09

金蝉玉叶银脚簪


苏州五峰山张安晚家族墓出土。

图片欣赏


六、其他类型发簪

01

镶宝玉花篮簪

金制,红宝石配白玉花篮,典雅精致。 

图片欣赏

02

嵌水晶发簪 

金制,天启七年(西元1627年)。规格:长11.2厘米,簪首直径2厘米。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簪针一端呈长方形,末端为圆形。簪首作出八面形金托,上嵌水晶一颗。水晶经磨面处理后形成形状不同的二十五个面。顶有一平面,底层八面与金托一致。每面都有很好看的折射角度。

图片欣赏

03

累丝嵌宝龙纹金挑心发簪

规格:长16.3厘米,重28.1克。北京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顶部由万寿、灵芝及云头形组成花丝金托,上嵌一累丝金龙,龙额嵌珍珠,二目嵌红宝石,下部两侧分嵌珍珠,龙首、龙身及云形托内嵌红、蓝宝石,宝石之间有江崖纹与两个卍字,上嵌红蓝宝石及珍珠。

图片欣赏

04

云凤纹发簪

金制,永乐十四年。规格:长14.1cm。簪体呈扁平状,以金丝垒成卷草纹样衬底,簪头分上下两层,其上用金丝做成立体的如意云纹,一只凤凰翱翔其间。凤凰与云纹皆用细如发丝的金丝垒成。下层用垒丝做成。上层焊三花形圆托,中间一圆托镶绿松石,另两托原嵌宝石或珍珠。 

图片欣赏

05

嵌宝云形发簪

金制,西元1368-1644。规格:长16厘米,簪首长5.6厘米,宽3.7厘米;长16.2厘米,簪首长5.7厘米,宽3.7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两件,形状对称。簪针呈扁平状,簪首以舒展自如的云朵构成图案,依宝石形状做成八个圆托,托边缘用金丝织成花瓣一周,托内嵌红宝石、绿松石、水晶和碧玺等宝石,色彩纷呈,富丽华贵。嵌物有遗失。

图片欣赏

06

白玉嵌宝钗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金制。

图片欣赏

结    语

通过对明代发簪赏析,可以看出明代发簪的式样已十分丰富,簪首的变化更是多样,其中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状较多。常见的花种有牡丹、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等。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当我们面对这流传万世、姿态万千的发簪时,懂得欣赏它那绚丽精巧的美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我们能在欣赏的同时去探寻它内在的文化底蕴就更完美了。不要小看这一枚枚小小的发簪,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和思考,还可以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趣的标本,使我们借助这冰山一角,以窥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这样才能达到对发簪真正的“审美”,这样才能真正去感受到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韵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妇女 (髟狄) 髻
大明——上国时代的金玉良缘
定陵出土的帝后首饰赏,最爱万历帝的紫晶兔
万历花800万两为自己打造的定陵,藏了什么好东西
朱厚烨墓出土一件金簪,却震撼了考古界,专家:金簪上的天上人间
宋至清代出土與博物館珍藏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