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克兰国运如何?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一:边陲之地

“乌克兰”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罗斯史记》,其意思为“边陲之地”。也就是说,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乌克兰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其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

同时,这个地理名称也不是很好听,边陲之地,字面意思就是蛮荒地带。这个蛮荒地带就是现在的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是在苏联解体后。

这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说乌克兰的西部地区就是一个边陲之地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欧洲的地理环境了。

打开地图,整个欧洲,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很大的半岛,整个半岛被海洋所环绕,有北冰洋、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等大洋大海以及各种海湾分布。

在这座半岛的中央地带,地势比较高,有阿尔卑斯山脉等,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是发源于中部山脉,然后注入四面的海洋。由此,带来的是欧洲的平原地带几乎都在沿海,而平原地带是人类社会的主要聚集地。

欧洲的地理位置,纬度比较高,寒冬季节较长,光照不足,动植物生长周期较长,不利于早期农业的发展。即便拥有大江大河,有辽阔的平原,也不适合早期人类文明的兴起。

从气温的角度讲,半岛地形,有利于来自于海洋的暖气流进入,或是大西洋,或是地中海。这样的气温条件,与我国的华北平原差不多,非常适宜人类社会生产生活。

欧洲大陆最为尖锐的矛盾,是气温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纬度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断增长的人口,常常造成食物的极端匮乏。

为了获得食物,沿海地带的民众在地形作用下,发展的是渔猎生产,从事各种各样的海洋活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阔平原地带的民众,发展的则是游牧生产。

人类最早的文明兴起于环地中海的尼罗河流域以及美索不达美亚平原,古罗马文明以及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就是在海洋活动的作用下,得到了古埃及文明以及古巴比伦文明的文化技术传播。

文化技术的传播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南欧得到农业开发。人口增长的优势,在食物的加持下,古罗马文明迅速崛起,并建立起环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阿尔卑斯山脉以北有着广阔的平原,缺的是进行农业开发的技术以及粮食。换言之,粮食产量提升的速度,在纬度与气温的作用下,总是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

所以,欧洲人需要不断地对外探索,不断地向外扩张,以便扩散人口。到了公元9世纪,人类文明进入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区域不断向南向北两个方向进行拓展。人口通过战争、贸易进行南北对向流动,各种农作物也随之流动,人类社会的农业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地形上,平原地带是人类社会主要聚集地,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欧洲的平原地带大多分布在沿海,加上中部又被山脉所隔绝,这就决定了欧洲各地区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海洋进行的,无论是贸易还是战争。

在欧洲,越是纬度较高的地区,粮食越是缺乏,不断增长的人口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获得食物。这就是欧洲人为何热衷于扩张的根源。热衷于扩张,并不等于拥有扩张的实力,山脉地形的隔绝加上粮食的匮乏决定了欧洲无法形成庞大而统一的帝国。

即便有庞大的帝国出现,也会因为在某一地区聚集了太多的人口导致粮食严重不足而崩溃。历史上的法兰克帝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崩溃的。其后的拿破仑帝国、德意志帝国都是如此,版图越大,人口越多,粮食物资就越是缺乏。

总结来说:首先,欧洲地理环境的作用,欧洲人的社会物资生产总是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需要不断地对外扩张。当人类文明区域拓展到整个欧洲之时,欧洲进入了战乱不止的中世纪。

其次,欧洲人的交流,不管是战争还是贸易,都是通过海洋进行的,走的都是水路。水上贸易,带来的是海盗的崛起。中世纪的欧洲,有两股海盗不断袭击欧洲大陆沿海精华地带。

一股是来自于阿拉伯世界的海盗,常常组织大规模的武装船队,对地中海北岸以及大西洋沿岸进行掠夺。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并不缺食物物资,缺的是人口,所以掠夺的也是人口,带来的是白奴充斥阿拉伯世界的奴隶市场。

另一股是来自于北欧的海盗,因为缺乏食物,常常袭击大西洋沿岸,甚至以武力侵占某一地区,建立起政权。

最后,欧洲人无法形成庞大统一的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仅仅限于蛮荒地区,相对于其他文明地区的大帝国,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蛮荒地区没有多少人口,且适合殖民。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就是在上述三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其政治形态只能是采邑制度。

在不具有远航技术的中世纪,阿拉伯和拜占庭这两个庞大的帝国就是欧洲大大小小的公国无法逾越的大山。欧洲不断增长的人口,在粮食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只能相互发动战争,掠夺其他公国的粮食物资。战乱不断,带来的是黑暗的中世纪。

战争是可怕的,欧洲人总是想尽办法通过贸易获得欧洲以外的物资补充。中世纪欧洲的对外商路,在地形的作用下,产生了红海商路和瓦希商路。红海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上,瓦希商路则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上。

红海商路使得威尼斯等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迅速崛起,而瓦希商路则使得东欧平原上出现了一些商业城市。东欧平原上也是不平静的,中亚的西辽帝国和花剌子模等帝国,也常常掠夺东欧平原,钦察人和斡罗思人,是中亚奴隶市场上的主要货物。

瓦希商路,是以第聂伯河为中心形成的一条水运贸易通道,连接了波罗的海和黑海,是欧洲与拜占庭帝国进行商贸往来的主要路线。

在这条路线上形成了许多的商业城市,以商业城市为中心有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公国。东斯拉夫人的各个公国也时常掠夺对方,使得这条贸易路线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同样的,北欧海盗也迫切需要打通商路。

由此,依靠武装掠夺为生的北欧海盗罗斯人入主了东斯拉夫,建立了基辅罗斯大公国。基辅罗斯大公国的疆域,北起于波罗的海,南抵黑海,呈南北狭长状态。基辅罗斯疆域的西部,有一片高地,就是现在的沃伦高地。这片高地,被基辅罗斯人称为乌克兰。

实际上,环匈牙利各山脉高地,在中世纪的欧洲都是远离商贸路线的蛮荒之地。

二:乌克兰人

公元12世纪,因为拜占庭帝国的衰弱以及十字军东征,陆上丝绸之路转向地中海,东欧平原的瓦希商路衰退,基辅罗斯大公国分裂成为十八个独立的小公国。

各个小公国为了扩充自身势力,各公国的大公们,不断将自身的子嗣分封出去,建立更多的公国。各个公国开发东欧平原,生产了更多的可用于贸易的物资。

在东方,历经唐辽金三朝,中国的东北和草原得到开发,生产出了更多的可用于贸易的物资,从而形成了一条以北京为起点的草原丝绸之路。

对公元6世纪到9世纪的突厥人和唐朝人来说,东欧平原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既没有物资可以掠夺,也没有物资可供贸易。突厥人和唐朝人的兵锋抵达中亚后,只会转向西南,指向伊朗高原。

然而,到了十三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崛起,东欧平原的开发,驱使蒙古人不仅在唐朝的基础上,将兵锋推到了非洲,还派出了另一支西征军向西北挺进东欧平原。蒙古人征服了东欧平原,兵锋推到了多瑙河流域。

蒙古人以及以往从草原走出去的回鹘人、鞑靼人、突厥人等部族,人口相对不足,他们建立的金帐汗国停留在东欧平原的东南部。加上元朝完成了全中国的统一,得到了南宋的航海技术,水运相对比陆运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元朝人不再西征,而是南征海外各国。

到了明朝,同样的原因,明朝人也不再西征,而是七下西洋。没有了元明两朝的西征,曾经西征的蒙古各部族失去了后方的支援,要么被当地人同化,要么被奴役,要么只能向东逃窜,回归故土。

在这种历史状态下,金帐汗国不仅得不到后方支援,反而一度与元朝、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敌对。没有了商路,没有了支援,也就没有文化和技术的传播。金帐汗国迅速融入当地,推行的制度依然是采邑制度。

没有了文化和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停滞不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帐汗国相对比其他汗国或者元朝,上层建筑不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冲击,非常稳固,统治时间最长。

这个历史时期的欧洲也发生了变化,阿拉伯帝国被蒙古人摧毁,阿拉伯世界与南宋的航海技术等,随着阿拉伯商人逃往意大利,从而促进了意大利商业城市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

曾经发生在宋朝的古文运动、城市崛起、市井文化崛起等也在意大利上演,被欧洲人称为文艺复兴。明朝的七下西洋,也意味着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不远了。

大航海与欧洲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带来的是欧洲人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狂欢。东西方各国都在海洋上进行商贸往来,也意味着陆上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随着文明时代的演进而消退。

从12世纪到15世纪,东欧平原再次成为文明世界的边缘之地。从基辅罗斯的分裂到金帐汗国的统治,原古罗斯人形成了三个各具文化特色的民族。

分裂时期的基辅罗斯,基辅地区罗斯人受到南斯拉夫各部族以及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形成基辅人。明斯克地区的罗斯人受到西斯拉夫以及日耳曼各部族的文化影响,形成明斯克人。莫斯科地区的罗斯人接受的东斯拉夫以及蒙古各部族文化影响,形成带有草原民族色彩的莫斯科人。

蒙古人西征,基辅被摧毁,乌克兰人向西逃窜,进入被称为“乌克兰”的高地。以部族形态先后被金帐汗国和波兰大公国所统治。莫斯科人则依附于金帐汗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北部蛮荒地带扩张,最终击败金帐汗国。

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崛起掐断了东西方贸易,草原丝绸之路开始逐渐复苏。带有草原民族色彩的莫斯科人在接过了拜占庭帝国的权杖后,也就接过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技术,恢复了拜占庭以及中亚各国对他们的称呼:斡罗思人。

现在,一般称作为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在元明两朝不再西征的情况下,在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技术加持下,在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的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沿着草原丝绸之路逆推,逐渐兼并了整个西伯利亚和中亚。

俄罗斯是一个依靠商路和征战维持整个社会运转的国度,俄罗斯人打通了整个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毛皮以及与中国的贸易,通过西伯利亚、东欧,通过俄罗斯抵达欧洲,从而填满了俄罗斯的国库。

乌克兰人金帐汗国的统治下,形成了哥萨克形式的武装组织。随着金帐汗国的衰亡,有的隶属于波兰,有的隶属于俄罗斯,有的隶属于奥斯曼,有的隶属于克里米亚汗国等。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武装组织,除了乌克兰人,还有其他民族。

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西洋沿海各国进行殖民扩张,俄罗斯为了不冻的港口开始四方征战,隶属各方的乌克兰各部族在俄罗斯的兼并下逐渐统一,形成现代乌克兰民族。

公元1648年的欧洲,波兰·立陶宛王国占据着现在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大部分疆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占据着克里米亚半岛以及乌克兰西南部,瑞典·芬兰王国占据了波罗的海沿岸。也就是说,此时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落后而且封闭的国家。

公元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首领掀起了反抗波兰人统治的大起义,因为不敌,所以与俄罗斯沙皇签订和约,自此东乌克兰与俄罗斯帝国合并。俄罗斯帝国遭遇三面围攻,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约,属于结盟的和约,是俄罗斯为了抵御入侵不得不进行的弱弱联手。

18世纪,彼得大帝改革后,除了奥地利占据的加利西亚,其他地区全部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一直到沙皇俄国灭亡,乌克兰才再度陷入各方的争夺之中。

20世纪,苏联成立,西乌克兰被波兰占领,东乌克兰加入苏联。从1928年到1933年,苏联统治下的东乌克兰爆发了三次大饥荒,有四百万人左右死于饥荒。

1939年,纳粹德国与苏联瓜分波兰,被波兰占据的西乌克兰在苏联的主导下强行改造,并与东乌克兰合并。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占据乌克兰,乌克兰人把纳粹德国作为解放者,约有五十万人组建了纳粹仆从军。

1944年,苏联攻入乌克兰,又有五十万人被强征入军。乌克兰作为粮食产区,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被纳粹德国和苏联轮番搜刮。

1945年,苏联攻占柏林,欧洲东部大部分国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匈牙利将加利西亚还给了乌克兰。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半岛划给了乌克兰。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总结来说,现代乌克兰民族是一个拼凑出来的民族,而这正是俄乌矛盾的根源。

三:俄乌矛盾

很多人认为,俄乌矛盾的根源是历史问题。一方面是东乌克兰人作为哥萨克骑兵的兵源,被沙皇俄国驱使,征战四方,造成人口凋零。另一方面是东乌克兰人在苏联时期遭遇的大饥荒以及苏联对西乌克兰人强制进行农村集体化改造,乌克兰的粮食遭到了苏联的掠夺。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乌克兰人特别仇视俄罗斯。加上美苏冷战和苏联解体的遗留问题,乌克兰人想通过加入北约,从而获得一丝的安全感。有了这样的矛盾,也就有了西方国家战略围堵俄罗斯的突破口。

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漂浮表面的,都是能够被直观看到的。所有这些矛盾,其实都是借口,东乌克兰人的第一语言是俄语,东乌克兰人是亲近俄罗斯的,特别是克里米亚半岛,大部分人口都是俄罗斯人。被沙俄和苏联直接伤害的东乌克兰人反而亲近俄罗斯,这是说不过去的。

俄乌矛盾的根源,在于乌克兰人是一个拼凑出来的民族,而且是通过沙俄和苏联的征战,从其他国家抢回了乌克兰的土地,并使其合并成为一个国家。甚至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乌克兰。

一个拼凑出来的民族,一个拼凑出来的国土,在历史上,其从未作为一个统一而独立的国家存在过。这就导致了乌克兰人没有历史人文的沉淀所带来的民族凝聚力,东西乌克兰各自拥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宗教信仰,甚至是民族认同。

更重要的是,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周边各国瓜分状态的乌克兰,说明了其缺乏一个强大的文明中心,其首都基辅并没有统御整个乌克兰的能力。

文明中心是什么?文明中心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首都所在地,是人口和技术输出的策源地,是全国各地区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

历史上的基辅正是因为缺乏这种能力,所以才导致乌克兰被各方势力所瓜分。也正是因为缺乏这个能力,所以在历史上,拥兵十万反抗波兰人统治的哥萨克才不得不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结盟合并的和约,借助外部势力来保护自身。

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的乌克兰,人口增长发生于西乌克兰,技术发展发生于东乌克兰,而基辅这座都城只是外来资本打造出来的半殖民地,类似于近代中国的上海滩。

独立后的乌克兰,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西乌克兰地处内陆高原,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加持下,人口增长快,粮食物资短缺。不断增长的人口,只能涌入东乌克兰沿海地带。

东乌克兰,有肥沃的黑土地,有发达的工业。涌入东乌克兰讨生活的西乌克兰人,作为外来人口,长期处于社会生产活动的底层。作为首都的基辅,只是一个中转站,既没有能力引入西方更为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能力打造自身的先进文化,把东西乌克兰人同化为以基辅为中心的乌克兰人。

所以,基辅成为了西乌克兰人的首都,企图以西乌克兰的文化技术同化东乌克兰人。基辅严禁传播东乌克兰人带有俄罗斯色彩的语言文化,大力鼓吹西乌克兰人带有波兰色彩的语言文化。

西乌克兰的人多,掌握着文化和政权。东乌克兰的技术发达,掌握着经济和财富。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东乌克兰人想要独立自治。

然而,对于东乌克兰人来说,漫长的历史,跟随着俄罗斯帝国和苏联南征北战,付出了无数的血泪,才有了一个统一的乌克兰,这是多么地不容易。由此,大部分的东乌克兰人妥协了,希望妥协能够拯救乌克兰。

二战之后,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复苏,依赖于强大的能够团结全国的政府,推行一套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业化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专家们将其称为国家资本主义。

一个被拼凑出来的乌克兰,不可能诞生这么一个强大的政府。任何一个强大的政府,都是民族团结的产物,是一群为了国家强大敢于牺牲自身的民众,是一个个相忍为国的团体。

总结来说,一个被拼凑出来的乌克兰,根本不具有能力解决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衰退的问题。这个问题无法解决,造成民生凋敝,各种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不仅不会消磨掉,反而会浮出水面,成为矛盾激化的借口。

四:矛盾激化

很多人把乌克兰内部矛盾激化,把俄乌矛盾激化的根源归结于西方世界的“拱火”。这是不对的,不要妖魔化西方世界,也不要把俄罗斯看成是正人君子。在国家博弈的世界舞台上,国家利益才是核心。

乌克兰危机的每一次激化,都是源于世界经济的恶化。也就是说,乌克兰由于自身的问题,无法抵御世界经济恶化所带来的伤害。当世界经济恶化的时候,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拥有强大政府的国家,自然能够抵御外来的伤害,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

对于乌克兰来说,世界经济恶化所带来的伤害,则会使得乌克兰的经济更加萧条,使得乌克兰民众更加没有依靠。没有依靠,彷徨无措的乌克兰民众,为了生计,为了活命,为了一点点钱,就能出卖所有。无论是尊严,还是国家主权,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下去。

国家博弈,为了国家利益,有便宜不占的君子之国,根本不存在。所以,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俄罗斯,想的都是榨干乌克兰的最后一滴血。

所以,乌克兰成了欧洲的“子宫”。所以,乌克兰的工业命脉把持在俄罗斯寡头手里。这两者只是乌克兰危机的内因。乌克兰每一次危机,每一次矛盾激化,外因则是人类文明时代的发展进步。

在文章开头的两个大段,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欧洲的地理环境以及乌克兰的历史,甚至是俄罗斯、阿拉伯世界以及中国的历史。从介绍中,可以看出,欧洲各国,包括乌克兰,其国运都是伴随着世界贸易路线的改变而改变的。

历史上,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贸易路线的变更,都会导致整个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版图的改变。其带来的矛盾,不仅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国家内部各地域之间的矛盾。乌克兰最弱,自然就成为了矛盾爆发的排头兵。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社会走到了海洋贸易时代资本输出阶段的尾声,技术输出阶段即将开启。资本输出阶段,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开始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动力来源从工厂转移到了每一个家庭。各种动能机器小型化走入千家万户,提升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效率。

大部分拥有优良港湾,有着发达水运网络,人口密集的地区,都能够借助地理环境的作用,自主地进行产业革命,进行城市化工业化建设。

那些内陆地带,铺设电网、能源运输、各种小型机器作为商品销售出去、各个家庭通过小型机器生产出来的物资运送出去,这些成本都是很高的。甚至是,许多的经济基础设施,也因为内陆人口的分散,导致利用率比较低。

资本输出,就是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获得资本后,通过产业转移和控股,继而投资其他国度和地区,进行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最终获得收益。资本只钟情于水运网络发达的地区,只钟情于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就导致内陆人口向沿海的港口城市流动,向可以通航的大河周边的城市流动,向地形平坦且可以进行大规模资源开采的城市流动,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流动。人口的流动和集中,使得乡村逐渐被荒废,使得城市寸土寸金,使得发达国家长期把持世界经济的命脉。

重要的是,人口越是集中,越是使得某些并不稀缺的东西变得稀缺,这是产业资本转为金融资本的根源。比如说,土地和房产,这两者会不断地将金融资本吹大。任何一座工业城市,发展到最后,都会向金融城市转变。

金融城市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房产与其他生产生活物资的价格差,不断地通过货币来掌握物流,囤积直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物资。货币,是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虚拟形态,以方便各种物资进行交易。

人口集中,房产价格被推高,货币主要表现的便是房产的交易价值。货币只追逐货币,这意味着其他生产活动的交易货币会被吸入房产交易之中。这就导致,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加剧了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贫富分化。

另一方面,人口集中会降低人力成本,继而降低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会迅速加快,社会生产技术会不断进步,涌现出许多的技术发明。

然而,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的进步。许多社会生产,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减少对人力的使用。表现为技术进步排斥人口增长,甚至是消减已经增长的人口。无论是古代农业社会,还是现代工业社会,一个繁荣而发达的社会,会产生大量的在城市流浪的幽灵。

国家意志即全体国民求生存与发展意志的集合,人口不断减少,各种社会组织就会瓦解,包括家庭以及公司企业、商铺店面等等。也这意味着国家意志随着人口的减少而衰退,混乱就会产生,社会秩序就会瓦解。

任何一个社会,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很容易被各种社会组织所掌控的,唯独掌控不了人心。人口减少,人心就会涣散,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关于经济危机,很多人认为生产出现了问题。

实际上不是,而是人心出了问题,是由于国家意志衰退,政府与民众陷入无为的状态,无法调动人力、物力、财力。

预测经济危机,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看一个国家文明中心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直接一点说,就是看首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旦首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变成负数,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危机是否会爆发,就是看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在各自地理环境的要求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一些城市化率不高的国家,并非是发展得不够好,而是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国家无法达到理想的程度。

例如,拉丁美洲、南亚、东南亚、非洲,这些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生存成本低,不会自主地向工业生产领域流动。农业生产领域不断增长的人口,消耗了进行工业化的人力和物力。这些地区,参与工业化建设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极限。

五:总结

乌克兰国运如何?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完成,人口增长率下降,各个国家都表现为国家意志衰退。各个国家内部,会陷入各种政治团体相互倾轧的局面。国家与国家之间,各种冲突会变得更加频繁,不仅是乌克兰,其他地区的危机也会相继爆发,局部战争会成为21世纪20年代的主旋律。

乌克兰内部的矛盾激化,只是世界各国内部矛盾激化的派头兵。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经济全球化走向了尾声,各种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组织都会陷入瓦解。联合国陷入无为,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同样的,欧盟、北约,这两个组织,内部也会陷入倾轧,逐渐瓦解。

参照历史,乌克兰不可避免地要被肢解,变成东西乌克兰两个地区长期的对峙。俄罗斯之所以要进攻乌克兰,只是内部矛盾转移而已,这是要加强对军事的掌控,从而打击其内部的分裂势力。

同样的,北约逐渐脑死亡,美国需要一场持续的战争,加强对北约的控制。原本以为这场战争,会很快结束,因为其中并没有多少利益,只有损失。这场战争的持续,实际上就是以经济损失为代价来缓和各自内部的矛盾。

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就算俄罗斯要解决打击内部的分裂,也不会有足够的勇气来单挑整个西方世界。之所以有这个勇气,来源于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俄罗斯帝国在近代的崛起,根源于打通了西伯利亚,在陆路运输上获得了一点与东方大国贸易的道路。

19世纪的清朝,虽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却是世界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现在,东方大国,经济体量也足够大了,有钱购买俄罗斯的能源物资了,也有能力使用这些能源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西伯利亚这条商路,便是俄罗斯的底气所在。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完成,人口增长率下降。由于资本只钟情于水运网络发达的地区,世界各国内陆与沿海,其贫富差距可以用天上地下来形容。货币只追逐货币,但是国家的功能不只是赚钱,不只有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经济平衡。

资本对科学技术的压制,就在于其只钟情于沿海。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是如此。产业转移,永远不会转移到哪个国家的内陆。同样的,金融资本,最喜欢的就是人口集中,通过人口集中推高土地、房产、粮食、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刚需品,从而获得大量的利润。

内陆与沿海的矛盾,是任何国家都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从13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这段历史进程中,水路运输因为其成本更低,一直在商贸往来之中扮演着主角。这就决定内陆国家,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充当着配角。所有的内陆地区,都是十分贫困的。

降低陆路交通运输成本,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做到了。对欧洲或者是整个西方世界来说,这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欧洲的地形,美洲的地形,都是适合水路运输的地形,人口也大多数集中于沿海。

对那些人口众多的古老国度来说,这是一个喜讯。陆路运输的兴起,意味着曾经的古老文明发源地,人口最多,最广阔的亚洲大陆将再次成为世界文明的心脏。亚洲的地形,在内陆有着广阔的适合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地区。

陆路运输的兴起,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口,不用再背井离乡,前往沿海地区谋生。同样地,这些地区,在拥有大量人口的情况下,有着陆路运输的加持,会迅速崛起,成为发达的地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尾声,经济区域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推动着内陆运输的发展。

这就是说,俄乌冲突,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视野来看,这是陆权与海权之争。俄乌冲突,这场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战争,无论谁输谁赢,都意味着海权的衰弱。在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年代,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下,只有生活压力,没有生存压力,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一场局部战争,经济实力较弱的一方,肯定是要输掉的。然而,经济实力较强一方,即便赢了,经济实力大损的情况下,光是自身国内的矛盾,就很头疼了,根本没有力量再去阻止陆权的崛起。

所以,乌克兰的国运,兆示着陆权时代的来临,为陆路运输商贸的繁荣打开了局面。更进一步地说,随着陆路运输商贸的繁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版图将逐渐改变。民族国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领土庞大的多民族国家才是未来主角。这段历史进程,将会持续一个世纪。

全文完,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欧洲篇:带你看乌克兰(20)
基辅罗斯与俄罗斯有关系吗?是如何灭亡的
俄罗斯曾经最铁的小弟,如今为何弃他而去?
「万物简史」欧洲之门朝哪边开:乌克兰的千年纠结
同宗同源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为何水火不相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