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谷穴“发汗解表”你用对了吗?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可治疗面部、下齿、鼻子的病症,如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三叉神经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

除此之外,合谷穴还可治疗头痛、青春痘、喉咙疼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打嗝等病症。

用好一个穴,首先要找准穴的位置。在古籍及现代文献记载中,关于合谷穴的定位描述不同,那么合谷穴到底在哪呢?

古籍中记载:

《灵枢·本输》、《黄帝内经太素·本输》曰:在大指歧骨之间。
《针灸甲乙经》卷三:在手大指次指间。
《外台秘要》、《素问》王冰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上及卷下:在手大指歧骨间。
宋校本《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
《千金翼方》: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陷中。
《太平圣惠方》:手阳明二穴,在手大指虎口纹头。
《窦太师针经》:在手大指次指两歧骨间动脉。

国标修订:

1990年版国标: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006年修订版: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大指次指间?虎口纹头?两歧骨间动脉附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如此可见,合谷穴的位置是多变的,那么是大家的思想不统一还是这个穴位的定位本身就不能被统一?多变的位置必然对应多变的作用,针刺不同位置又对应哪些不同的病症呢?

合谷穴天部刺法之发汗解表:

《窦太师针经》中记载合谷穴主治:“量虚实补泻,泻多补少。伤寒无汗则补,有汗则泻......”

《循经考穴编》上记载:“伤寒无汗,补合谷,泻复溜即汗;汗多,补复溜,泻合谷即止。”

《窦太师秘传》曰:“治头痛,感寒热症。”

《针经摘英集》曰合谷穴:“此穴解表发汗大妙。”

合谷穴的第一个穴性就是发汗解表,多用于风寒、风热感冒。那么如何针刺才能达到发汗解表的功效呢?

刺法要领:进针一分,针倒,摇大针孔出针。


具体操作:浅刺,进针一分深,然后做旋转的手法,顺逆时针没有关系,但是要朝着单方向旋转。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会引起疼痛,所以我们一般采取单方向摇大针孔,甚至我们会让这个位置有轻微的出血。如果你在合谷穴的附近发现微小的静脉,那么扎到这个静脉上,然后把针弯过来,摇大这个位置,局部做旋转动作,当旋转三圈到五圈之后迅速地将针往外拔起,会冒出一两个血珠,这种情况下就起到了解表清热发汗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合谷
头面合谷收,详解手阳明原穴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调整胃肠止泻通便类 合谷—足三里
合谷穴: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4.合谷、曲池
每日一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